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由孙宝文编
品读中国历代碑帖,玩味古人的笔墨风神。胡竹峰品读的不仅是书法之美、文人雅趣,更有烟火日常。王羲之为友人送橘呈上一份《奉橘帖》写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的情谊;金农的《金农题画记》写着 “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道出四时风物的生活妙趣;张旭有一日肚痛,狂笔书就《肚痛贴》……这一切正是“一半是尘土,一半是清风,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艺术”。在流动的清澈行文中,作者带我们通往明、清、唐、宋与魏晋,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之路,更是一个人的心路。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碑帖汗牛充栋,从何入手?如何上手?怎么从书法史的整体视野来欣赏风格多样的书法?这是学习者要面临的问题。 “了如指掌书法帖” 辑“法相庄严楷书帖”精选历 6位楷书大家的10种碑帖,共计8册。这些碑帖以适宜上手为基础,兼顾书法 帖学的重要书风;范字如有缺损、风化,修旧如旧,做成无缺字本碑帖,以便读者通晓碑帖的文化背景;单字放大到日常书写大小,便于临摹示范;为碑帖中的每个范字建立索引,便于学习者或书法老师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了如指掌书法帖虽不是教材,却胜似教材。它把字帖功用、碑帖风范与工具书的索引做了 结合。 本书选用唐代 书法家褚遂良(596—659)代表作《雁塔圣教序》,全文1467个字,唐高宗永徽四年(653)立石,时年褚遂良58岁,近耳顺之年。《雁塔圣教序》在用笔上方圆兼施
《 智永真书千字文 》由孙宝文编
《历代书法碑帖导临教程》解析了楷书的点画、偏旁部首及结构的写法及其变化,并附上了历代书法理论中一些有影响的论述,供读者参考。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九成宫醴泉铭》所有例字均从原帖中放大选取。
本评估报告指标体系共设 7 个一级指标,21 个二级指标,36 个具体指标。 指标体系为综合比较外代表性的大学和学科排名要素得出,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化和办学资源。 同时,参照我国双学校建设的标准以及我国未来教育建设的重点,包括:重点落实人才培养国际化和就业质量,量质并重,狠抓科研产出,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据此指标体系得出评估报告,从而帮助各大法学院明确各自优势、找准自身定位;科学评定院校实力;等等。
本书是一本行书的集字字帖,该书汇集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家的作品,经过精心筛选、多方比较挑选出彼此协调、整齐的行书作品,用来集结成唐诗。读者既能欣赏古诗词的抑扬顿挫之美,又能体会出书法作品的结构之美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碑帖汗牛充栋,从何入手?如何上手?怎么从书法史的整体视野来欣赏风格多样的书法?这是学习者要面临的问题。“了如指掌书法帖” 辑“法相庄严楷书帖”精选历 6位楷书大家的10种碑帖,共计8册。这些碑帖以适宜上手为基础,兼顾书法 帖学的重要书风;范字如有缺损、风化,修旧如旧,做成无缺字本碑帖,以便读者通晓碑帖的文化背景;单字放大到日常书写大小,便于临摹示范;为碑帖中的每个范字建立索引,便于学习者或书法老师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了如指掌书法帖虽不是教材,却胜似教材。它把字帖功用、碑帖风范与工具书的索引做了 结合。本书选用唐代 书法家褚遂良(596—659)代表作《雁塔圣教序》,全文1467个字,唐高宗永徽四年(653)立石,时年褚遂良58岁,近耳顺之年。《雁塔圣教序》在用笔上方圆兼施、顿挫
《赵孟頫小楷五种》由载道文 化 编
《神策军碑》,全名《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功碑》。唐会昌三年(843)刻石,武宗朝宰相崔铉撰文,柳公权楷书。左神策军为唐武宗时精锐之师,武宗巡幸该军时,左神策军指挥仇士良奏请立碑,以纪念左神策军拥立皇帝之功。此碑最能体现柳体楷书匀衡瘦硬,骨力遒劲的特点,加之刻工精良,为历代书家所宝爱。因《神策军碑》原碑早毁,本次出版选用国家图书馆藏北宋拓本,虽为残帙,却是传世孤本,乃1965年,在周总理亲自过问下政府以重金将其从香港购回者。
《赵孟頫书洛神赋》由孙宝文编
《真草千字文》,楷书、草书,南朝僧智永所书。此本为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拓本,馆藏一级文物。智永(生卒不详)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王羲之七世孙,号“永禅师”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据记载,以《千字文》为内容作书约始于梁武帝时代。梁武帝酷好王羲之书法,搜集王羲之书法,命周兴嗣编成韵文‘后成为学子识字习书的课本。《智永〈真草千字文〉/历代法书碑帖经典》所选《真草千字文》册,纵二十三·六厘米,横十二·五厘米。笔力遒劲,笔墨风神透出纸外,富有虚实变化。苏轼评智永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智永书法之精妙,可从此册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