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写作教程(套装全5册)》是适合中有关中国古典文言与诗词课堂教学的参考读物,由中华诗词研究院组织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通过诗词基本写作知识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的训练,加深对历代诗词经典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各种诗词体裁自由地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当代社会生活,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诗词文化。 教程以近体律诗和词的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兼五七言古诗的知识与写作训练,不包括曲,大致按体裁编次成五个分册:《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既重点突出,又充分体现我国诗歌体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内容编排上,每册安排八单元32课,单元导语概括本单元学习的核心内容。每单元则分为4课,以 诗法 标目。每课依次分为诗例、诗律、诗意、诗法、诗课五个模块,旨在 教诗 ,兼及 诗教 ,坚持有利于诗词写作教学为
1.本书从日本弘化四年诸画工所绘《诗经》手绘图中,仔细辨别其正确性,保留190余幅。2.考据《毛传》《陆疏》等多部经典古籍释诂。3.增加195种诗经风物档案、博物通识。4.《诗经》305首的原文文字、注音、释义,以及原文诵读。
《两宋辞赋史》(增订版)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赋学编年史 (17ZDA240)的阶段性成果,填补了学界两宋辞赋研究的空白。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宋赋的专著,主要研究宋代辞赋在各种文化思潮和政治因素影响下的嬗变轨迹、特色及在各个时期的演变;宋赋与当时其他文体的互动及在整个辞赋史上的意义、价值和对辞赋发展的影响。此次增订,对北宋部分各章节均增入了学术思想与辞赋关系的内容,南宋部分修订的重点是使各章节论述口径保持一致,尤其是对理学与文学关系的论述,尽量做到客观深入。此次增订,弥补了作者两宋辞赋研究路数贯彻不均衡的缺憾,文史哲融通的研究路数更为明晰。
读者请知:下编15册不零售,须与上编15册一同加购。谢谢! 《全清词》共分五卷,包括《顺康卷》《雍乾卷》《嘉道卷》《咸同卷》《光宣卷》,将集有清一代万余词人词作之大成。《全清词 嘉道卷》是继《顺康卷》《顺康卷补编》《雍乾卷》之后又一标志性成果。全书汇辑嘉庆、道光年间词人词作,点校整理后按词人生年为序编纂成册。所辑各家词之版本择善而从,每家词人名下均系以精心撰写的词人小传。卷末附引用书目及作者索引。 《嘉道卷》凝聚了三代学人心血,历经八年辛苦编纂,寻访超过二百家藏书单位,排查校勘,辑佚考订,共收入词作75500余首,词人1990家,在文献整理与词学研究两方面均具有划时代意义,将会在学界引起新一轮的清词研究热潮,推动古代文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读者请知:上编15册不零售,须与下编15册一同加购。谢谢! 《全清词》共分五卷,包括《顺康卷》《雍乾卷》《嘉道卷》《咸同卷》《光宣卷》,将集有清一代万余词人词作之大成。《全清词 嘉道卷》是继《顺康卷》《顺康卷补编》《雍乾卷》之后又一标志性成果。全书汇辑嘉庆、道光年间词人词作,点校整理后按词人生年为序编纂成册。所辑各家词之版本择善而从,每家词人名下均系以精心撰写的词人小传。卷末附引用书目及作者索引。 《嘉道卷》凝聚了三代学人心血,历经八年辛苦编纂,寻访超过二百家藏书单位,排查校勘,辑佚考订,共收入词作75500余首,词人1990家,在文献整理与词学研究两方面均具有划时代意义,将会在学界引起新一轮的清词研究热潮,推动古代文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读书堂杜工部诗文集注解》是张溍晚年家居所作,共注解杜诗一千四百五十四首、杜文二十八篇。始撰于顺治六年,成于康熙十二年,阅二十四寒暑,五易其稿而成。其所用底本乃为明长洲许自昌刻《集千家注杜诗》本,稍节其注之冗复芜杂者。溍之所为,多在每诗之下有评语及圈点,时亦稍采钱谦益、朱鹤龄笺注。
《全清词》共分五卷,包括《顺康卷》《雍乾卷》《嘉道卷》《咸同卷》《光宣卷》,将集有清一代万余词人词作之大成。《全清词 嘉道卷》是继《顺康卷》《顺康卷补编》《雍乾卷》之后又一标志性成果。全书汇辑嘉庆、道光年间词人词作,点校整理后按词人生年为序编纂成册。所辑各家词之版本择善而从,每家词人名下均系以精心撰写的词人小传。卷末附引用书目及作者索引。 《嘉道卷》凝聚了三代学人心血,历经八年辛苦编纂,寻访超过二百家藏书单位,排查校勘,辑佚考订,共收入词作75500余首,词人1990家,在文献整理与词学研究两方面均具有划时代意义,将会在学界引起新一轮的清词研究热潮,推动古代文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本书以诗词发展史为线,以断代为面,以名家名作为点,力图展现古诗词发展线索,突出典范作家与典范作品,反映各个时代的艺术成就。
