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恐怖主义、黑客主义和信息战,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空间日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周遭的世界每天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干涉他国选举过程到工业间谍活动,从网络欺诈到对网络隐私的攻击,我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都与互联网密不可分,都会暴露在持续变化的风险中,这些风险往往是无形的,却比我们想象的要真实得多。
以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为学习空间变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新技术的新型学习空间不断涌现。随着新型学习空间的迅速推广,空间变革带来的教学变革日益成为研究新热点。空间变革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如何依据空间调整教学决策、学生在新型空间中的学习行为有何变化等,都是新型学习空间变革带来的新议题。面对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空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场所感理论,探讨场所感的技术促进策略,为新型学习空间重构提供参考。同时对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空间的新特征与新趋势进行了阐述。
《数字身份与元宇宙信任治理》是一本介绍数字身份和元宇宙的普及型书籍,力求专业性与通俗性相平衡。全书共八章,其中前四章主要介绍数字身份管理及应用,包括数字身份的相关概念及特性;身份认证管理、应用赋能及零信任安全管理;各国的数字身份实施;讨论数字身份在公共治理、商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后面四章主要探究元宇宙框架及其信任治理,从Web技术架构的演变,介绍元宇宙的网络技术基础Web 3.0,以及相关的数字身份模式的发展趋势;讨论元宇宙中的数字身份技术要素及形态特征,以及数字身份、数字分身等关键特征要素;探讨利用数字身份对元宇宙的信任环境进行治理的方法和技术;探讨如何构建元宇宙的信任治理规则。
本书作者让你快速掌握科学方法,帮助你专注于独立的、特定领域的主题,如密码学、恶意软件分析和系统安全工程。之后的章节包括实际案例研究,演示如何使用可用的工具进行特定领域的科学实验。了解进行网络安全科学实验所需的步骤。探索使用模糊测试来验证软件对各种输入的处理。衡量Snort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在网络和IT环境中采用 大海捞针 的方式来定位恶意程序。评估IoT产品中的密码设计和应用。通过开展实验来验证相似的恶意二进制文件之间的关系。理解公司网络和Web服务的系统级安全需求。
本书详细介绍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建设实践,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级信息安全发展历程、安全现状、全热点问题及防范措施,国内外成熟安全管理体系,企业信息安全关键安全技术,安全防护设备的设备功能、技术原理、部署方式及发展方向,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实践,安全运维管理要求。
本书从恶意代码犯罪的角度出发,对计算机病毒、木马、网页恶意代码和僵尸网络等典型的恶意代码犯罪及其调查技术进行研究并介绍。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各类恶意代码的特点、危害及传播方式,恶意代码犯罪及其调查取证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5章,具体内容包括恶意代码调查技术概述、病毒案件调查技术、木马案件调查技术、网页恶意代码案件调查技术、计算机恶意代码防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及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公安专业的学生以及相关部门的办案人员参考阅读。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数学、物理学、管理学、法学等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李拴保主编的这本《信息安全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以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本书内容面向市场,简单易学,全面、专业。本书共分9章,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物理安全、密码学基础与应用、网络攻击与防范、网络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云计算与云安全、信息安全管理。 本书配有习题和实训,可作为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安全、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选修课教材。
本书概括地介绍了主要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密码、标识与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信息隐藏、网络攻击、网络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主机系统安全、网络系统安全、恶意代码检测与防范、内容安全、信息安全测评、信息安全管理等技术,所介绍的内容涉及这些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术语与概念、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面对的威胁与安全需求、采取的基本安全模型与策略、典型的安全体系结构和安全机制、基本实现方法等方面。 本书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各项技术之间的关系,适合作为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课程的教材,也适合相关科研人员和对信息安全技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重点介绍公钥密码的可证安全理论和旁道攻击技术,内容涵盖公钥密码基础理论、公钥密码的可证安全理论和旁道攻击三个部分。部分为公钥密码学基础理论,介绍公钥密码体制思想的提出和特点,公钥密码与杂凑函数,公钥基础设施以及基本体制;第二部分为公钥密码体制的可证安全理论,重点论述可证安全的加密体制、可证安全的签名体制以及混合加密体制的可证安全性分析;第三部分概略介绍公钥密码的旁道攻击技术。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计算机、信息安全、电子信息与通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使用。
本书是为中老年朋友量身打造的智能手机使用教程,精选了满足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的各种实用操作进行详细讲解,力求达到“一书在手不求人”的学习效果。 全书共 12 章。第 1 章讲解智能手机的基础功能应用。第 2 章讲解手机的清理与安全。第 3 章和第 4 章分别介绍资讯与娱乐、出行与旅游的应用程序。第 5 章介绍手机拍照与照片处理。第 6 章介绍支付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 7 ~ 12 章用较大篇幅全面而详细地讲解微信的使用。 本书使用大量实例保证了内容的实用性,并通过直观的图片提升学习的趣味性,非常适合想要用好智能手机和微信等应用程序的中老年读者阅读,也适合其他对智能手机不熟悉的读者参考。
本书主要从底层的数据存储原理入手,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存储介质及存储方式,深入分析了磁盘分区结构、FAT32文件系统和NTFS文件系统的存储机制,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类型文档的基本恢复方法,同时引入了当前主流的数据恢复软件,让普通的用户也能够快速、方便地进行简单的数据恢复。在整个介绍过程中,配以大量相应的实训任务,将整个理论知识结构贯穿到实训任务中,让读者可以在做中学、学中做,而不像之前的大部分教程一样划分成纯粹的理论与纯粹的实训。 本书所有的任务都是对计算机磁盘操作的底层研究与分析,重点在于让读者了解数据存储的原理。每一章的后面部分都是实战,那才是真正的、真实的案例分析。每个实战都是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具备很强的典型性与实用性。 全书共6章,分别介绍了数据恢复的基本概念、主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概述、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密码学技术基础、VPN技术、防火墙技术、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网络攻击与防范、入侵检测技术、应用服务安全和数据库安全等内容。每章都配有习题、详细的实训项目及思考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读者理解本书的内容。
本书以信息卡技术为依托,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信息卡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需要,强调涉卡案件的侦查能力和涉卡案件的取证等环节的训练与提高。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条码技术、磁卡技术、IC卡技术、ATM与POS系统加密技术、涉卡案件的法律法规、涉卡案件的侦查及涉卡案件的取证技术等。每部分的内容从技术基础出发,概要讲解各技术要点的知识和工作思路,然后加以整合,对实际案件的分析思路、侦查步骤、证据要点等内容加以介绍,力求贴近实战,满足实战部门对此类案件侦查工作的需要。 本书适合作为高校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本科生、二学位学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以用于在职民警的日常教学与培训业务。
