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南宋计有功撰。载录1150位唐代诗人的诗篇,以及与该诗相关的故事、历史事件、品评资料等,以事系诗,以诗系人,以人序时,井然有条,保留了大量的唐代诗人生平资料、创作本事,使阅读唐诗可以充分收到“知人论世”之效。该书也保存了大量唐代诗歌文献,唐人诗集不传于世者,多赖该书以存。并且开创了文学作品“纪事体”著作的先河,后来《宋诗纪事》《宋词纪事》《元曲纪事》等相继涌现。但是计有功在编辑该书时,也存在“搜采不当、抉择不精、编织不善”的问题,王仲镛先生《唐诗纪事校笺》对该书作了全面的校订、笺证工作,尽可能探寻《唐诗纪事》的资料来源,对其错讹缺脱进行校补。对计氏节录太过简略的资料,则在校笺中适当地引证完整,以补足本事。并参考了诸多版本、相关诗文集、总集、笔记等文献,对该书
本书以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饮茶与饮酒为主题,展示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共分“传说”“技艺”“宴饮”“礼俗”四个章节,展示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中医药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收藏的,自东汉至近代的123件(组)文物、标本,全方位再现茶、酒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传说”阐释了茶、酒文化的缘起以及发展历程;“技艺”展示了茶、酒制作的独特工艺,让读者领略到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精髓与智慧;“宴饮”则以时代为序列,展现历代宴席场景;“礼俗”则介绍了茶、酒在婚礼、祭祀以及养生中的应用。
古籍整理著作。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珍藏翁氏手批及转钞的评点诗集多种,尤以《翁批杜诗》(《杜诗附记》)最为难得。此书线装二函十二册,二十卷,稿本,为翁方纲读杜心得,展现了对杜诗研究考释的独特成就。台湾师范大学赖贵三教授倾注大量心血,对上述翁氏手稿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完成了《翁方纲手稿六种校释》的编撰。此书搜集、参考了丰富的文献,对手稿进行全面、仔细的校读,对一些专门名词作了考释,并撰写学术述评,揭示翁方纲经学、诗学思想,治学方法与学术成就。对于经学与杜诗研究,对于各书版本源流的考释,对于翁方纲学术成就乃至清代学术史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系存世李商隐文之编年校注本。作者在徐树穀、徐炯《李义山文集笺注》,冯浩《樊南文集详注》,钱振伦、钱振常《樊南文集补编》三种清人笺注本及近人张采田、岑仲勉二家考订补笺之基础上,合李商隐存世文为一编,又从《后村诗话》中辑出佚赋两篇,进一步作校勘、系年考证和笺注,改分体编次为编年,撰成此书,共收录李商隐各体文三百五十二篇及佚句若干。并附有李商隐文佚篇篇目、分体目录、各本序跋凡例、历代史志书目著录等资料,及作者所撰考证文章。修订本对原版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择优更换了原版选用的部分版本,重新校勘,订补注释,并对个别篇章重作系年、编排,新增附录若干,是作者整理李商隐文集的全新定本。
《红楼梦(3册)》 《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封建时代家族和社会的没落。《红楼梦》的版本较为复杂,主要分为抄本和刊刻本两类,早期抄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多以《石头记》为书名,内容不全,主要保留了前八十回内容。刻本主要是程伟元、高鹗合作整理的百二十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整理本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并参校了其他各抄本和程、高刻本;后四十回,以萃文书屋排印的程甲本为底本,又参校了其他三个程甲本和一个程乙本。此外,还做了两千多条注释。这是一个很好精良的《红楼梦》整理本。 《三国演义(2册)》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
《古文观止》为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它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取了从先秦到明代共222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文章,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既有儒家经典、历史散文,也有传记、书信、论辩,乃至游记、寓言小说。入选之文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极高成就,并以其选文名篇荟萃、篇幅适中、雅俗共赏,一直盛行不衰。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在选编这本古代散文集时,认为本书“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此次收录《古文观止》全文,以汉英对照形式出版,呈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