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生活处境吗?或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答案。 九诗心 ,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通过诗歌,我们得以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和内心的稳定;也得以看见,对于人生的根本处境,人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 作者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浪漫,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构建丰满立体的九位诗人;以诗性文笔,带读者跨越古文障碍,直抵千年幽微心事,照见共通的生命处境;以扎实的文献校勘和文史互证,再现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历史现场。
本书是一本诗歌赏析书,也是一本中国诗歌史。从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诗跨越七个时代,解读47位诗人,涵盖20个主题,旁征博引200余首诗歌。帮我们厘清文学史对部分诗歌的误读和偏见: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吗?日本为什么称为 扶桑国 ?杨贵妃真的终老日本吗?除了 窈窕淑女 ,我们还能怎样称颂美人?织女竟然出轨,移情于通西域的张骞? 充满人性温暖的诗歌鉴赏方法:《古诗十九首》中感悟生命的短暂,及时行乐的畅快;从《上邪》中感悟爱到世界末日的浪漫;或与孟浩然一起渡过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机 通过这本书,我们将充分感受到台大优秀教授的独特魅力。
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听顾随先生讲中国古典诗词,笔记的主体整理为这部 诗话 式的著作。本书首次以彩色插图本的形式问世,也是终定稿版本。它采用中国古代诗话的体例,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见长,而代之以言简意赅的片段,对中国古典诗词做直接性的感发,寻觅作为基因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诗心,找回诗意栖居的灵魂。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小节。总论中涉及内容与欣赏、作诗与为人等方面;分论从《诗经》《离骚》开始,着重解读唐诗、宋词等经典。一段段文字妙语连珠,感受独具一格,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启发现代人找到理想的人生。它被誉为自《人间词话》以后,一部重要的一部诗话。
《千秋一寸心》是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著。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 文学史模式 ,而是完全以 个体鉴赏 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 引人入胜 、又 渐入佳境 的著作。
1.(套装)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以唐诗宋词为切入点,通过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将诗词歌赋、名人典故、历史知识等串联成一张有机的大网。 2.一根主线串起全唐诗人和两宋词人,支线辐射上下五千年。 3.全书气势恢宏、语言幽默,通过诗词与历史映照现实与人生,令读者感同身受、不忍释卷、拍案叫绝! 4.从学龄儿童到成年人,从原本畏惧诗词与历史的人到文学历史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兴趣点。
本套书包含《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两本,是对唐诗、宋词名篇的赏析,书中解读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四十多位诗人,以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轼、李清照、等二十多位词人的代表作。作者把诗词放回历史的大背景下去品读,以唐诗、宋词发展的轨迹为线索,突破传统,结合音乐、电影等审美方式对唐诗、宋词进行知识性解读;又从诗人、词人的命运沉浮、人生际遇、写作缘起及影响等角度,对他们进行客观而不失趣味的介绍。
《红楼梦》真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不仅仅有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的智慧,还有历久弥新、令人神往的 雅文化 。欧丽娟讲《红楼梦》, 用学问一提 ,让《红楼梦》的视野 作高一层 ,让大家看到传统中历久弥新、令人神往的 雅文化 ,以及精神层面的涵养和优雅。 风靡华语世界的 红楼梦 名师欧丽娟全新作品《红楼十五钗》,十年磨剑,品读 红楼梦中人 ,还原曹雪芹笔下立体的、活生生的众金钗金钗穿梭于《红楼梦》世界中,引领我们一起欢笑、伤心、哀叹、悲绝,随着她们走过有情世界,体会、品味种种人生光影,回眸自身的悲欣交集。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重新理解红楼十五钗,也就是看懂 红楼梦中人 如何用更坚忍、更高贵的美好姿态来面对人生。
