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节奏理论的突破包括:(1)摆脱过去对节奏的均质、单一本质的认知,提出新诗节奏的 集群 特性与层次建构理论;(2)打破 格律 理念在新诗节奏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探索新诗在格律之外的节奏形态,即非格律韵律;(3)分析新诗中灵活多变的 语言的节奏 ,并讨论新诗书面形式(包括分行、标点、分节等)如何为节奏建构服务。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重审了一般意义上的汉语诗律学的基本假设、理论范式,以实现中国诗律学研究的 当代转向 。
内容提要 逐部考证(共计72部作品)。历时十余年,遍览中国大陆、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古龙小说版本(包括连载),对各版本的文本差异进行分析汇总,考据出*能反映古龙原稿面貌的文本,逐部介绍给读者。 逐部梳理文本延续的脉络,并在台港本、大陆本的收藏选购上提供指引。 精确考证含有代笔的古龙小说的代笔起止点。 解答各部古龙小说相关的问题和疑惑。 图文并茂,书中穿插相关版本、连载、古龙手稿等珍稀影印资料。
《鲍鹏山文学史 中国人的心灵》,是一本非常感性化的中国文学史。本书通过上自《诗经》,下至《红楼梦》,三千年中国文学名家、名作的新异解读和诗意感怀,试图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与思想,展示这个民族三千年的理智与情感所系。鲍鹏山认为,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在书中我们看到,感情热烈而思想敏锐的鲍鹏山,以其极富个性的文字带领读者,去寻找那些在文学中避难的心灵,去无限接近古人的真实情怀,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红楼梦》是我的文学 ,我写作的百科全书。”——白先勇作为一部旷世经典,《红楼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自两百多年前问世以来,关于它的研究与阐释众说纷纭,汗牛充栋。白先勇正本清源,回归小说文字本身,把这部经典完 全当作小说来解读——从 回到 20回,一字一句,一段一落,解析《红楼梦》的神话架构、人物刻画、文字风格、叙事手法、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千里伏笔……以小说家之艺术功力,检视红楼为何能远远超拔于它的时代,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 。一部红楼包罗万象。白先勇一一细语评说红楼中的饮食男女、人情世故、妙想哲思和深浅雅俗,将其中大时代的兴衰、人世无可挽转的枯荣无常、命运无法料测的变幻起伏,都化为真挚体悟; 从小说本身延展开去,漫谈美学、哲学、佛学、昆曲;同时仔细比对“程乙本”与“
本书为格非解读《金瓶梅》经典之作。全书共分三卷。卷一 经济与法律 和卷二 思想与道德 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卷三 修辞例话 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 书名 雪隐鹭鸶 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 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 ,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
《驿路唐诗边域书写研究》是 社科项目结项成果,该书在界定边域内涵及书写范围的基础上,探讨了驿路唐诗走向安西、安北、安东和安南的边域书写内容;考察了驿路唐诗边域书写中写实与想象同在、历史与现实交融、内地与边域对比、对风物风情的陌生化书写等书写方式;认为驿路唐诗边域书写拥有风物描写的磅礴雄浑之美、文人的书剑精神给诗歌带来了阳刚劲健之美;指出驿路唐诗的书写意义在于 了前代的边域书写,助力了驿路诗歌题材类型的拓展和成长,形成了很多边域文学地理坐标。
本书系在《蒋勋说唐诗》(2012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属于“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系列”。 只要人还追求心灵的自由,便一定会热爱诗歌。蒋勋先生说:“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登高》《长恨歌》《登乐游原》……无论是公认有大成就的诗人,还是曾无数次被选入各种集子的诗篇,在蒋勋先生这里,都一一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美感。 蒋勋先生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诗人、诗作中,撷取拥有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将古典之美引
《威廉 布莱克诗歌译评》翻译、评析了66首布莱克的诗歌(《诗的描述》19首,《天真之歌》19首,《经验之歌》26首,《手稿诗选》2首)。每首诗附有英文原文,对其中的难词作了注释。除了对这66首诗进行了翻译及深入评析之外,还对每首诗的几种中文译文简要地进行了比较,指出其短长、优劣。在书末,精选了布莱克本人为其《天真与经验之歌》制作的插画。
这是一部研究中国武侠小说发展演变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为十章:章绪论,论述侠的起源、定义、历史源流、文化形态、侠义精神,武侠小说的三大支柱、两种类型、新派与旧派,以及武侠小说与民族文化心理,武侠小说与欧洲骑士文学、日本武士文学的比较等。第二章至第七章论述古代武侠小说,第八章论述民国年间的武侠小说,第九章评述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第十章讨论当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 本书深入分析了中国武侠小说这一文化现象,对武侠小说的产生、分期、发展、演变均有独特的创见,并深度评析了各阶段的重要作家作品,脉络清晰,架构合理,资料翔实,评述精当,且注重理论批评与审美感悟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学术个性。
