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关汉卿现存作品中选出十二个杂剧和二十多首散曲。选取的标准主要有二:一是可确定是关作;二是艺术上有特色,影响较大。本书杂剧部分的校勘,《拜月亭》,《调风月》,仅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单刀会》《绯衣梦》以脉望馆抄校本为底本,此外均以《元曲选》本为底本。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出校记。注释力求简要,一般不征引原文。有些重要的词语,为方便读者,不避重注。
.........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是我国近代史发轫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爱国思想和个性解放思想在晚清思想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诗正视现实,疾呼变法改良,充满战斗气息,感情挚烈,艺术上气势雄浑,深邃含蓄,独树一帜。其文亦 达 诚 情 并重,挥洒自如。本书包含龚自珍的诗、文、词,注者精选版本,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次,注释力求注明难词、名物、制度、典故及所涉人物、地理、历史事实,对文中隐喻曲笔,综考有关篇什,参验核证,加以揭示;篇注后有 说明 ,交代写作时间、背景,简析思想、艺术等,深入浅出,严谨翔实。
本书选录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作家高适诗129首、岑参诗132首,详加注释,对以往注本中的注释疏漏颇多匡正。所选作品既较集中地反映出唐代边塞诗的奇异风貌,又从不同侧面体现了高、岑二位诗人的创作概况。前言论述了两位诗人创作的异同和边塞诗兴盛的历史条件。
《刘宾客嘉话录》是晚唐时期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韦绚整理长庆中刘禹锡的谈话记录写成。刘禹锡在夔州时,韦执谊之子韦绚曾来访学,随侍左右,记録了他的谈话,大中十年,纂成《刘公嘉话录》一卷,后人改题为《刘宾客嘉话录》。此书虽非刘氏自撰,但广泛涉及当时的史事和人物,集中反映了刘禹锡的思想观点和文学理论,是研究刘禹锡的极为重要的史料。且这些谈话中,还涉及“国朝文人剧谈,卿相新语,异常梦话,若谐谑卜祝,童谣佳句”等内容,为研究中晚唐时期政治、思想、文学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明清小品丛刊中的一册,收录了明代张岱的小品文多卷。书中除收录原文外,还附有注释。《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读者通过这些短文,可以对明清时代的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等有一个了解。
本书选取了关汉卿现存作品中选出十二个杂剧和二十多首散曲。选取的标准主要有二:一是可确定是关作;二是艺术上有特色,影响较大。本书杂剧部分的校勘,《拜月亭》,《调风月》,仅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单刀会》《绯衣梦》以脉望馆抄校本为底本,此外均以《元曲选》本为底本。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出校记。注释力求简要,一般不征引原文。有些重要的词语,为方便读者,不避重注。
中国古代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抒情文学的代表作品:沈复《浮生六记、冒襄《影梅庵忆语》、陈裴之《香畹楼忆语》和蒋坦《秋灯琐忆》,用凄美的文字、缠绵的笔调叙述了他们与聪慧美丽、才华横溢而又过早逝去的亡妻或妾的伉俪情深、缱绻爱恋
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是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的中国古代小说总集,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至北宋初年的小说作品约7000则。这些作品的内容以志怪传奇为主,通过简洁洗练的文字,记录或叙述一个个异闻趣事。该书所记录的题材内容,以及所形成的志怪传奇的艺术形式,对中国文言小说以至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宋以后,许多作者从《太平广记》中选取题材、转引故事,加以敷衍,创造传奇和戏曲。同时,该书引用的四百余种书籍,大多已经失传,正是得益于《太平广记》的采录保存,这些失传的古籍文献才能为后人所了解和认识。《太平广记选(汉英对照)》选录了《太平广记》中较为成熟的篇目近百篇,中文版本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汪绍楹点校本,英文选自张光前译本。
宋秋芬主编的《中国古代哲理美文精华》收录了中国古代哲理美文六十多篇,每篇都作了简要的赏读提示。阅读本书,不仅能够丰富思想、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够迅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主题提炼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等。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今苏州)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内容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文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
秦 年(1885—1956.11.23),原名秦松云,字曼青、曼卿,号婴闇,别号东轩、婴闇居士,江苏扬州人。清末民国间诗人、学者、藏书家、出版编辑家、书画家。《婴闇题跋》四卷,系秦氏遗稿,由其子裒辑成书,集中反映了秦氏在版本目录、金石考据等领域的学术成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