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发展报告(2023)》是中国第一部专题论述东西部协作工作的蓝皮书,标志着东西部协作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报告致力于深入研究东西部协作的各个方面,聚焦2022年及以前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演进、工作成效和发展趋势。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区域协作东部案例篇和区域协作西部案例篇四大部分,详尽梳理了东西部协作在产业转移、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同时,报告还全面介绍了各结对省区市的协作模式、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为推动新时期东西部的产业、劳务、消费协作以及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遵循“梳理历史—描述状况—检视短板—分析挑战—明确目标—设计路径”的研究逻辑,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复杂性理论,对新发展格局下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思想上,将现代城市群理论与中国特色城市群理论相结合,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群理论研究;内容范围上,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拓展了对西部城市群的相关研究;结构体系上,从理论和政策双重维度,提出了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可行路径;研究方法上,采用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地理学多种方法,刻画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和未来图景。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陆地边疆9省区社科院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科研机构的相关学者共同研讨撰写,数据翔实,分析得当,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实用性特点。
本书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理论进展等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与实践,对比了世界主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三种模式,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实际、战略定位和目标,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应采取的模式及主要路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模式等持续涌现和迭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发展、转移和演变也在快速变化。作为一个新兴的、极具潜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受到全球瞩目。本书致力于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素材和参考,并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及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当前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和全球经济下行,对澳门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澳门一直以来依赖的不均衡产业结构和资本外向型的经济,在疫情之后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何增强经济韧性、利用多元产业快速提振澳门经济,是澳门要应对并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众多选项中,发展数字经济和发展适度多元的产业经济,被同时摆在了突出位置。然而,不仅技术转变现实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进过程,产业结构调整更是一个充满风险、不确定性和复杂的动态演进过程。故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任务艰巨。从历史沿革来看,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过程中,内含不同资本(外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间在规模和资源上的生态位争夺,会形成长期、动态演化生态系统,并作用于澳门产业经济。何种外生技术更能作用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产业生态系统,
顺应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需求,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变化,本书系统论述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俄罗斯等东北亚海洋国家的海洋管理体系与主要产业发展现状、政策趋势与发展动向,并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研提中国可采取的应对与合作策略。全书力图展现当前东北亚区域海洋经济的前沿方向,为推动东北亚海洋经济发展与合作做出贡献。
本书针对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云南省临沧市为案例区,按照理论梳理-进展评估-实现路径的逻辑轴线,利用多源数据评估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剖析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索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以期为推进全国乃至全球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展与展望:2020-2025年》*先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的成效进展、现实困难与未来展望展开论述。其次通过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4个专题22章系统论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产业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的成就进展、问题困难及未来展望。
2024年,陕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科技强省为目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本书分为总报告、专题篇和案例篇三部分,以陕西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索,以及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展开的具体实践和特色案例为主要内容。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进入关键时期,陕西将立足省情农情,以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为引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西部前列、争做西部示范。
本书分综合篇、专题篇、政策法规篇、产业篇、企业篇、热点篇和展望篇七个部分,以数据、图表、案例、热点等多种形式,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重点分析总结了2018年以来 外网络安全行业的发展情况,对2018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的动态与问题、行业热点、典型企业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对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本书全面、系统、客观地概括了2018年 网络安全战略规划、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数据治理、新兴技术应用、 合作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总结了2018年我国在网络政策环境、标准体系、基础工作、产业实力、技术能力、 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从政策、产业、行业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剖析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网络安全发展态势;梳理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及时反映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面临的新机遇,出现的新难题,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西北五省区2023年发展的基本情况,对2024年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从西北地区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观点和建议。 本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西北地区的战略选择、西北地区现代化发展阶段、西北地区经济结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西北五省区的实践、历程、形势,西北地区十年来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及主要问题,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现代化进程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当前西北地区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对西北地区扩大内需、西北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西北地区人口发展、西北地区高铁线路优化等战略性问题展开了深入
......
随着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生态文明及其建设问题是学术界持续多年关注的重大、热点课题,并且成为新世纪的研究大潮。我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千年大计予以对待。目前国内外出现了众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论文、专著,各类各级别的蓝皮书也有很多,但贵州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三大试验区之一,并且是*提出大生态战略行动,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省份,还没有专门与之配套的蓝皮书问世。本书将是全面研究贵州省大生态战略发展的首本皮书。
本报告包括综合篇、政策篇、区域篇、行业篇、能力篇和专题篇等6个部分,分别从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市场、产业、行业、企业、高校院所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状况,重点及系统地分析了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书全面分析了山东省中小企业整体状况及不断呈现的新特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评价体系对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山东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广东、江苏、浙江三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全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3个部分。
《区域产业规划方法与案例研究》系统阐释了产业规划编制的一般性问题,包括产业规划的一般性内涵、理论、理念、内容体系、分析工具、编制流程以及编制实务等方面。《区域产业规划方法与案例研究》偏重于对产业规划理论及方法的解读,注重实践案例与基础理论的系统结合,兼具基础性和通用性,可作为产业规划初学者和一般规划工作人员的学习教材,也可作为产业规划理论研究者和规划实践工作者的参考书目。
本书系年度性研究报告,由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已经连续出版6年。本书主要从社会管理、产业发展、区域合作、人才教育、人文历史等领域出发,对珠海2014~2015年的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本书对于全面了解珠海2014~2015年的发展情况非常有帮助。
本书对于西非法语国家非正式经济的复杂现实做出了诸多重要分析。本书观点具有高度创新性,因为编著团队在书中着重分析了非正式企业这一鲜有学者关注而又极为重要的经济主体而非非正式就业这一传统研究课题,并且强调了大型非正式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特殊性。本书主要围绕达喀尔(塞内加尔)、科托努(贝宁)和瓦加杜古(布基纳法索)这三个西非国家首都城市的非正式部门现状展开,可以以小见大,大略了解西非非正式经济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