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光怎样读五线谱》将音符、拍子、音程、和弦以及常用记号,融入各种调与调式之中,系统通俗地讲授五线谱的知识,实用易学,让学习者能轻松地学会读五线谱。
《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是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李重光先生*的基本乐理书。为了使初学音乐的广大读者听众朋友们,对基本乐理中的一些问题,能有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答案,解除学习中的一些疑问,在工作之余编者编写了《基本乐理问答》一书,算是对热情给我写信的读者听众一个总的答复。 一本音乐理论书,出版十年之后,仍有人记得它并四处寻觅购买,这说明它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就是在《基本乐理问答》一书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整理、修改、编排而成。希望它能对广大青年朋友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一个多世纪以前,动物与人仍在相互凝视,彼此确认,而今人们前往动物园观看一只又一只动物,只会感觉到自己的孤单;当我们看到麦卡林在顺化所拍摄的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战争被违背其本意地非政治化,照片变成了人类普遍境况的一项证据;库尔贝早体认到的景物和声音是流水,以至于当他画穆提耶的岩壁,都如同池塘里映照出的风景……不同形式、不同对象、不同结果的“看”,似乎都可以找到某种宿命般的因果逻辑,如同作者在本书后所说:“你眼前的原野,就如同你自己生活中的视野一般大小。” 这部批评文集分为三部分:首先以我们看动物的方式为切入点,回溯人类与动物漫长而悠远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永久地失落了;继之以对摄影功能的思考,与苏珊桑塔格遥相唱和;后则聚焦于艺术,谈绘画、论雕塑,从容游走于社会
《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晚期写就的长篇散文,也是其创作生涯中少有的自传性作品。在本书中,三岛用充满着象征意味的诗一般的语言,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他将自我的信念凝成太阳,而太阳是肌肉造型的外在荣耀,辉映着肌肉。铁则是肌肉内涵力量的形态。唯有经历过太阳与铁的修炼,肉体才能保持永恒的光辉,承担起所有的价值。《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剖白内心思想与美学观的重要作品,也是解读他死亡之谜的关键文本。 本书另外收录三岛的文学回忆录《我青春遍历的时代》。
《李重光怎样读简谱》从节奏、拍子、音符、音程、和弦、调与调号的学习入手,系统通俗地讲授简谱知识,让学习者能轻松地学会读简谱唱词。《李重光怎样读简谱》由李重光编写。李重光音乐理论知识普及读本系列书目:《基本乐理600问》、《键盘上的乐理知识》、《新编通俗基本乐理》、《基本乐理书面作业习题集》、《怎样练视唱》、《怎样教孩子学音乐》、《怎样读五线谱》。
本书重点关注影视项目的前期工作 故事创意,训练编剧挖掘艺术个性,切实有效地从自身经历和体悟出发进行创作。作者提出 CLOSAT 训练法,根据不同的故事类型细致地帮助编剧建立创意开发体系,如取材童年故事、家庭 故事、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梦、短篇小说或新闻事件等,对创作纪录片、故事短片、剧情长片等虚构与非虚构类作品同样适用。书中设置了大量习题、示例、创作讨论并附有延展阅读书单,可操作性极强。无论编剧还是其他文创产业工作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①礼乐-文化史-研究-中国 ②审美文化-美学史-研究-中国
方力钧 是一个名字,也是一个灼热的现象,更是一个艺术标志和一种成功方式,是方力钧经营艺术二十多年来*成功的品牌。方力钧这三个字,在艺术学术圈意味着 中国当代艺术 泼皮文化 叛逆 新物种 在另一个层面上还意味着 高价 艺术界的话语权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篇 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主要描述作者的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第二篇 制造新物种 主要叙述艺术技巧、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第三篇 一只野狗的生存智慧 主要讲述了商业社会的艺术法则和作者的人生理想。全书诚实而客观地记录了方力钧的艺术态度、艺术立场、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处世原则等,并附有他的多幅油画、版画、素描、雕塑等作品照片,后附艺术家简历及生活、工作、出访交流照片,表现了这个性格复杂又单纯、身份多重又如一的 真生命 。
本书由意大利艺术史学家朱利奥 卡洛 阿尔甘(Giulio Carlo Argan)与毛里齐奥 法焦洛(Maurizio Fagiolo)合著,1974年出版后畅销意大利与西欧,成为历史艺术文献领域不可或缺的经典工具书。在上篇 艺术史研究的前提 中,阿尔甘首先深入浅出地整理并提出了艺术史研究中的普遍问题,如艺术的领域、艺术史的任务、艺术品的真伪与品质等命题。接着法焦洛在下篇 书目导读 中具体阐述了研究的工具、方法论、研究的问题、艺术史学家的职业等,详尽列出了艺术史学的各类入门书目(包含绘画、雕刻、建筑、工业设计、都市计划、舞台设计等范畴),同时介绍了艺术史学的发展与成果。本书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涵盖艺术史学领域整体的必要信息。