陈思和先生以讲话的形式梳理自己的文学思想,这也可看作是一部理论形态的回忆录。在陈思和看来,中国现代文学史本身就是一部知识分子的精神发展史;探究文学史的问题,无法绕开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责任及其在既定的社会传统及现实背景下所进行的实践,而这些都 终受到知识分子的思想所驱使,与他们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作者选取文学性语词——庙堂、广场和民间岗位,作为研究价值取向的关键词,借用这些词汇背后的深层含义,来勾勒知识分子的精神发展史及其在社会中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红楼梦》状写“吃喝玩乐”之精彩,古今中外小说无出其右者。 红学家周岭从《红楼梦》饮食文化说开去,透过虚实食单、南北食材、茶事析疑、饮具鉴真、酒与酒令等妙趣横生的单元,品读红楼滋味,重温中国传统文化醇厚丰富的细节。 原著中的一饮一馔,不为“炫吃”,是为了写人物、写故事、造气氛、讲道理;吃的用的有真有假,并非“疏漏”,而是蕴藏着 匠心的艺术意图和哲理意图。
本书是“红楼梦古抄本丛刊”系列之一。郑振铎藏《红楼梦》存二十三、二十四两回,郑振铎原藏,现藏国家图书馆。此本是目前所见脂本中回数 少的抄本,但却有着众多独特的版本现象。有学者推测该本文字早于庚辰本。卞亦文藏存前十回及三十三至八十回目录,《红楼梦》的一个 发现的手抄本,经过学界数年关于此本真伪的争论, 判定为真本,其版本价值和红学史价值都十分重要。因这两个本子都是残本,故拟合为一册出版。
反智主义作为一种存在于思想与文化之中的态度,表现为一种非理性的悬置知识以及鄙夷、敌视知识分子的行为。以 反智主义 为视角观察文学,为新世纪文学与文化的既有样貌及发展态势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有利于反思无底线的大众文学狂欢所带来的文化乱象,也有利于规避新世纪文学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和误区。本书稿主要研究新世纪以来中国小说创作中的反智现象,并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该文稿被评为2018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宇文所安在耶鲁大学讲授中国文学理论期间编选、翻译和评注的中国传统文论经典读本,所涉作品从先秦早期经典,到 的《诗大序》《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六一诗话》,直至清初王夫之和叶燮几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思想”。 作者以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诗学传统为参照,通过英文翻译和文本解说的方式,为读者梳理和阐发了中国文学思想的渊源、特征、核心观念与发展脉络。 对文本的精细解读和中西传统互参互照的独特视角,使本书独树一帜,成为东西方读者阅读和了解中国传统文论的 经典。诚如乐黛云先生所言,“《中国文学思想读本》是中西文论双向阐发,互见、互识、互相照亮的极好范例”,虽以文本解读为形态,但本身也是一部极富创意的理论之作。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红楼梦》前80回平均每回出现植物11种,后40回每回3.8种。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
在近六十年中已产生了巨大影响,且仍在左右认识惯性的靖藏本,现在突然要让大家 抛弃,又谈何容易呢?除了情感、心理上难以接受外,每位学者所受的学术训练、研究问题的方法也都有差异,异说纷纭乃至谈《红》色变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常态。之所以造成 这种局面,与这本书要揭示的靖藏本作伪案有莫大关系。我认为,伪靖藏本的出现, 改变了1964年以后研究《红楼梦》核心问题的路径。写作本书的目的,意在证明靖藏本出于当代人的蓄意伪造,并揭示其作伪的来龙去脉及产生的影响,以还原这段诡谲、荒诞的红学史,净化红学研究的文献环境。
百年红学,大故迭起,争吵不休。书中提出的十七次论争、九桩公案、三条不解之谜,只是抽样研究。红学研究极易牵动人们的感情,意见不和乃至于“几挥老拳”。韩文译者将书名译作《论证剧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红学智力冒险》,可谓深得此书的精神旨趣。 俞平伯先生曾提议编一本“红学概论”之类的书,此书称得上是一本颇具规模的“红学概论”。
本书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论述了北京城市空间的政治性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影响,将鲁迅在北京城与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各种交游相互关联起来,形成网络结构,呈现出一条鲁迅从 官员到新文化人,再到高校教师、深受青年敬仰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清晰的发展脉络,产生对鲁迅文学与思想的新认识,“是中国鲁迅学 次对鲁迅的交游做系统研究的专著”(张梦阳《中国鲁迅学史》)。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以历史研究的方法为基础,在史料的收集上“集腋成裘”,发掘并考证了大量沉睡于鲁迅博物馆的新史料,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理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