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日本经济的两次危机 二战战败后和 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泡沫危机之后 为时间点,描述了日本二战之后商业崛起的历程,也记录了泡沫经济崩塌之后,日本企业家的自我救赎。在日本近代化之后为悲壮的这两次变革中,企业家们在废墟中重建,在绝望中徘徊,然后选择向前走。 日本企业家对于造物的坚守,使得他们致力于对极致的追求,他们当然也有缺憾,但值得记忆。可以说,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拯救了日本的经济。
面临企业生死存亡,曾经一度跌入谷底的李东生,是如何浴血重生的? 本书回顾了 TCL 35 年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记录了 TCL 集团董事长兼 CEO 的李东生在企业改革和创新方面的经验与启示,系统梳理了李东生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 通过研究李东生在 TCL 的管理实践,从品牌重塑、企业文化变革、人才管理创新、国际化战略、产业组织结构变革等十个方面,详细剖析他 变革创新 的管理思想体系核心,对 鹰的重生 基因进行了一番新的解读。 为了研究、剖析中国企业家的优秀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系统总结和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与上海*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开展 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 项目。项目计划用 5 年时间,对我国 50 位杰出企业家进行深入的专题访谈。《改
19岁以山西省文科高考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大;29岁成为所在中央机关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 35岁离开舒适圈进入互联网公司,之后用不到5年的时间,从普通经理做到CEO; 40岁参与“千团”大战,经历人生败绩;43岁创办BOSS直聘;51岁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过100亿美金。 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赵鹏似乎显得大器晚成。但回头看他人生之路的每一步,又都像是在为他的这次创业积蓄力量。 在与李翔的对谈中,赵鹏详尽地分享了创业过程中的曲折与思考: 从如何设计产品路径、如何去做用户增长,到如何选人用人、如何建立公司内部的创新机制(这也是他最得意的地方)、如何做用户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匹配,再到如何把握公司发展的节奏、如何度过挑战和危机。 这是一家创业公司试图改变一个行业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寻找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详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创立于1994 年 ,如今是一家超百亿先进制造业的国际化集团公司,在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建有制造基地,涉足汽车部件、机械装备、金融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现了多个行业细分市场的全球领跑,名列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 强前列, 是一家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企业。 本书记录了万丰奥特及其创始人 20 年的发展历程。作者实地走访,与当事人深入交谈,获得了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试图分析其高速发展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秘密。“万丰人”不安于现状、不畏艰难 、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精神,也为中国民营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树立了典范。
一部以人为单位的价值创造史与我们时代的优秀同路者对话。 1995年,新荣记从浙江台州临海起家。作为一家典型的慢公司,26年来,新荣记旗下各品牌总共只开了30多家店铺,但它却是中国餐饮品牌中收获米其林星级最多的一个——截至2021年,共摘下11颗星,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第一家米其林三星中餐。 在与李翔的对谈中,张勇说,他追求的是每一家店都要与众不同,从菜品、服务到环境,即便这意味着他没有办法高速增长。这似乎与我们时代流行的增长逻辑格格不入。 但这正是张勇和新荣记的立身之本:相对于规模,更倾向于品质;相对于速度,更倾向于耐心;用在质上的进取,来取代在量上的贪婪。这本书至少会让你得到如下启发:一个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在一个不是风口的、再传统不过的行业中,如何通过对很好的追求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一
《游山西话晋商(梁小民作品集)》作者梁小民以历史的恢宏气势以及学者兼游者的角度,生动再现了在中国叱咤风云五百年的晋商从起源到发展,从辉煌至衰落的历史沉浮,剖析了晋商的成功因素和失败原因。本书不仅可资经商者、研究者学习、借鉴,也是大众了解晋商发迹、兴盛、衰落的一个好渠道。
《游山西话晋商(梁小民作品集)》作者梁小民以历史的恢宏气势以及学者兼游者的角度,生动再现了在中国叱咤风云五百年的晋商从起源到发展,从辉煌至衰落的历史沉浮,剖析了晋商的成功因素和失败原因。本书不仅可资经
陈伟著的《失落中的崛起(日本商业的突围与重生)》以日本经济的两次危机——二战战败后和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危机之后——为时间点,描述了日本二战之后商业崛起的历程,也记录了泡沫经济崩塌之后,日本企业家的自我救赎。在日本近代化之后悲壮的这两次变革中,企业家们在废墟中重建,在*望中徘徊,然后选择向前走。 日本企业家对于造物的坚守,使得他们致力追求,他们当然也有缺憾,但值得记忆。可以说,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拯救了日本的经济
陈伟著的《失落中的崛起(日本商业的突围与重生)》以日本经济的两次危机——二战战败后和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危机之后——为时间点,描述了日本二战之后商业崛起的历程,也记录了泡沫经济崩塌之后,日本企业家的自我救赎。在日本近代化之后悲壮的这两次变革中,企业家们在废墟中重建,在*望中徘徊,然后选择向前走。 日本企业家对于造物的坚守,使得他们致力追求,他们当然也有缺憾,但值得记忆。可以说,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拯救了日本的经济
这是一部社会意义深远的企业传奇,这是中国信息产业的坎坷发展之路,这是一部中国经济二十年的发展史。 本书对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联想20年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揭密。诸多广受瞩目的人物和事件的真相终于大白。“柳倪之争”等一系列人事争端实情如何?先后有数位中层管理者被送交司法机关,联想怎样克服“派系斗争”?在国有企业改制纷纷折戟的情况下,联想改制成功了,秘笈何在?转轨时期,柳传志等人如何把握联想的命运?用12.5亿美金并购旧M的PC业务,联想要的是什么?如此种种,这本书都给予了真实、大胆的呈现。 作家凌志军在对联想进行了长时间的实地采访后,以史学家的深邃目光、思想家的批判意识和文学家的灵动文笔著就了这本融恢宏的气势、深刻的思想和迷人的情节为一体的大书。它不只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也是一
一部以人为单位的价值创造史与我们时代的 同路者对话。 1995年,新荣记从浙江台州临海起家。作为一家典型的慢公司,26年来,新荣记旗下各品牌总共只开了30多家店铺,但它却是中国餐饮品牌中收获米其林星级 多的一个——截至2021年,共摘下11颗星,其中包括中 地 家米其林三星中餐。 在与李翔的对谈中,张勇说,他追求的是每一家店都要与众不同,从菜品、服务到环境,即便这意味着他没有办法高速增长。 这似乎与我们时代流行的增长逻辑格格不入。 但这正是张勇和新荣记的立身之本:相对于规模, 倾向于品质;相对于速度, 倾向于耐心;用在质上的进取,来取代在量上的贪婪。 这本书至少会让你得到如下启发:一个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在一个不是风口的、再传统不过的行业中,如何通过对 的追求创造出令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