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重点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全书分七章:章绪论,重点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发展与现状;第二章阐述有关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及其模型结构、质量、元数据等内容和理论问题;第三章较为详细地介绍空间数据处理的有关内容及其方法;第四章空间信息模型分析,重点阐述空间建模理论,分析空间模型结构及其实现问题;第五章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与标准化问题;第六章结合实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其应用;第七章为展望,介绍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展望地球信息科学。本书是研究生的学习用书和大学高年级学生的读物,也可供从事地球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信息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的学者参考。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轻松的书,没有那些让人头疼的公式和专业术语,读者能在愉快的阅读中学到关于GPS的知识。 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工作者或者专业的测绘人员,拿到一个GPS接收机,你所关注的是怎样把这个东西应用在日常工作中。本书的部分就像一个简单快速的培训教材,可以满足你的愿望。接下来,你会读到一些关于GPS的轻松有趣的话题,使你了解GPS的基本工作原理。随后本书精心设计了12个练习,让你在现实生活中感受GPS,了解手持GPS接收机的知识。我们强烈建议读者完成每一个练习。这样,你才会对GPS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了解。有了这些之后,本书对提高精度的方法——差分GPS进行了详细讲述。在最后一部分,对GPS的发展——GPS现代化进行了简单介绍。
本书是专门的一本用来描写有关无人机系统的事还见所未见。而从无人机这个很专业的领域反馈回来的对本书的评价则十分令人鼓舞。作为一本导论层次的教材,书中所选的材料恰当而齐全,因而不仅可以满足刚步入无人机系统领域的新手们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富有经验的老手们的需要。不论是技术人员还是非技术人员,都将从本书中收获颇丰。
本书以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评价概念框架为理论基础,以遥感、GIS和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技术方法为手段,将长江三峡库区典型区——重庆市忠县作为实验区,对区域尺度(中尺度)的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进行评价与制图,并分析实验区生态安全问题的成因机理和提出调控措施。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环境和地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各级环境管理人员,对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人员及地图制图人员也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互联网提供了海量信息资源,新的信息获取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甚至个性化地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需要的信息。本书主要介绍搜索引擎和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信息获取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实现用户个性化搜索的相关技术,面向普通用户需求从不同角度讨论搜索引擎的使用(使用在相关领域所做的主要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也适合其工作范围涉及该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阅。
了掌握信息化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创新性,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与众多一线教师一起,积极探索与研究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学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信息化学习方式教学课例研究与实践》收录了基于互动媒体、多媒体技术、移动技术和翻转课堂等多种信息化学习方式的28个教学课例。这些课例详细记录了教学材料、教学工具、教学过程、教学成效以及教学环节中的现实问题,对一线教师、各级教研员、教学研究工作者等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信息化学习方式教学课例研究与实践》可以作为一线教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教研员、教学研究工作者在改革教学方法时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