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生活处境吗?或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答案。 九诗心 ,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通过诗歌,我们得以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和内心的稳定;也得以看见,对于人生的根本处境,人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 作者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浪漫,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构建丰满立体的九位诗人;以诗性文笔,带读者跨越古文障碍,直抵千年幽微心事,照见共通的生命处境;以扎实的文献校勘和文史互证,再现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历史现场。
本书是一本诗歌赏析书,也是一本中国诗歌史。从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诗跨越七个时代,解读47位诗人,涵盖20个主题,旁征博引200余首诗歌。帮我们厘清文学史对部分诗歌的误读和偏见: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吗?日本为什么称为 扶桑国 ?杨贵妃真的终老日本吗?除了 窈窕淑女 ,我们还能怎样称颂美人?织女竟然出轨,移情于通西域的张骞? 充满人性温暖的诗歌鉴赏方法:《古诗十九首》中感悟生命的短暂,及时行乐的畅快;从《上邪》中感悟爱到世界末日的浪漫;或与孟浩然一起渡过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机 通过这本书,我们将充分感受到台大优秀教授的独特魅力。
《唐诗百话》是我国蜚声中外的作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蛰存先生研究唐诗的经典著作。本书收入讲解唐诗的文章100余篇、唐诗近300首,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编排。施先生结合作者情况和相关社会背景、历史知识的介绍,分别对每首诗歌进行分析、考据和讲解。 《唐诗百话》自面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热烈赞誉,耶鲁大学等名校也将本书作为汉学研究课程的教材。本次重版,将施先生原先考虑拟作十余次修改的记录,得以按先生之意在清样上逐一予以修订,又蒙先生*为信任的台湾著名诗词研究学者林玫仪教授,惠寄经施先生和她均详予审读过的繁体版《唐诗百话》,于是以上述两种版本再次予以全面严谨详尽的审校,从而完成了更为完善的《唐诗百话》*版本。
本书为沈祖棻赏析诗词之作,合《宋词赏析》和《诵诗偶记》为一册。前者释读宋词名作,《唐五代词批语残存》列为附录,收入白居易、温庭筠、韩偓等唐五代人词作及对其的精妙批语;后者为论文集。作者沉潜唐宋诗词研究多年,更兼积累丰厚的诗词创作实践经验,擅长由创作背景入手,比照同题材、同风格作品以较其优劣,诠释古人深蕴的诗心、词心,深刻精当且言人所未言,普及性和学术性兼具。论文部分评析苏轼词、姜夔词、《窦娥冤》等作品,举列多家说法而加以去取剖析,皆有独到见地。
宋菲君先生是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的大外孙。他从小和外公一起生活,是和丰子恺相处久的孙辈,也是受丰子恺影响大的儿孙之一。本书详细记录了宋菲君儿时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外公丰子恺具有特色的家庭教育 课儿 (私塾课),丰子恺先生亲自为儿孙讲解中国古典文学,辅导他们学习外语。 课儿 的特点是 养成教育 ,旨在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和修养。书中除了回忆场景外,还配有丰子恺先生的插画以及古诗词注释,在纸本上真实还原当年丰家的私塾课。一首诗词,一幅漫画;一段轶事,一片真情;一个年代,一种人生。让我们在诗词和漫画中领略那尘封的丰家私塾课。
本书属于古籍整理和带有考证性质的作品。书稿选择东莞历史上明朝以后的女性诗人,对其生平和社会影响、诗作进行了集中展示。通过对四十多名女诗人的考察,本书的目标在于了解东莞历代女诗人的生活和文化水平、著作等概况。本书通过考察发现,东莞女诗人的创作热情甚高,组织或者参与诗社、往来酬唱、研讨诗艺,一切创作行为,与男性诗坛几无二致。体例方面,本书收女诗人以该作者于一九四九年已成年为下限。如其人于新中国成立后仍存,然作品大部分完成于新中国成立前,亦予收录。否则,纵系华章丽句,亦不入,以严其例。所选女诗人,略依其生卒年为序排列,然大多女诗人生卒年无考,只能依据其生活年代,略为推断编次。
以三百多年来*经典唐诗选本 蘅塘退士编选《唐诗三百首》为蓝本, 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费振刚教授主诗注评今译 完美诠释唐诗之美 愿你在此中读到 灵魂的香气 内在的优雅 空灵的心境 深邃的内敛 赤诚的热爱 放下的释然 睿智的哲理 从容的生活