本书在搜集和阅读*手资料的基础上,对1872 1919年间刊载于报刊上的戏剧理论批评首次进行完整、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从整体上考察近代报刊戏剧理论批评的发生过程、刊载数量和基本的发展脉络,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类,进一步分析近代报刊戏剧理论批评在形式、内容和作者等方面的特点。近代的报刊戏剧理论批评不仅是戏剧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也是近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后从报刊戏剧理论批评与近代大众文化的关系这一点切入,力图揭示两者的印证机制和互动规律,并归纳报刊戏剧理论批评在具有严肃理论性的同时,所反映的市民大众审美倾向。
本书是吉姆 莫里森的诗集,分为《众神》与《新生物》两部分。其中,《众神》主要是对电影美学的思考,主要完成于吉姆 莫里森大学时期,而《新生物》则是对现代社会的超现实主义写照,用诗人独有的感性、愤怒的声音记录下美国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状况。 本诗集从20世纪60年代动荡的社会与政治环境中淬炼而出,如同吉姆 莫里森本人一样热烈、神秘、性感,让人无法抗拒。它也再次揭示了,作为摇滚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吉姆 莫里森本人给我们时代的文化留下了多么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是一本与中国近代书画鉴藏相关的信札集,寸缣短札之间饱含了作者的生命意志与艺术激情。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通过30余位书画鉴定家及40余封手札,提供了一份帮助当代人理解近代书画鉴藏的清单。书中所涉数十位主角或为书画家、学者,或为书画鉴定家,身份不一,但均可令读者略窥这一代学人的身影。 所谓 与其罗致显贵,毋宁山泽之癯,风雅之辈,较为隽逸有味 ,信件的主人均为风雅之辈,每一札尺牍,都饱含人情,隽逸有味,值得摩挲再三。
本书将近年来丰子恺研究领域颇具影响的作者作品辑为一册,以飨读者。著文者既有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亦有蔡澜、陈子善等大家,更不乏明川(香港丰子恺研究专家)、陈星、叶瑜荪、朱显因、毕克官等丰研专家。 栏目大致包括:前尘影事、往事琐记、甘美回味、漫文漫画、童年故乡、艺术趣味等(诸题均出自丰子恺先生文章名)。内容涵盖丰子恺先生的生活、漫画、音乐、诗文诸领域。 每篇文章文章均附精美插图,图文并茂。
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中,色彩以其特有的视觉效应,由始至终都在设计美学里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一个优秀的配色作品不仅能够快速引发受众关注,还能让人们的审美情趣得到满足。由此可见,配色设计是一门不可忽视的艺术设计学问。在对比配色中,包含了诸多如色彩的对比法则、不同的对比意象配色方案等知识点的详细解析,希望通过对这类色彩知识的学习,为读者今后的配色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窦向亲编著的《配色速查手册(对比色)》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讲解了众多与对比色相关的配色理论,以此来帮助读者掌握全面的对比配色知识,完善色彩的搭配技巧。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为认识色彩、色彩的色调与性格、色彩的常见对比法则,以及对比意象配色详解。书中对多种配色理论知识进行了全面且翔实的解说,并结合与之相关的配色图例与数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共收录12篇论文。这12篇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截至建党100周年我国红色动画的发展历程,为未来红色动化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颂扬领袖人物、少年英雄、军人英雄、新时代楷模等的动画红色作品,以生动精妙的造型语言、二元对立的情节模式和主流价值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动画艺术的叙事拓展空间和英雄角色的形象塑造魅力。
约翰·伯格著的《抵抗的群体》是一本收录了英国 作家约翰·伯格24篇书写古代及现代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的演讲评论集。这些文章分别是他在苏黎士、马德里、瑞典、法兰克福、赫尔辛基等地以不同语言发表的讲演与评论,基本观点集中于对现下经济 化趋势的批评,文字依旧有着浓烈的批评色彩。 书中包括了伯格对法国史前艺术的观察,古典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德加,以及个性强烈的墨西哥女画家弗丽达,20世纪雕塑大师布朗库西等人作品的评述,及相关的历史社会分析。在经济狂飙的 ,约翰·伯格始终警觉社会对艺术的欠缺理解与现代艺术本身乏善可陈,而《抵抗的群体》则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一本 敢言且殷切提醒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