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借鉴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外典型经验与乡村实际,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脉络,从乡村振兴的主要背景、理论基础、政策体系、三产融合重大意义等方面开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价值、新业态、新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探究了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方□□和路线图,力求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机遇,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载体新模式方面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作者根据自己体会和心得进行总结成本书,介绍怎样迅速推算公元日期的星期与干支,详细地从不同角度剖析、理顺和综合,可以用不同方法迅速推算公元日期的星期和干支。
甘肃省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平原、丘陵、高原、沙漠、戈壁、裸岩、积雪和冰川、沼泽等错综分布。土壤类型多样,全省土壤共划分为11个土纲、22个亚纲、37个土类、99个亚类、172个土属、285个土种。其中甘肃省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归属于6个土纲、8个亚纲、10个土类。 车宗贤、俄胜哲、袁金华编著的《甘肃省耕地土壤肥力演变》以甘肃省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分布与土壤肥力演变为主线,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在20世纪70~80年代单独或联合地方农业科学院(所)布置的系列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以甘肃耕地质量管理站从1996年起承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甘肃省主要耕种土壤上建立的9个耕地土壤监测点为补充,结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2011年在全省各县建立的250个大尺度
臧德奎著的《山东特有植物》对山东省特有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山东特有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濒危现状;收录了46种(含变种、变型)严格局限于山东省范围内分布的特有种(按照科拉丁名顺序排列,科内则按植物学名顺序编排),详细记录了每个特有植物的相关研究文献、形态特征、自然分布区域、生境,并附有110多幅图片。同时,收录了著者近年来对崂山梨、山东枸子、泰山椴、山东百部等特有种的研究论文8篇,内容涉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群落组成、表型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繁殖技术等方面。
什么是盐碱土?我国盐碱地分布情况如何?什么是盐碱地的特征和成因?什么是酸碱度和八大离子?盐碱地改良有哪些措施?盐碱地改良剂都有哪些?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梁飞、李智强、张磊通过知识众筹的模式,组织了18家从事盐碱地改良相关研究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参编人员亲身体会,采用知识问答和案例分析的方式,用深入浅出的文字,编写了《盐碱地改良技术实用问答及案例分析》,回答了102个大家关心的盐碱地改良利用相关的问题。全书共分七章,前六章采用知识问答形式系统介绍了盐碱地改良技术基础、土壤盐分监测分析技术及预警、水利工程改良、农业改良、生物改良、化学改良等内容;第七章介绍应用案例。 《盐碱地改良技术实用问答及案例分析》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反映了当今
《晋中盆地物候气候与农业生产》在介绍物候与气候、历法、二十四节气、农谚等有关知识及其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用物候指标划分四季、预告农时、指导作物栽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农业气候调查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此外还介绍了本地区的特色农业以及在气候变暖情况下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晋中盆地物候气候与农业生产》适合于农业和气象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