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系列用书”之一,该书集作者多年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与研究的一个较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全书共分理论、设计、操作、评价四个篇幅,分别对心理辅导活动课概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论分析、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流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素材、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示例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以求全面解决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问题。
1976年,S.T.E.P.课程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邓克梅尔和马凯以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创立,该课程的宗旨是避免体罚及以冲突的方式管教孩子,让父母更有技巧,更为有效地与孩子相处,培养高情商、乐于合作和独立自主的孩子。该课程以跻身西方父母三大培训课程之一,39年来深刻影响了西方的儿童教育理念。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阿德勒指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孩子的责任感、合作能力、自信心要从儿童期培育。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 三岁看到老 。阿德勒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指导父母们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全书分为61章,每一章阐释演绎了一个具体的心理学原理,并在学生实际教育环境中进行总结和讨论,将知识原理讲清讲透,结合实际容易理解吸收应用。每一章都以一句相关名人名言开始,从实际教育案例、古今中外历史故事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阐发一个心理学道理,再结合到学生实际成长的教育目标上加以讨论点拨。
传统的咨询面谈方式对儿童往往治疗效果不佳,探寻适合儿童的治疗方式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学校心理辅导丛书:儿童游戏治疗活动设计》的内容精髓在于:治疗者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与儿童互动,让儿童逐步接纳自己并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使儿童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治疗者可以了解儿童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运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活动来协助儿童解决问题。 由于设计的活动方案既有趣味性、创造性,又有操作性,使治疗的目的在治疗者和儿童愉快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实现。 虽然使用“治疗”一词,但《学校心理辅导丛书:儿童游戏治疗活动设计》所设计的各种有创意的活动形式并非只适于“问题儿童”,其实也可以用于对正常儿童的发展性辅导。 适用对象:心理辅导老师、心理治疗师、学生工作者、班主任、
本书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系列用书”之一,该书集作者多年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与研究的一个较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全书共分理论、设计、操作、评价四个篇幅,分别对心理辅导活动课概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论分析、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流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素材、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示例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以求全面解决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问题。
本书是作者继《蜗牛牵我去散步:自闭症专家妈妈的育儿经》之后的又一力作。本书从一个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角度,在《蜗牛牵我去散步》一书讨论自闭症儿童诊断、训练、求学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青春期、婚恋及养老监护等问题。作者以自身经历为读者树立积极的榜样--如何带领自闭症儿童过上独立的生活。 在大众认知领域及部分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眼中,往往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改变 自闭 ,如康复训练等;但各种复杂的原因使很多自闭症儿童的预后并不理想,这导致家长失去信心,甚至感到人生无望。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不以改变 自闭 为目标,而是包容接纳 神经多样性 ,从儿童成长的角度带领孩子及其家庭走出阴霾,获得幸福生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创作的《儿童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
本书前四章聚焦家庭、家长、孩子和亲子关系,分别阐述它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要求,这四章也构成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面;第五章论述家校协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指出这是协同教育的必经途径,说明学校主导与家庭支持如何形成合力;第六章、第七章分别讲传统文化与互联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传统文化相较于西方文化占优势的互联网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有所作为是很 值得钻研的现实问题;后,第八章通过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案例,让读者掌握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方法,以取得更大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