《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将唐代天宝至元和年间诗坛兴起的尚奇之风视为唐诗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在揭示出奇诗作者所坚持的儒家古道与其创作理念之内在联系的前提下,着重寻找隐藏在风格、意象、修辞等表现元素背后的深层艺术要素,尤其是各家求奇思路的一致性和独特性,及其对联想方式、艺术视野、构思创意乃至体式声调方面的影响。意在理解这派诗人深蕴于超现实想象中的心理感觉和思维逻辑,以及从其苦吟中透射出来的生命力和悲剧美。同时《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还论述了诗人们基于对汉诗和杜诗的深切理解,从多个角度将古诗的表现功能拓展到极限的意义和得失,解释了中唐古诗之所以成为奇险诗驰骋场域的原因。
时间、四季、相思、烦恼、读书、饮酒 本书分四十个专题,分门别类地选录了近二百首古典诗歌代表作(也包括词、散曲),解读其文本、分析其艺术特色,揭示其魅力之所在。文中时常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作者特殊的读诗背景,以及在读诗过程中受到的独特的感动,从而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本书作者有意将他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心得转化成普及性读物,从而使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走进更广大的当代读者的视野。
本书直指中国古典实用文类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用文 所蕴含的美感特质,照见了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容忽略的半壁江山,以补一般文学史之不足,正面迎向 文学 这个现代观念的挑战。作者柯庆明教授为台湾中文学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学根底极为深厚,现当代文学美学以及西方文学理论也熟稔于心。他从诸多实用文类出发,探讨其文体规约,带领读者精读文本,解析古典实用文类之代表名作,以精辟细致的方式解剖诠释,旁征博引,将古文中的典故、来历以及写作者的人生抉择、实际处境等一一拆解阐明。作者深于古典传统,议论通畅而不板滞,极能启迪思考。
《几多心影 叶嘉莹讲十家词》是词学大家叶嘉莹近几年在北京、天津两地所做演讲的整理稿,讲述唐五代至清代十位词作名家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朱彝尊作品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作者结合他们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从发挥作品的感发力量入手,为读者传达出词中生动、细致的生命与内涵。其中部分词作,由书法家萧丽手书,作为精美图片插入书中,将中国古典诗词与书法作品结合,使读者更能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十讲讲座的视频经过精美剪辑,在书中同时呈现,读者通过扫描目录下方的二维码,即可获取。
本书是著名学者扬之水在先秦文学史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基于对先秦文本、先秦日常史和文学家经历的了解和解析,以不断回溯原文的方式讲解人类文明初开、车未同轨书未同文的先秦时代的文学脉络。本书论及《尚书》《山海经》《楚辞》《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穆天子传》等先秦时期重要文学著作的写法和内容。既可以为大众读者普及先秦文学,又可以为学界提供详实的史料参考和考究的文学解读。
本书从明代诗学内在问题出发,在中国诗学整体理论视野中,展开对清代诗学的全面探讨。作者提出,真伪、正变、雅俗三对基本观念制约明清诗学的历史进程。全书十六章,在充分占有并深入研究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揭示清代诗学的演变轨迹及整体特征,探究各时期诗学的理论问题与价值取向,考察各诗学流派的群体构成及理论主张,比较各派之间的承嬗关系与诗学异同,阐述重要诗学家的理论体系及独特贡献,对清代诗学的历史与体系作了系统而新颖的论述。
本书为沈祖棻赏析唐人七绝的经典名作。作者诗词创作经验既丰,复开设唐人七绝诗相关课程多年,此书是其厚积薄发之作,在遗稿基础上由程千帆整理而成。作者缕述七绝源流,爬罗剔抉,拈出八十余首具代表性的唐人七绝,深入讲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并在每首之下系入主题或创作手法相似的诗作,评骘高下,细论得失,剖析透辟,由此可概览唐代风格繁富、言短味长的七绝成就,亦见出诗艺在诗人之间的研习传承和流变。附录《七绝诗论》首次由手稿排印整理出版,其中对历代七绝的概述和七绝诗法要点的归纳,皆独具心得,授人以渔,虽非定稿,但可一窥其治学之途。
