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间诗歌丰富多采,就其和音乐的关系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诵诗和歌诗两类,前者是用来诵读的,多属叙事的诗;后者是用来歌唱的,多属抒情的诗,一般不和乐器配合,属于徒歌。《所地民歌》彝语称为《所地雅和》(“所地”为地名,“雅和”是山歌曲调之名)的歌词。这种曲调和歌词,在凉山彝族民间歌谣中都颇具特色。它主要流行于凉山彝语的“所地”方言区,当地汉族称为“小裤脚”地区,是以衣着的特点命名的。当你走人这个地区,不论寒暑朝暮,在冈头谷尾随处都将听到响遏行云的《所地雅和》。诗人何其芳同志曾赞誉彝族民歌“很有特别的色彩,就像在辽远的寂寥的山谷中忽然出现的奇异的迷人的音乐”。虽然这段话是就整个彝族民歌而言,但显然适合用于对《所地雅和》的描述。这种山歌是即景生情而唱,不像其他多数民歌往往同婚丧嫁
本练习曲集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训练手指的弹奏能力,着重练习传统指序和现代指序的各种不同运指的连接技术、变化指序与过弦方法,适合不同程度的演奏者。练习1~44,更适合初级和中级程度者,在学习掌握各种指法时,逐步提高手指基本能力;练习45~68,适合中级与高级程度的演奏者。对基本指法已经熟练掌握的演奏者而言,可以集中、有效地解决筝曲中特定的运指、连接和过弦方法的技术难点。第二部分,针对左、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全部不同的指序组合而编写,每种组合还可运用不同的节奏变化进行练习。具有中级与高级程度的演奏者和没有很多时间练习的教师或演奏家,可练习第1~24,且每日只需半小时练习时间,就可以练习全部的指序组合,以保持一定的技术状态。练习25是在四个固定的音位上,练习全部的指序组合,使每个手指都
八孔箫是当今最为常用的吹奏乐器之一,常常在民乐独奏、重奏和合奏中出现。喻晓庆先生撰写的《八孔箫基础教程》,讲述的是如何掌握八孔箫的吹奏、训练和演奏一般乐曲的能力。在以往出版的教程基础上,它增添了一些装饰音、叠音和在乐曲中的运用等内容,详细诠释了八孔箫基础训练的方法。同时在曲目方面也充实了一些广为流传的乐曲,使学习者更加兴趣盎然,也更具实操性。
《文史谈古筝》资料详实,条理清晰。 《文史谈古筝》一书的内容分为上中下篇。 上篇为中国古代筝的发展历史,多为文字记载的相关考证和辨析。中篇与下篇分别为历代文献史料和咏筝文学作品选注。本选题为拓展民乐专业教育、丰富民族乐器历史研究做出贡献。
《古筝视奏训练教程/高等艺术院校名师论著系列》为有五线谱视奏训练需求的习筝者提供了一套共105条的视奏练习,范围涵盖三升三降调号以内的七个调,各调在视奏前均先呈现该调定弦排列,每调的各15条视奏皆按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编排。
华韵系列丛书之一。乐以诗为本,诗以乐为用”(宋郑樵《通志·乐略·乐府总序》),中国自古诗乐舞相融相携,“诗品”的“真”与“自然”、“意”与“境况”,触动了作者以古筝的语言品读“诗品”的想法,或者说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互为观照,以原诗为意、为境、为名,原创二十四首符合诗作意境、风格的古筝练习曲小品,并尽可能在程度上做到循序渐进、由易至难,使演奏者有文可悟、依文练曲,力求曲艺精炼,曲意深远。如《雄浑——连抹与连托的练习》《冲淡——上下滑音与回滑的练习》等。
《古筝演奏歌曲教程》分上下两篇,共30章。上篇为技巧训练,下篇为综合训练,每首均附演奏提示。之所以命名为“歌曲教程”,是因《古筝演奏歌曲教程》所选曲目无论是技巧练习部分还是综合练习部分,均选用歌曲,让
整部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点墨”、“祭”、“乡情”,作品蕴含着对民族文化的传统烙印。
“中国传统名曲绘本系列”是如心教育集团专门为低龄儿童打造的一套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绘本。 每首名曲配合一个生动的儿童故事,故事的写作贴合乐曲的氛围和场景,故事的情节贴合乐曲的结构,并伴随乐曲跌宕起伏。 音乐时而作为故事的主题,时而作为故事的背景,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中国音乐的情趣。 故事中所配的音乐均由名家演奏,《渔舟唱晚:古筝配乐名曲故事》图、文、语言、音乐融为一体。是献给孩子们的一场专属故事音乐会。
杨公骥、王确主编的《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精)/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史文库》从《敦煌缀琐》的“五言白话诗”中选出二十八篇,称之为“唐代民歌”并使用全部唐代文献为这些民歌作出考证和注释,由此勾勒府兵、贫雇农、逃户、地主、官吏、和尚、道士、商人、工匠、后娘、男女二流子等各色人的生活形象。本书并对涉及的“变文”考证,认为“变文”就是图文,乃是解说“变”(图画)中情节或景物的说明文。“变文”之所以使用散文、韵文合组的形式,乃是对我国古代“传”(散文)“赞”(韵文)组合文体的承袭。本书筛选的唐代民歌和变文,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民俗学价值。杨先生的考释和考论,开拓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民族声乐教材3(钢琴伴奏谱)》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传统民歌、民歌改编作品、创作歌曲、中国歌剧选曲及影视插曲、龙舟竞渡、晨雾中牛铃在响、我们是黄河泰山、奉献给亲爱的祖国、牧马人之歌、美
《认识古筝》由潘文著
《古筝重奏合奏曲集》汇集作者多年教学中积累的部分作品,均经过排练和演出,并在教学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作品难度适中,结构简单,均以传统手法创作,非常适用于乐团的基础训练和演出。
民间说唱是指在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有说有唱的文艺形式,分为“说”与“唱”两大部分。书中提到,全国曲种大致有400多种,分布地区跨度大且区别明显,从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曲艺到以广州为中心的粤语曲艺,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均大绽异彩。除此之外,曲艺的内容大相径庭,有歌颂反抗压迫、反抗封建道德、表现伸张正义、表现人民智慧等等题材。民间说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拥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传递历史宣传文化,同时也具有能为语言的发展提供语料等作用。 《中国民间说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先是总体介绍了中国民间说唱的发展历史、具体特点,而后又详细介绍了说唱艺术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曲种和曲目的情况, 对于说唱向戏曲的转化并存和发展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全书重点突出、叙述清晰,内容详实,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