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批量生产精神 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
本丛书第二辑的编写体例基本参照了辑的模式。已出版的詹姆士·斯特林;矶琦新;西萨佩里及诺曼·福斯特四个分册,和辑一样,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的分册如《黑川纪章》、《诺曼·福斯特》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建筑大师本人十分热情友好的合作,主动无偿地提供了大量手技术资料(包括自撰序言、作品插图和照片、原版书等),大大提高了专集的图版质量和印刷质量。我们近期已在组织丛书第三辑的选题和出版计划,力求通过至第三辑的出版,在中外建筑师之间架起一座广阔的友谊之桥,让我国建筑同行全方位、多视点地了解国外*的著名建筑师,真正达到我们出版这套丛书的宗旨。
《勒·柯布西耶全集》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
《勒·柯布西耶全集》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
保罗 鲁道夫的设计作品对20世纪后半期的建筑风格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些作品潜在的、更为深远的影响却刚被发现。新一代的学生和建筑历史学家们从他的设计作品中获得灵感,重新发现其作品中蕴含的意义;与此同时,对保罗 鲁道夫在学术上的贡献重新评估的活动也在悄悄地进行着。鲁道夫先生的学术遗产和在素描领域中作出的额外贡献,代表了他的全部建筑事业生涯。在州立图书馆和国立图书馆的建筑过程中,鲁道夫先生参与了设计、施工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另外鲁道夫先生还积极支持建筑中心的筹建工作。这些事实都可以用来评价鲁道夫先生的贡献,在对他所做的工作有所了解的前提下还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他的设计作品以及他在设计领域的杰出贡献。
中国建筑发展如此迅猛,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变革。 课程第二版选取17个大师作品,都是小型建筑,让学生从建筑师的背景、建筑概况、场所与环境、平面与功能组织、形体特征与结构形式、空间布局特点、交通流线组织、立面处理、材料运用与细部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图解、计算机建模和实体模型制作的方式,使学生对建筑如何产生、建筑师如何运用建筑设计的各种手段进行建筑创作,如何采用具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构造实现建筑的建造,产生直接的认识和理解。现代主义建筑自20世纪初萌发以来演化至今,对于建筑学科的发展影响巨大。通过这一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对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的多维分析,真正理解大师的思想深度、作品要旨、建筑特点和语言手法,一定会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基本的建筑观。
荷兰是“设计强国”,素以思想“先锋”著称。在世界近现代建筑师群体中,荷兰可以列出长长的名单,引领着建筑的走向。他们犹如璀璨群星,闪耀于整个建筑世界的夜空,并在20世纪末形成“超级荷兰”(SuperDutch)的建筑文化现象。而这个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低地之国”,在12世纪之前几乎还不存在。16世纪荷兰建国,随即在贸易、文化上迅猛发展,17世纪更达到经济与文化的*——史称荷兰“黄金时代”。如今,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乌得勒支……一个个特征鲜明、文化丰厚的荷兰城市已经蜚声世界,举足轻重。从表面上看,个性张扬、类型多样,甚至有些令人费解的荷兰建筑,像是一组组未解的“密码”。而这密码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某种可以解读的规则。于是,《荷兰的密码》作者走进荷兰,透过建筑师的眼光,开始了从城市、建筑到思想的探
冯 格康-玛格合伙人事务所(gmp事务所)的建筑作品用新建筑诠释了古典建筑的类型 ,本书辑录了1988年-1991年间的所有作品。展馆会堂、商业建筑、住宅和旅馆、研究机构和公共设施、交通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这些正是今天建筑任务的所有分支内容,这些主题在现代建筑的传统中一直存在。建筑师将这些主题一如既往地看作一种挑战。如同给人深刻印象的多样性和谨慎优雅的解决方案,集中展现了建筑师明确的实践活动,并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作为建筑师,其职责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做出合适的回应。迈因哈德 冯 格康说, ""关键不是建筑师对理论和艺术的偏爱,而是那些在实现项目过程中的对外部环境与影响所作的大量讨论和研究。 gmp事务所的建筑作品是地道的""可能的艺术 ,或换言之是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其作品得到的肯定不仅是因为其经济上可
