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业经营所得个税政策、管理制度、实务操作,目前是个难题,实务中人们重视不够、误解多、税务处理易出错。本书利用三十个专题以及专题拓展的方式,阐述经营所得,尤其合伙企业经营所得个税政策、征管制度以及在ITS的具体操作,用法际协调的视角解读实务中的疑难点;对常见四大类20个风险点以案例形式识别、规范征纳双方涉税行为;对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权益核算以案例形式解读,并对涉及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和解析。
本书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公司理财学教科书。它以独特的视角、完整而有力的概念重新构建了公司理财学的基本框架。全书围绕以NPV分析为主干的价值评估这条主线,紧密结合理财实践的需要,精选了公司理财的基本概念与观念、财务报表与长期财务计划、未来现金流量估值、资本预算、风险与收益、资本成本与长期财务政策、短期财务计划与管理、国际公司理财等方面的核心内容。作者以平实的语言,配以丰富的案例、举例,系统、扼要、有效地传达了公司理财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和实务技能。 本书既适合作为商学院MBA、财务管理和金融管理本科生、研究生的教科书,又适合作为财务和投资专业人士、大学相关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名著或参考书。
本书介绍资产重组的会计与税务问题,弥补了传统资产重组理论研究的不足。作者以资产重组的概念界定为前提,以企业并购理论 、财税协同效用理论、税务协同效用理论、资产重组税收制度基本理论为基础 ,以发达国家资产重组的税收制度为参考 ,深入研究了我国资产重组的会计与税收制度的政策取向 ,并对资产重组及相关专业名词概念做了界定,算是对资产重组理论研究的一大贡献 ,有利于从理论和操作层面对此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 。
消费者支出的水平并不单纯地随着当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弗里德曼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揭示了反直觉的消费行为的真相。弗里德曼在书中辨析了 永久收入 和 当期收入 , 评定收入 和 相对收入 两组概念间的区别。相较于当期收入,永久收入 即消费者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收入状况的预期 将对经济生活产生更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因为面临不确定性及风险,消费主体会预判未来一段时间的收入水平,并据此来计划消费行为,同时,个体相对于群体的收入水平,对消费支出实际上影响甚微。这才是消费行为的真相。在此基础上,弗里德曼有根据地指出无论收入的来源与形式如何,消费水平是收入的方差,而利率、家庭规模等多个变量会影响方差的维度。
本书是审计学专业的入门教材,也是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审计学的基本教材。本书共十四章,全面论述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阐述了审计的各种方法和审计程序,概述了审计的主要管理方法。作为省部级优秀课程的教育成果且屡获殊荣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在中国审计教育乃至中国审计事业发展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时期的发展给审计专业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迫切的命题,在此背景下,本书进行了再次修订。本次修订的重点是近几年尤其是“十四五”以来审计发展的近期新动态和近期新规范,以期在“研究型审计”的推进和审计实践的发展中发挥绵薄之力
税务稽查是税收执法工作的重要环节,担负着打击偷逃骗抗税和虚开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定职责。本书以税务稽查案件查办为主线,对现行税务稽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进行了梳理、整合,参照了部分涉税相关司法解释,并结合税务稽查工作实践,建立了税务稽查案件查办的基本框架,包括案件查办流程,案件查办工具与基本方法,以及偷(逃)税、骗税、虚开发票等重点案件查办实务。本书适合税务机关从事税务稽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审理等岗位工作人员学习、培训使用,同时对于税务律师、会计师、税务师、企业财务人员、涉税案件侦办人员、审判人员等实务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标志,既是保障政府落实施政目标的利器,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本书从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基础、起源和内涵入手,在探讨政府治理与预算绩效管理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全面论述了如何协同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与人大、审计和财会监督。以案例形式全面梳理了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全面总结了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经验和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实践创新,并介绍了绩效预算改革国际经验,整理附录了现行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法律法规文件。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 中国视角》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是深受北京大学学生欢迎的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以问题为导向,既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理论,又给出了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完整框架。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及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债务问题、金融乱象等鲜活经济现象在统一的框架下得到了深度解释。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以本科生能接受的数学水平介绍了均衡宏观经济学,可以与不错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无缝衔接,因而是学生进入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很好向导。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也紧跟中国经济实践,对重要现实问题给出了解释,从而可以帮助实务工作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中国经
本书所呈现的是有关1949—1994年间中国城市社会分层过程的系统研究。根据中国20个城市的居民样本的生活史,本书讨论了两个主题:(1)在国家社会主义下,中国城市中的再分配与社会分层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国家及国家政策在教育获得、劳动就业、组织中的晋升、明显的和潜在的经济利益分布等领域对个人生活机遇的影响;(2)对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的起源和程度的评估。作者在诠释国家社会主义中国45年历史的变化和持续性时,融合了社会学分析和对于历史背景的感受。迄今为止,这是关于中国社会分层全面和严谨的研究。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社会责任在资本市场引起高度关注,衍生出的责任投资(或称为ESG投资)概念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潮。除了责任投资,与社会责任高度相关的概念还包括社会价值、可持续发展等,但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厘清这些概念,对于深刻认识企业、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社会责任、社会价值、责任投资、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循环递进。
作为一本研究型的教材,本书的目的是开创完整的金融伦理学的理论框架和教学体系,即努力使金融学或相关专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系统地透过伦理视角审视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深刻地反思和检讨金融与伦理的辩证关系,理解金融体系内部的伦理冲突及其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伦理关系,全面把握金融伦理的核心范畴和基本价值规范,从而确立一种有利于金融稳健运作、公众福利提升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崭新的金融伦理规则。本书对金融伦理的理论基础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机构和资本市场的金融伦理规范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第二版增加了“商业银行如何影响当地伦理信用生态”“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等内容,并且更新了全书案例和数据等,“将伦理
《高级心理统计》是一部系统介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操作软件(SPSS、Mplus和HLM等)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著作。本书不仅包括多元回归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而且对结构方程模型(因素分析、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尤其是对一些研究者较为关注的主题如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书还包含了多层线性模型基础部分的内容。 本书是一部由中级至中高程度的应用统计方法教材,可作为心理学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及应用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编著。全书分为党的建设、政府建设、经济、社会、文教、生态文明六个部分,内容涵盖党建、国家机构改革、行政审批改革、财税改革、区域发展、社会组织发展、社会保障、贫困治理、教育发展、生态文明十个方面。该书是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多年的教学积累,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众多师生集体参与案例编写和分析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深入、多角度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成就,从公共管理的专业视角总结治理经验,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