本书共分为13章,分别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目标和研究内容;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对称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密码学理论的应用机制;访问控制技术;网络攻击技术和恶意代码分析;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的安全协议;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的国内外标准;附录为8个信息安全实验。《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第2版)》可作为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以构建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为框架,全面介绍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以及网络安全管理的各项内容和任务。全书共l3章,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实体安全、网络安全协议、密码与认证技术、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访问控制与VPN技术、防火墙与隔离网闸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防范技术、网络安全检测与评估技术等。 本书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理论的基础上,充分阐述了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选取典型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方案设计,使读者在系统把握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上,正确有效地运用网络安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专业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密码学等领域的综合性技术,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网络安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内容面向市场,简单易学,全面、专业。本书共分9章,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概述、tcp/ip分析、黑客攻击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操作系统安全、应用服务安全、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络和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安全技术》章后配有习题和实训,可作为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或培训教材。
《电子商务安全实践教程》在编写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适应不同院校的实验教学环境与实验教学组织;按照网络安全基础实验、密码学基础实验、数字证书与CA认证、PGP安全加密机制、网上银行与安全电子支付、PKI技术实验、电子商务安全协议实验、电子商务安全案例及分析等主要内容组织实验项目,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及相关人员的学习要求。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类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计算机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规划教材·应用型教材系列:计算机安全技术》针对这些问题,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计算机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实体安全技术、密码技术、软件安全技术、系统软件安全技术、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网络攻防技术、网络应用安全技术、运行安全技术等内容。 《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规划教材·应用型教材系列:计算机安全技术》依据“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技术-具体应用实例”的基本思路,采用案例引导、理论阐述、实例说明的编写方法,内容注重实用,结构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力求做到使读者在兴趣中学习计算机安全技术。《高等院校计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威胁及态势、网络安全技术概述、网络协议安全及IPv6安全、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黑客的攻击与防范技术、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安全审计、密码与加密技术、计算机病毒及恶意软件的防范、防火墙技术及应用、操作系统与站点安全、数据库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安全实用技术、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以及“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 本教材的特色是实用、新颖、操作性强。设有教学目标、新技术及应用案例、同步实验指导、实践与练习题及部分答案等,并提供多媒体课件,方便用户使用。 本书可作为高校计算机与信息类、电子商务、工程与管理类等学科专业的相关课程的
马丽梅、王长广、马彦华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实验教程》是一本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图书,由浅入深、内容详尽,图文并茂,系统而又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全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的现状和评价标准以及在安全方面常用的一些网络命令;第二部分介绍了网络安全的两大体系结构的防御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的安全、密码知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的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网络安全的两大体系结构的攻击知识,主要介绍了一些攻击的技术和方法;第四部分是实验,共包括了34个实验,实验和前面的理论相配套使用,通过实验更好地体会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 本书结构清晰、易教易学、实例丰富、可操作性强,既可作为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类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培训班的培训教材。此外
本书介绍传媒信息安全技术,全书共分为6章。**章XML安 全技术,主要介绍W3C、OASIS和IETF等推出的一系列 XML安全标准和规范。第2章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主要 介绍DRM系统模型、关键技术,以及DRM标准。第3章 云计算与云安全,分析了云计算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重点介绍了云计算的数据安全、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 等技术。第4章云计算安全标准及其测评体系,介绍了 国内外云计算安全标准建设情况,重点讨论了云计算 安全框架和评测框架。第5章物联网技术及安全,介绍 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分析了物联网安全 威胁,并介绍了物联网安全模型。第6章移动互联网安 全,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架构,对移动终 端安全、位置隐私保护以及数据传播模式和安全管控 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与 信息处
本书内容共分为五章,从新一代入侵防御系统的技术发展背景和传统威胁防护方法的局限性入手,结合IPv6特性对下一代互联网入侵防御系统产品的产生需求、发展历程、实现原理、技术标准、应用场景和典型产品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翔实的介绍。本书适合于入侵防御系统产品的使用者(系统集成商、系统管理员)、产品研发人员及测试评价人员作为技术参考书,也可以供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及其他科研人员作为参考读物。
本书按照现代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体系,全面介绍信息素养教育所涉及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应用、信息道德等知识。全书共分为15章,内容包括信息与社会、信息与多媒体、数字媒体信息基础、数字办公系统应用、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应用、数字音频系统应用、数字视频系统应用、电脑动画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与信息服务、网站建设与信息发布、网络媒体简介、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与防范、信息检索与利用等。 本书针对信息技术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精心设计,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应用性强的实例操作; 使读者能容易、快速、全面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多媒体应用技术。 本书循序渐进、内容完整、实用性强,以教材方式组织内容,可作为高等学校、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人员学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