启蒙思想——从理论上引进和介绍了1979年以来世界范围内不断演变的各种建筑思潮。见证历史——见证了老一辈建筑泰斗晚年的呕心沥血和巨星一般的陨落,见证了新一代建筑师的悄然升起。记录事件——策划并记录了1979年以来,二十多年内建筑学术界以及设计界的诸多大事。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建筑系师生、建筑界专业人士以及对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感兴趣的其他学术界读者等。
本书收录了冯·格康-玛格合伙人事务所近几年设计的都市建筑作品。其中包括布加勒斯特2000和汉诺威2000博览会,新的莱比锡商贸中心和汉城的韩国国家博物馆,以及杜塞尔多夫和苏黎世的机场设计方案,还有汉堡的德日中心,柏林的国会议员办公楼,以及其他一些在1995至1997年期间设计的作品。 这些都是冯·格康-玛格合伙人事务所所设计的各种风格迥异的杰出作品。正如迈因哈德·冯·格康所言,在这些设计中"建筑成为社会应用的艺术",它在适应建筑师对整体建筑环境所承担的责任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每一建筑所独有的风格。 本书适用于建筑规划、设计人员。
《靳·柯布西耶全集(第2卷)(1929-1934年)》的工作极为丰富,作品超出了建筑专门领域的局限,呈现为一种启示,通过行动证明,我们这个时代的生产能力完好无损。
《建筑大师格兰·莫卡特谈话录--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大师班设计课》由吉姆·尼科尔斯编著,为了让读者分享这种感受,就需要再现他和学生们、讲座听众们之间交流的过程,通过准确的记录,使读者能够听到他激情饱满的话语和思路严谨的剖析。格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他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之上。他从不试图将鲜活的原理缩减成僵化的条文或者即兴的高谈阔论。从本书记录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条理清晰的教学方式。除了格兰的几次讲座和谈话的节选,本书还包括了几篇短文。华盛顿大学建筑系的教师们,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格兰的教学过程的感触。
赖特的这本手绘图集是赖特本人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花了一年的时间整理完成,然后交由德国的Wasmuth出版商于1910年出版发行。本书汇集了当时赖特的全部有价值的作品,图集中的绘画本身也是精美的建筑透视艺术品,成为一代又一代建筑师临摹的范本。据吴良镛先生回忆,杨廷宝先生在推敲国家图书馆设计方案的时候,透视图中的建筑和树木就都受到赖特这本画集的影响,每一个细部都反复打出小草稿,然后再画到正是图纸上去。 通过他的作品,赖特向我们展现了有机建筑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生命力。
本书精选了当代世界为著名的墨西哥米格尔·安赫尔·阿拉贡内斯事务所的*作品,其中包括:欧栗树住宅、榛树住宅、墨西哥番石榴住宅、象耳豆树住宅、欧栗树花园住宅、树商陆住宅、月桂树住宅、绿色山丘公寓综合体、泉水树丛公寓综合体等。这些项目注重整体景观与细部的协调设计,注重对自然与建筑之间光影关系的把握,注重使用墨西哥当地的建筑材料等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今国际建筑界多元思潮并存的趋势,以及理性建筑与以功能为特征的建筑并存的趋势。 本书是建筑师、规划师、建筑专业在校师生的不可多得的参考图书。
马里奥·谢赫楠是当代世界上有成就和多才多艺的景观建筑师之一,他既是全球性的,又显然特别是墨西哥的。他参与了不少改变当代墨西哥严酷现实,为城市贫民提供住所和公园方面的工作,为之做出了贡献。事实表明他是多才多艺的,有能力适应日益增多的全球性业务的要求。本书展示了城市集团设计事务所20年来的工作。
《勒·柯布西耶全集》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
本书通过 全世界*棒的幼儿园 的设计者手冢建筑研究所主持人手冢贵晴的演讲和访谈,悉数详述了屋顶之家、富士幼儿园、树之环、松之山自然科学博物馆、网罗之森和朝日幼儿园等活跃于当下语境中的建筑设计及其本源与手段,讲述了 全世界*棒的幼儿园 是怎样炼成的。手冢建筑研究所表达出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建造态度 工人在建造施工中、业主在使用房屋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建筑带来的愉悦。书中充满有趣的谈话、清晰的思路、稚朴的插画,可随心伴手,可无心领悟,献给期待建筑之愉悦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