周汝昌先生一生所作旧体诗词甚夥,除少量发表者多外,多未整理出版。值2018年百年诞辰之际,其女周伦玲编选此书,周汝昌先生不仅为享誉海内外的红学大家,他在诗词、书法等多方面都有杰出的造诣。周先生一生所作旧体诗词甚夥,除少量发表者多外,多未整理。《周汝昌诗词稿》系周先生毕生诗词创作的抢先发售结集出版,收录诗作150余首,词作50余首,皆有编年,时间自青年求学时期直到二〇一二年。其内容既有言志、纪事之篇,也多有与张伯驹、顾随、缪钺等学人的唱和之作,体现出周先生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也有难得的史料价值。
《诗经》作为我国 部诗歌总集,历代注家很多,但大都以儒家经典来研究。本书既成一家言,又集历代诸家之大成,从恢复《诗经》本来面目出发,将其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加以赏析,在各篇的“题解”中写有艺术分析,并在各章的注释之后都加有“韵读”一项,以帮助读者正确读音,被目为“ 实在的《诗经》解读本”,实为《诗经》研究 读本。
《诗经小学》是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的著作。段玉裁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经学家,他继承了其师 以字考经,以经考字 的理念,相信古代的经书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之间也是不存在矛盾的,之所以出现龃龉,是因为后人的理解错误和刊刻者的问题,他用自己博大学识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经学体系。在他的这个 体系 中,他建立和运用了自己独有的内在经学辩证逻辑,这些方法有时候跨越了文本。这部《诗经小学》即是他考订和努力恢复经籍的一个见证,段玉裁用训诂和校勘作为手段,通过综合归纳,排比分析,并以他的经学思想作为指导核心,以条辨的方式对《诗经》(以《毛诗》为基础)进行考订,力图恢复他的原貌,为后来他的《毛诗故训传定本》张本。 此书分为4卷本和30卷本。其中4卷本先刻于嘉庆初年,乃臧庸依据段玉裁30卷稿本经过删订付梓,收入《拜经
谭献(1832 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赴进士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铭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又历任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知县。后去官归隐,锐意著述。晚年受张之洞邀请,主讲经心书院,年余辞归。工词,精于词学。著有《复堂类集》,编有《箧中词》。清代词坛,在晚清四大家羽翼未丰之前,实由谭献主盟。他以常州词派的主要继承者身份推广阐发常州牌词论,倡 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之说,影响甚大。 本书为谭献《复堂词话》的增广详注本,《复堂词话》原本仅131条,整理者从《复堂类集》中的文集、日记和《谭评词辨》、《箧中词》中辑出大量谭献的词集序跋以及词学活动载录、词作批评等内容,加上简明校勘和详细注释,书后附整理者关于谭献词
朱鹤龄(1606—1683),字长孺,号愚庵,吴江松陵(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入清后 意仕进,终身布衣,在经、史、子、集各方面均有造诣,以笺疏之学见长。 《杜工部诗集辑注》是朱氏一部力作。朱氏于该书卷前“自识”云:“愚素好读杜,得蔡梦弼草堂本点校之,会萃群书,参伍众说,名为辑注。”顺治十二年冬,朱氏应谦益之邀前往坐馆,其间,出示辑注初稿求正。谦益阅罢认可,并且拿出自己所笺注的吴若本及九家注,“命之合抄,益广搜罗,详加考核”,二人“朝夕质疑”。顺治十四年冬,朱氏完成二稿,请谦益作序,谦益在“未见成书”的情况下,写了序言。几年之后,至康熙元年,朱氏又来钱家坐馆,将成书出示就正。谦益阅罢,甚为不满,主要原因当是成书未能采纳其某些见解,如朱氏所言:“先生谓所见颇有不同,不若两行其书。”如
《迦陵词合校》对清词巨擘陈维崧词集进行合校。整理底本采用《乌丝词》(《十五家词》本)与南开大学藏手稿本,同时参校以蒋景祁刻本、《百名家词钞》本、《迦陵词全集》本、《湖海楼全集》本,同时尽可能通校所有选录陈维崧词之清代选本,另加补遗词一卷,共计整理陈词1667首,每首词后均保存原词本来所附之评点,并另辑评以做补充。整理次序上,按《乌丝词》与手稿本原编分目。内容上,每词后附校记,原集所含诸家评语一并存录。稿本系此后《迦陵词》各种刻本之基础,原始地保存了陈维崧词作,文献价值极高,为首次进行点校整理。又从各种词话、词选及文章评语中辑出总论性质文字,别为一卷,题名为 迦陵词总评 ;辑陈维崧论词之语,为 迦陵词话 一卷,冀能与迦陵词互为印证。后则编制附录三种:序跋、传记、《迦陵填词图》题咏。列入
