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朵朵:圆明园的石刻》系统介绍了圆明园现存御笔石刻,有的在圆明园遗址出土,有的流失在北京城大小院落内,都有较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这些石刻主要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皇帝的御笔,大多数常年存放在私人或单位大院内,鲜为人知,拓片更是从来没有公布过。尽管历经岁月沧桑,很多石刻御笔已经风化,字迹模糊不清,却是清代皇家石刻的精品,对研究圆明园流散石刻及清朝皇帝书法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依据一张明朝古画《上元灯彩图》,艺术家邱志杰生发出一个庞大的《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其中《剧透》即《金陵剧场角色绣像》,是一套散文、书法、绘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的天才创作。作者将上百个中国历史上循环出现和对应于人类情感中亘古不变部分的意象定义为 角色 ,事涉宫廷、市井、华夷、治乱、文教、武功等,以文字和图像一一为其制作 绣像 ,将呓语、独白、洞见、机锋、冷酷的叙事和妖娆的想象铸造成一种犀利而幽默、奇崛而怪诞的文体,构建了一种融合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艺术*难以定义的跨文本存在。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梁思成一份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雕塑史讲义一次关于中国艺术整全精神的探索实践梁思成先生是我国 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但梁先生的思想和视野其实不止停留在建筑这一路径,他希望由建筑开始,对中国艺术史做一个整全的贯通。因此他1943年所著的《中国建筑史》,原名为《中国艺术史·建筑篇》。但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他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有太多精神上的探索有待完成。本书是他在建筑之外,或者亦是依托其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留给读者的一部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论著。 从严格意义上讲,本书并不算梁思成先生的正式著述,它只是梁先生在东北大学讲课时的讲义,因此这本书的内容显得异常“简约”,很多内容只是提纲挈领,没有充分地展开论述。但通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玉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见证。2019年7月,中国浙江的良渚玉器文化遗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获得进一步的有力证实。本书是“中国雕塑艺术系列”丛书的分册之一。从玉雕的历史足迹,玉雕的种类与特色,玉雕的流派,玉雕的各种雕刻技艺,玉雕的材质区分、鉴别、审美、价值评估与保养, 博物馆有代表性的馆藏珍品以及现代名家玉雕作品的鉴赏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中国玉雕及玉文化。
本书是作者冈田惠太的造型雕塑作品的展示集及制作过程讲解集,书中做工精细又 想象力的雕塑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全书图片摄影技术高超,排版精美,还原了冈田惠太作品的精美细节,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位美术设计师的 作品。本书书名“飞廉”,在中文里有“风神”之意。作者冈田惠太生长在日本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一直进行作品创作至今。《飞廉》一书是他多年努力积累结出的果实,作者希望它不仅可以在日本被大家看到,希望它也能乘风跨海到达世界各地的人们手中。 书中不仅有超高清的雕塑作品 展示, 珍贵的是详细的制作过程图解,对读者来说,能够进一步了解一件精美的雕塑作品是如何制作成型的,对于美术专业从业者来说,也是难得的珍贵的学习资料。冈田惠太创造的雕塑作品,形象饱满生动, 叙事性特征,形态具有冲击力
本书是对 南阳玉雕艺术创作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 项目的介绍。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项目综述、教学日志、讲座撷萃、考察创作、学员作品、学员论著。南阳玉雕艺术的人才培养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有玉器通论、玉文化概论、玉石材料学、玉石鉴定学、玉雕市场与产业链管理等,将玉雕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玉雕人才提供了一个提高工艺技能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其培养过程以 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 的精神为抓手,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整合国内高校及玉雕界优秀的师资力量,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玉雕) 现代设计师 创意思维 实习实训为课程理念,将新时代的审美意识、创作理念和制作技术融入其中,切实提升玉雕艺术创作与创新设计人才的艺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依据一张明朝古画《上元灯彩图》,艺术家邱志杰生发出一个庞大的《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其中《剧透》即《金陵剧场角色绣像》,是一套散文、书法、绘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的天才创作。作者将上百个中国历目前循环出现和
本书按照建筑雕刻和工艺摆设两个大类,详细介绍了石雕的发展历史与广泛应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名家作品及其艺术特色。书中附有400多幅彩照,全面系统再现了石雕的各种流派的艺术特点与风采,遵循“兼顾传统,着眼现在”的编写宗旨,以少量的篇幅介绍中国历代传统的石雕佳作,大量的空间则留给现当代的石雕艺术家所创的精品。 责编对原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加工,修正了原稿中的各类谬误,对不规范之处予以匡正。现初审完毕,稿件已达齐、清、定要求,报请复审。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玉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见证。2019年7月,中国浙江的良渚玉器文化遗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获得进一步的有力证实。本书是“中国雕塑艺术系列”丛书的分册之一。从玉雕的历史足迹,玉雕的种类与特色,玉雕的流派,玉雕的各种雕刻技艺,玉雕的材质区分、鉴别、审美、价值评估与保养, 博物馆有代表性的馆藏珍品以及现代名家玉雕作品的鉴赏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中国玉雕及玉文化。
西方当代雕塑的兴起,始于1945年“二战”结束。新世界的开启促使雕塑家们迅速告别传统,转而追求更加自由和辛辣的艺术表达,作品甚至前卫到“不像雕塑”。贾科梅蒂将一直以来位于雕塑底部的基座融入创作,让空
中国根雕,是一门利用自然界的枯根朽木进行造型的艺术,它既古老又神奇。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根雕作品,现存唐代的文献和美术作品都有关于根雕的文字和绘画形象的记载;说它神奇,是因为根雕的用材是自然界中不被人注意的枯枝残根,这些枯枝残根若能被根雕家的慧眼发现,并经的艺术加工,则其身价便会成倍提高,有的甚至能“变废为宝”。根雕艺术中的“化腐朽为神奇”,指的就是成功的根雕作品。 中国根雕艺术作品按表现手法可以分成两个大类,即自然型根艺和雕刻型根艺。这两大类根艺作品都有自己广阔的市场。一般来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大多为自然形根艺,长江以南地区则以雕刻型根艺比较常见。目前,我国根艺的制作正逐渐走向普及,根艺的用材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枯木、树瘤、崖柏、古沉木等纷纷加入根艺
传统的纸雕艺术,即在把纸剪成镂空之后,又与折纸融为一体的立体感艺术。1925年,在包豪斯建筑与应用艺术学院,约瑟夫·阿伯斯将纸雕引入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从此,它便以新的面貌存在于人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拼装沙发、服装雕饰、舞台布景、玩具模型……本书以500幅高清实拍图,呈现了当今 代表性的250部纸雕作品。作者汇集了工艺品、书籍、家具、建筑设计等领域的100位艺术家,深度解析了30种纸雕典型样式和制作过程,探讨了“纸雕”这一艺术形式为当今设计师带来的灵感和挑战,以及在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