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生前,不仅长期执教于各学府,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而且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可是鼎革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界对他存在不少误解和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他的生平、思想、著述和教学活动知之不多,因而给准确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和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年谱的出版,或许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研究现状。本书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论述清晰,取合得当,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力和严谨的学风,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曾纪泽年谱》的问世会对曾纪泽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本书虽未打破单记行事的体裁,但在涉及曾纪泽家族人物时稍作拓展,可算是一种论世知人的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主要辑录曾纪泽外交公使史迹,注意其有意识的行动、重要的著述、可显真性的小事、被人轻视的轶事、理论文章的著书年月、与时人时风时事的接触以及与其极有关系的人的简要生平等。《曾纪泽年谱》由潘德利、王宇著。
皮陸,是晚唐著名作家皮日休、陸龜蒙二人的合稱。皮日休,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咸通八年進士,傳云乾符年間參加黄巢起義軍,後或為巢所殺,或為唐廷所誅,或亡命江南,不知所終。陸龜蒙,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以白衣隐士而終身。出生地千里相隔,結局之大異也令人咋舌。這二人的生平經歷及其文學創作活動狀況如何,又以甚麽因緣而齊名合稱呢?這是《皮陸年譜》所要著力探索的主要問題。
年谱是一种特殊的人物传记形式,源于唐,兴于宋,至明清趋于成熟。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能全面细致地叙述谱主一生的行迹,是研究人物生平的重要资料。汪超宏所著的《姚燮年谱》旨在通过汇集资料,尽可能详尽勾勒姚燮一生的行迹,反映姚燮思想及创作发展轨迹。
大家都知道,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他又有过一些复杂的经历:在这场战争前夜和初期,曾忍辱待时,为人所不能为,而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对他一生的评价,最中肯最恰当的是周恩来同志在他殉国三周年时写下的《追念张荩忱上将》。文章指出:“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张上将之殉国,不仅是为抗战树立了楷模,同时,也是为了发扬我们民族至大至刚的气节和精神。”“这种生死不苟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乃是抗日战争中所需要的宝贵精神。”相隔近七十年后,我们可以说,这种精神依然是先人遗留给我们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神遗产。
江淹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但他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却在宋末。入齐后由于官位的渐显,因而少有作品传世,所以当时即有江郎“才尽”之说。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说他“若使生逢汉代,奋其才果,上可为牧叔、谷云,次亦不失为冯敬通、孔北海。而晚际江左,驰逐华采,卓尔不群,诚有未尽”。对他的使才不尽深表惋惜和感慨。 江淹的诗歌,历来以拟古最为。他的现存作品中,拟古之作占了将近一半,成就也较高,曾得到“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②的赞誉。但是,真正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则是抒写他个人哀怨的作品。这类诗作,在风格上受刘宋时期杰出诗人鲍照的影响较大。隋王通《中说·事君》说:“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王通的文学观虽不足取,但他指出江、鲍二人为文的共同点,却颇为准确。因为二人皆由于出身寒
江淹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但他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却在宋末。入齐后由于官位的渐显,因而少有作品传世,所以当时即有江郎“才尽”之说。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说他“若使生逢汉代,奋其才果,上可为牧叔、谷云,次亦不失为冯敬通、孔北海。而晚际江左,驰逐华采,卓尔不群,诚有未尽”。对他的使才不尽深表惋惜和感慨。 江淹的诗歌,历来以拟古最为。他的现存作品中,拟古之作占了将近一半,成就也较高,曾得到“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②的赞誉。但是,真正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则是抒写他个人哀怨的作品。这类诗作,在风格上受刘宋时期杰出诗人鲍照的影响较大。隋王通《中说·事君》说:“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王通的文学观虽不足取,但他指出江、鲍二人为文的共同点,却颇为准确。因为二人皆由于出身寒
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生前,不仅长期执教于各学府,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而且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可是鼎革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界对他存在不少误解和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他的生平、思想、著述和教学活动知之不多,因而给准确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和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年谱的出版,或许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研究现状。本书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论述清晰,取合得当,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力和严谨的学风,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生前,不仅长期执教于各学府,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而且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可是鼎革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界对他存在不少误解和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他的生平、思想、著述和教学活动知之不多,因而给准确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和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年谱的出版,或许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研究现状。本书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论述清晰,取合得当,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力和严谨的学风,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莎士比亚的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他生活感受深,善于思考,艺术修养高,作品的形象性强;他吸收了欧洲各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地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本书是用英汉对照,以中国年谱的方式记写了莎士比亚的传略。材料详实可靠,配有的背景材料,眉目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