清代吴绮编《选声集》,内分小令、中调、长调各一卷,皆五代、宋人之词。标举平仄以为式。其字旁加方匡者皆可平可仄之字,馀则平仄不可易者。其法仍自《填词图谱》而来。其体、第二体之类,亦从其旧。後附《词韵简》一卷,皆祖沈谦、毛先舒之说。盖取便携阅之用。 《记红集》由清代程洪据吴绮《选声集》重加订正而成。全书共四卷,卷一为小令、卷二为中调、卷三为长调,按调选词,共选四百六十四调、词作。后仍附《词韵简》一卷。以订谱为主,所录大多为唐宋名家词,间有闺秀词。
寒山诗被称为通俗诗、白话诗。但由于表达上的特殊性,并非浅显易懂。看似明白如话,实际上另有奥旨。《寒山诗注》是项楚先生关于唐代白话通俗诗歌校注、阐释的一大力作。本书原文以四部丛刊影宋本为底本,校以日藏宫内省本、正中本、高丽本及四库本等传世善本,堪称寒山诗之定本。 本书的注释,除一般生词僻典外,重点在寒山诗所涉及的俗语词、 语言典故,特别注重寒山诗语言、寓意的 来源以及在禅门、世俗社会运用中的流变。推源溯流,广征博引,探赜索隐,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注释除充分显示了寒山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外,在语言学方面(特别是俗语词、 语词)的创获极多,甚至称其为语言学专著也不为过;加之贯穿全书的对生词僻典和佛家语的推源溯流式的考释,揭示了寒山诗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文化意蕴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蒙曼品最美唐诗》《家国六情:蒙曼品最美唐诗》,这三本书是《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蒙曼老师的经典代表作 蒙曼品最美唐诗。蒙曼老师除了精细讲解每一首唐诗之外,还深入讲解和诗有关的历史故事、典故等,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和趣味,是一套值得送给朋友或自己珍藏的经典唐诗读本。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 诗人,兼擅骈文创作。他虽然进士及第,但一生困顿不得志。悲剧性的时世、家世与身世,造就了李商隐的悲剧性格。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包涵政治、咏史、咏物、爱情等多种题材,艺术水平极高,然而其中 秀的一部分诗歌往往意蕴宽泛、境界朦胧,难于索解。本书是包括会校、会注、会评、会笺的李商隐诗歌集解本,以明汲古阁刊《唐人八家诗》之《李义山集》三卷为底本,参校众本,对李商隐存世诗歌进行文字校勘、注释、笺评工作,并对李诗详加考订,进行编年,同时集合了此前诸家的整理研究成果。全书共收李商隐诗歌作品六百余首,分为编年诗(380首)、未编年诗(210首)、附编诗(25首),书末附李商隐传记资料、各本序跋凡例、史志书目著录、年表等,以便参阅。《李商隐诗歌集解》是一部集大
《九章》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诗歌的代表作,以写实手法反映屈原坎坷一生与心灵挣扎,乃研究屈原生平与思想手资料,在屈原与楚辞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代学人重视《九章》注释,留传下来的注释成果数量宏富,版本众多,精粗互见,得失杂陈。《九章集注》精选了有代表性的注家,对每一项注释成果皆善选底本,并吸收的整理成果。选择各家注释时注重观点阐发,摒弃烦琐的字句考证。部分学者的观点,从其相关论文与著作中摘录。个人注释以屈原节士的身份为核心,重新排定各章创作时间次序,并按序进行注解,注意会通各篇,其中就屈原投水时间、地点等进行详细考证,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九章集注》接续游国恩《楚辞注疏长编》之创意,汇集了历代以来关于《九章》有价值之注释近百家,供专业研究人员对旧注进行总结与批判时使用。
诗仙李白的诗天马行空,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值得推广。李白诗歌的全集英译填补了国内对于李白诗歌翻译的空白。全译本秉持 以诗译诗 以经译经 的原则、方法和标准,突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以英语还原原著,不仅在内容上逼近原文,而且在音律、风格和文本形式上逼近原文,真正做到 音 形 义 的有机结合,实现译文在美学意蕴上忠实原文的重大突破。在中华文化 走出去 、 讲好中国故事 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李白诗歌全集的英译,可以塑造中国诗歌文化符号,让世界了解中华经典和诗歌传统,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瑰丽的诗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