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装饰资料集》系列书籍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装饰纹样的多姿多彩,本册为第1册,包括布依族、侗族、哈尼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黎族、傈僳族、羌族、水族、土族、土家族、瑶族、彝族、壮族,从各民族的 典型装饰 展开介绍,以 文字 图例 纹样 形式呈现,从 装饰溯源 装饰载体 形式特征 组合搭配 四个方面进行描述,配合简洁清晰的 图例 辅助说明主体 纹样 ,将纷繁复杂的民族装饰以最直观的方式 讲清楚、说明白 ,让民族装饰不再神秘莫测、晦涩难懂。 书籍配附纹样索引和附录色卡。所有装饰纹样均为矢量绘制,对不同载体装饰在数字表达上进行类型化梳理,并拆分单独纹样,还原图案规律与经验,使原图像材料清晰化、标准化。色卡提取了纹样搭配色值,方便读者有针对性地查阅、理解和使用。
《母亲的香气 金媛善拼布艺术》详细生动的介绍了拼布艺术的起源以及朝鲜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的拼布艺术,重点向读者详细讲解了拼布钱形纹和太阳花的制作,并展示了金媛善大师拼布艺术作品壁画类(14幅)、包袱皮(102幅)、家居类(39幅)、服饰类(44幅),以飨读者。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 12 个世居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处,团结奋斗,在八桂大地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广西各民族在适应自然,创造历史,与自然和历史对话过程中创造出多姿多彩、丰富厚重,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重要指示
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第 一 辑)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被 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海峡两岸剪纸艺术口述史》是该丛书中的一本。本书 通过剪纸艺人亲自叙述个人的生活和经验,以及对剪纸历史的记忆和认识,对海峡两岸剪纸艺术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考察,发掘在传统的文献和治史方式下,海峡两岸剪纸艺术容易被忽视的侧面和被遗忘的段落,对宏大叙事的海峡两岸剪纸艺术史学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文献补充,填补史料空白。
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第二辑)被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海峡两岸陶瓷艺术口述史》是该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通过对海峡两岸陶瓷艺术传承人的访谈,借由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结合史料,溯其源流,探其流变,研究两岸陶瓷工艺美术的文化渊源及其民间工艺的传承关系,探讨民间陶瓷工艺生产的运作机制与模式。
本教材从艺术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多个切入点,基于民间美术本体讲,授民间美术在我国社会作为一个多维立体的文化物象如何嬗变,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如何映射多种文化讯息等。作为被讲述对象的民间美术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形式,其在当下社会还具有生计化、动态化、民俗化、商业化、非遗化、资源化等时代性特点。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立足于美术学,但又追求超出单纯美术学的视野,借助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场景相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探讨与研究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理解、传承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在甘肃省定西市青岚乡大坪村与农民欢度春节,并剪出洋溢着喜庆色彩的剪纸作品《回娘家》。 胡锦涛总书记与农民一起剪纸,足见他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和重视,表明他鼓励和支持保护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并使之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竹子在中国文化、艺术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直闪耀着奇异的光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最能体现竹子价值的当数竹的工艺品。“此艺与竹化,无穷出清新”。中国的竹子艺术家们,正沿着竹子本身的气质和特性,通过自己的慧眼和巧手,创造了一系列的竹子工艺品。从精雅细巧的竹子编织到天然质朴的竹子装饰;从巧夺天工的竹筒、竹节造型到鬼斧神工的竹根雕刻,无不体现竹子清雅朴实的材质美,给人以形象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的精神,竹的风韵,竹的艺术,显示了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情操和风彩。我们的生活与竹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种竹、爱竹、恋竹、用竹是我们的共同夙愿,这种夙愿把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早在80年代,我们便对浙江的大型竹编立屏《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