清代诗学名家蘅塘退士,为启蒙孩童掌握唐诗精髓,搜集通读唐诗,呕心推敲增删,在夫人徐兰英的协助下,精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孟浩然等77位文学大师的310首经典代表诗作,终于编成这部《唐诗三百首》。此书特点鲜明,兼顾古体诗近体诗、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一经问世,风行海内,读诗、写诗、喜诗、赏诗、学诗者,几乎家家收藏,持续畅销近三百年,至今已成为家喻户晓、不可逾越的唐诗选本。
本书详细梳理了由宋代至清代各个苏诗注本的作者生平、成书过程和版本源流,并分析、总结了其在苏诗注释史上的特色、成就及不足。从宋代的赵次公注到清代的王文诰注这一系列的苏诗注释本,经历了诗人之注 学者之注 更注重历史考证的学者之注 不忽视历史考证的诗人之注这一系列过程,是一条循环往复而又不断上升之路。作者扣紧这一发展主线,揭示了诗人之注与学者之注各自不同的特点,并总结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在诗歌注释研究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诗歌注释学是介于诗学与文献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既包含了诗学的特征,也具备文献学的特性。不同时期的诗歌注释,对这两个要素的偏重程度各不一样。苏诗注从宋至清的发展过程,乃至从宋到清诗歌注释整体的发展历程,都是一个诗学特征不断减弱、文献学与史学特征不断增强的过
唐宋诗文是古典文学的一座奇峰,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流传至今。从孩提时代咿呀学语,我们就开始诵读 床前明月光 ;少年意气,也学李白豪言 天生我材有用 ;在外漂泊,便知 每逢佳节倍思亲 ;壮志难酬,又可叹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一首诗、一阙词,为什么能流传千古?诗言志、文载道,诗文隽永、文脉千年,诉说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离合悲欢,茫茫天地间,个体之于历史何其渺小,寥寥数语,诉不尽春风秋月、物转星移,却凝聚了万千气象、百味人生。 在这本书中,依托于23首诗文,以诗画相生,为我们重现了23个历史故事。有少年成名的得意,有怀才不遇的惆怅,有前路未知的迷惘,有漆黑长夜的孤独,有孑然一身的倔强,有国破家亡时的苍凉。跟随作者的讲述,再次走入唐宋600余年的历史长空和诗意宇宙。
......
本套书精选了传世唐诗和唐宋词各120首,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本书根据每首诗词的诗意精心配有中国古典绘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璧,相得益彰,唐诗和唐宋词的诗情画意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 此外,每首诗词还配有专业播音人员的诵读,其中有夏青、方明、林如、雅坤等朗诵艺术家精彩的咏读。读者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可以聆听。 经典的诗词,传世的名画,感人的诵读,将这些内容组合在一本唐诗和唐宋词选本中,在这之前是没有过的。希望这样一本具有全新阅读体验、唯美古典韵味的唐诗和唐宋词选本,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大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是考释唐、宋、元、明诗词曲特殊词汇的一部专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於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译引例证,解释词义与用法,兼谈其流变与演化。它不仅是阅读该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工具书之一,且对汉语史和汉语语法研究,也很有参考价值。
此为誉为 江南*枝笔 唐大郎文集汇编整理,本卷收录了唐大郎1929 1949年发表在民国小报《罗宾汉》《社会日报》《铁报》《东方日报》等上的诗文,按时间顺序编排,涵盖作者所见所闻,大致反映了当时社会艺文界的基本生态,以及作者文人圈的生活状态,可谓那个时代的 缩微编年史 。对于研究、传承、弘扬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尤其对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生态极具价值。张伟,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相继主持 上海年华 民国电影 国际名流与近代上海 等项目
近年来, 语委对涵盖大中小幼各个学习阶段的中华经典文化诵读以及传统诗歌文化推广工作 重视,而普及《唐诗三百首》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以及重新认知中华 传统文化,中国当下的诗人也普遍地认识到杜甫、李白等这些唐代诗人及其诗作的重要性,很多诗人都提出“向杜甫致敬”“向唐诗学习”。在“世界文学”和 诗歌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和多样化的 ,唐诗文化显得愈益重要。此次注释和评析《唐诗三百首》,也是希望为 的广大中文学习者、读者、青年朋友、诗人以及汉学家们提供一个参照和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