这是一本继承中国传统摘句批评的传统,以唐宋诗歌名句来透视中国文化精神的鉴赏书。强调中国人的灵性表现。“一草一木栖神灵”(唐·沈期《范山人画山水歌》),一草一木都有生气,中国的画论、山水论都讲到人与自然之间深切的缠绵的感情,有相通的价值,相通的赤子之心。这也就是中国的诗歌智慧。唐人这种魅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生命的深情共鸣。钱穆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当中说道:“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贵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这本书还透过唐宋诗的对比,来富有张力地表达中国诗与文化精神的相通。
《(套装)少年子弟江湖老 闲时无声听落花》以史书史料、轶事典故、诗词歌赋等为背景,解读了众多著名诗人/词人的悲喜人生。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一首首名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还可以通过这些诗人/词人的悲欢离合看历史、观自己、见众生。 《(套装)少年子弟江湖老 闲时无声听落花》文笔优美,见解深刻,读者群体广泛,适合各年龄段对诗词与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年轻读者。
本书多侧面、多角度地考察了清代闺秀诗词作家的创作。回顾中国文学传统,女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似乎被排除在传统之外,尽管在中国的文献记载中,一直可以见到妇女作者的身影,但直至现代,对其人数及创作规模始有较清晰的认识。据《历代妇女著作考》记载,自汉代至近代,中国妇女的著作共4000馀种。尤其是在清代,有记录的撰有著作的妇女作家达3600馀人。这个数量,足以让我们对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前代相比,清代闺秀诗词作家的创作境界更加开阔,于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所反应,从而以千汇万状的姿态,丰富了清代文学史,也丰富了整部中国文学史。本书即从清代女性诗人的创作本身,重新审视女性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传统,不仅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这一特定的群体的了解,同时也能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某些面向提供更为深刻的
《悲秋》作者为法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郁白,他翻译过巴金的《憩园》、杨绛的《洗澡》。《悲秋》一书的立意源自作者与钱锺书的私人谈话,立意甚高。作者对我国汉唐两个朝代以秋为题的一系列诗歌进行了研究。它借助中国古诗秋天形象的诗学分析,旨在对中国古代本体论作深入的哲学思考和追问,试图揭示出中国思想的固有模式特征。
本书为沈祖棻赏析诗词之作,合《宋词赏析》和《诵诗偶记》为一册。前者释读宋词名作,《唐五代词批语残存》列为附录,收入白居易、温庭筠、韩偓等唐五代人词作及对其的精妙批语;后者为论文集。作者沉潜唐宋诗词研究多年,更兼积累丰厚的诗词创作实践经验,擅长由创作背景入手,比照同题材、同风格作品以较其优劣,诠释古人深蕴的诗心、词心,深刻精当且言人所未言,普及性和学术性兼具。论文部分评析苏轼词、姜夔词、《窦娥冤》等作品,举列多家说法而加以去取剖析,皆有独到见地。
本书为《清代词籍选本珍稀版本汇刊(第一辑)》之一种。《亦园词选》八卷,以调编次,但并不区分小令、中调、长调,而是按照词调字数多少来排列次序:从卷一至卷七,始于《十六字令》,终于《莺啼序》,卷八则是各家集句词汇选。全书共选词人二百八十家,词调三百五十三个,词作九百二十余首。所选词人,除范汭、王彦泓、沈宜修等少数晚明词人外,其余皆为清初词人。从地域来看,梁溪、云间、阳羡、毘陵、柳洲、西泠、嘉兴等环太湖区域词人占多数,直隶、安徽、福建、山西、河南以及江苏扬州、如皋等地也有词人入选。此次整理,以康熙二十八年所刻八卷本《亦园词选》为底本。
《填词图谱》六卷续集一卷,清赖以邠编著。词自入明、清,词乐散佚已久,明时周瑛《词学筌蹄》、张綖《填词图谱》、程明善《啸余谱》等稽以唐宋词例,抽绎其音律,遂有词谱之举,赖以邠踵武前人,亦有《填词图谱》冀有助初学。是书后经查继超增辑;查曾荣、王又华同辑,查王望鉴定;毛先舒、仲恒参订,编入康熙十八年武林鸿宝堂刻《词学全书》本。《四库全书》以之列入词曲类存目中,自有其不可替代之历史价值。本次整理,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十八年刻《词学全书》本为底本,参稽天津图书馆藏乾隆十一年致和堂梓行本、民国五年木石山房石印本,底本漫漶不清处依据后二本发明。本次整理从编排体例、词图符号等以及词谱选择,完全遵从撰者原始面貌,凡于调名、分段、句读、叶韵等等有误或失当之处,不以后之《词律》、《钦定词谱》
《玉山诗集笺注》是一部对周馥《玉山诗集》笺注的著作。以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第九辑 秋浦周尚书 (玉山) 全集》 中的 《玉山诗集》 为底本,对《玉山诗集》中近千首诗作涉及的人名、地名、事件、句法、修辞等均作了详细的考证与注释。《玉山诗集笺注》是国内外第一部对安徽近代先贤周馥诗集所作的笺注,笺注者在笺注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古籍资料,以权威辞书和相关经籍原文为据,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玉山诗集》中诗作的旨意与风格,了解周馥先贤的生平交游、业绩、个性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