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1 抑郁症患者好似罩中人 外部的世界,现实、透明、清晰可见,却是隔绝的 渡过 不只是自我疗愈 更是实实在在的拯救 从地狱回归人间 再次呼吸 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发病率很高,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中国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张进这本书,从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让其他患者接受教训,少走弯路,对提高社会幸福指数是大有裨益的。 一位抑郁症患者从地狱回归人间的重生感悟 面对抑郁告诉你如何 渡过 ,管理情绪与压力,重塑自我的内心力量 如果你不那么成功,发现自己没有向上的动力,可以读读这本书; 如果你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内心深处郁郁寡欢,也可以读
健康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有健康才会有一切。假设一个人有l00000000万,前面的1代表健康,后面的0代表你的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金子等,如果没有前面的健康1,后面都等于0。可是许多人只有到了病危的时候,才体会到健康和生命的重要。所以我们如何采取积极主动的手段,让自己少生病、不生病,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然,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早在1948年就提出了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说,健康不是单一的指身体没有疾病,而是包括了人的所有思维、行为等诸多方面。而要保持这一完好状态,就需要科学的健康管理。 实施健康管理,就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地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健康
本书的作者大卫·A. 乔布斯(David A. Jobes)是干预领域的和专家。他在书里介绍了一种干预的临床框架,即的合作式评估与管理(CAMS)。本书详细描述了CAMS的基本理念和使用方法(包括所涉及量表的使用与编码)。 CAMS在《状态问卷》(SS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在SSF的引导下展开工作。CAMS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包括:聚焦于议题(而不是心理障碍);了解引起患者意念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在门诊接受干预而不必住院;用稳定化计划取代不协议;与患者的倾向共情,采取协作的方式而非指导式的。已有证据表明,CAMS可以结合不同流派使用,并能成功地应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临床情境。
同样是对话,为何心理治疗师与患者间的对话显得如此神秘?心理治疗师又是如何做到“话”到病除的? 本书将为你解答。这是一本心理咨询与治疗指导用书,融“心理学”与“语言艺术”于一体,引导心理治疗师在访谈中说什么、为何说、如何说;内容覆盖从预约来访者到治疗终止的心理治疗全过程。 本书巧妙地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治疗实例,根据心理治疗师的咨询实践模拟各种情形的对话场景。独特的对话设计、正反例证的运用使您在工作实践中可以轻松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技巧。
现代焦虑症治疗的先驱克莱尔 威克斯医生经典代表作 《焦虑症的自救》系列(三册): (一)《焦虑症的自救:从神经系统角度出发治愈焦虑症》 本书是《焦虑症的自救》系列的*部。1962年问世,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迅速登上了英国和美国的畅销书排行榜,影响遍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被患者公认是一本对焦虑症的治疗切实有效的自助书籍,至今仍在焦虑症患者社群被广为推荐。 在这本书中,威克斯医生慧眼独具地道出了神经系统和神经症的关系奥秘,并开创性地提出了打破焦虑症形成的范式的一整套治疗方法。她一面细致入微地描述患者的症状,一面各个击破,引导患者重新认识疾病,学习将她的方法应用于自我治疗中。同时她也明确指出,治愈并非再也没有那些感受,而是当它们出现时,你再也不觉得那是问题。 这套对
《戒毒人员团体心理咨询实操手册》内容有毒品成瘾矫治的心理学基础、毒品成瘾的危害及对家庭的影响、心理行为干预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戒毒人员团体心理咨询理论知识、心理行为干预的形式及主要方法、自我意识培养等。
与艺术的关系,是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李世武著的《焦虑与艺术治疗研究》在与外前沿研究成果积极对话的基础上,在多学科互动的视角下,探索回应这一问题的新路径,提出了“焦虑与艺术治疗”的理论假设。以此理论假设为前提,本书研究了焦虑的社会属性与仪式属性,然后在巫者与信众的交互关系中,讨论了出神、积极想象、艺术构建、移情等话题。
本书作者对中国高校34位心理中心主任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是3000多所高校心理中心主任的代表。主要问题包括: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选择了心理咨询这个专业和职业?他们在成为一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为哪些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最为重要?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有什么样的变化?在他们的咨询经历中,有些什么样的案例让他们感到高兴与自豪?又有什么样的案例让他们感到棘手和困惑?他们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和困惑,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建议?他们对生命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本书呈现了当代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缩影,能带帮助读者了解高校心理咨询的真实状况,帮助高校同行直面现实的挑战,开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