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对西方启蒙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社会的转型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庆应义塾 (现为庆应大学)就是他创办的。福泽谕吉曾和西周等人组织 明六社 ,针对现实问题,展开评论,被誉为 日本伏尔泰 。本书是福泽谕吉根据回忆的事实加以叙述,宛如一场谈话,非常生动有趣。
本书为著名英语教育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李赋宁的口述自传。李赋宁教授的人生经历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近现代英语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小学和中学曾在北平、天津、陕西三地求学,大学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毕业后攻读清华研究生,之后被聘为西南联大外文系讲师。194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50年回到清华大学教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工作,任北大副教务长。 在英语教育面临转型的当下,以这本自传切入,回顾我国百年英语教育的历史,镜鉴过往,方能烛照未来。
罗家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辑录了他自述生平以及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罗氏自撰的文章,讲述在北京大学的经历(重点是创办《新潮》杂志和参加五四运动的经过)、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改革、抗战时期主持中央大学从南京迁往四川之始末、担任驻印度大使时的活动等。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则记叙他们与罗氏交往中的见闻,表彰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在教育及文学等方面的成绩。书中还选录了罗家伦的数篇文章,内容包括他对五四精神的总结、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就职演讲、对个人修养的见解等。
本书是以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著称于世的当代历史学家李新先生的回忆录。书中所记述的党从延安到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些历史,经这样一位有过切身经历的老革命写出来,极具真实性。
本书由多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河北大学教授、顾随第六女顾之京用两年时间创作父亲小传。全书以父亲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分 求学之路 执教齐鲁津沽 登上大学讲坛 困居沦陷的北平 寄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抗战胜利后与古都黎明前 生活在新中国(上) 生活在新中国(下) 八章讲述了国学大师顾随不同时期的学习、生活、教学与文学创作情况,同时也展现出顾随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本书中很多细节从未面世,由其女儿悠悠道来,笔之所至,情为所动。这幅大师的肖像图亲切感人,使为学之顾随、为师之顾随、为文之顾随、爱国之顾随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圆润。本书为读者立体呈现了大师顾随之风采,为顾随研究者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更为丰富的研究材料。
蔡元培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很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他提出的种种主张,犹如黄钟大吕,百年来在中国人耳边奏鸣。本书通过他的自述和朋友、僚佐、弟子的追忆,从多个侧面展现他饱经沧桑、功高德劭的一生。蔡元培的自述和小传,记叙他的家世,在旧时代接受的教育,在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以及被迫离职的经过,在海外游学考察的感悟等。旁人的追忆,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实,再现蔡元培新旧兼修、渊博通达的学术,兼容并包、以德化人的胸襟,言行如一、不作空言的作风,总结蔡元培为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留下的丰厚遗产,以及他各方面的思想。
陈立群,新时代 四有 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9年中宣部授予其 时代楷模 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躬耕教坛40余载,当校长30余年,在退休之际,陈立群婉拒东部学校百万年薪聘请,远赴贵州贫困县义务支教,让一所 垫底 的民族中学完美 逆袭 : 学校辍学人数从每年的100多人变成了现在的实况 净流入 ;高考本科以上录取的指标完成率已连续多年排名全州。 陈立群将奇迹发生的原因都写入新书《陈立群:我在苗乡当校长》,用朴实的语言和心中的大爱,首次全方位记录支教之间的工作和探索,记录为贫困地区学生、教师、社会层层立志的故事,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扶贫扶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本,并启发读者站在更高角度,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置于更长的时间维度
平凡的人生-朱泰祺回忆与思考 朱泰祺老师自传
对于贾植芳学术等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师道》从贾植芳先生授业、治学、交游的角度入手,对贾植芳先生的学术等进行了多角度阐释,对贾植芳学术研究,乃至对新中国学术发展的研究都具有一定意义。 《师道》讲述老师贾植芳的人生、治学和授业,是几代学生对于 师道 的理解和讲述,其中有回忆,但更多的是对于中国教育的思考,更展现几代知识分子对于 师道 的践行,对于当下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葛剑雄修订了此前曾经面世的《谭其骧前传》《谭其骧后传》中若干错讹,根据近年出版的《顾颉刚日记》《夏鼐日记》等新资料增补,收集参考谭其骧日记、书信、文稿、照片和大量资料,由谭其骧弟弟亲自审阅部分初稿。葛剑雄遵照恩师谭其骧嘱托,“求是师求真”,客观记录事实,公正发表议论,为传记能尽可能真实作*努力。本书经十五年补充完善修订,客观记录事实,真实还原一代学人形象。
陈立群,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9年中宣部授予其“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优选个人、全国很好共产党员。躬耕教坛40余载,当校
申泮文(1916 — ),广东从化人,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翻译家。申泮文院士是我国著作和译作多的化学家之一。他著译多部教材和工具书,在*出版社的出版物达70 余卷册,3000 余万字。新中国成立初,申泮文院士编写了我国早的中文化学讲义,后又组织翻译了大量苏联、美国等国家的教材和参考书。其中1-20 卷《无机合成》的翻译是持续近30 年的工作,为我国无机化学发展打基础曾经起了很好的作用。申泮文院士倡议编著并作为副主编的《无机化学丛书》至2011 年共三次重印,为我国广大化学工作者提供了一部丰富的近现代化学的原始资料资源库,对我国化学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书是在申泮文院士的口述访谈稿的基础上整理而得的,主旨是对申泮文院士的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整理收集,采集成果比较丰富。因口述资料丰富,本课
.
《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为我社“教育薪火”书系之布鲁纳卷。《布鲁纳的教学原则》清晰梳理了布鲁纳在认知发展学说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进而阐述其所蕴含的一系列教育理论,并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提出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主张,适合教师及家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