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陆地边疆9省区社科院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科研机构的相关学者共同研讨撰写,数据翔实,分析得当,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实用性特点。
本书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为指导,经过作者5年的调查研究积累成书。本书从历史发展、现状解析、动力机制、发展难点、机遇挑战、空间规模、战略方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以及全球化视野等诸多视角,对我国小城镇发展和建设做一个较为详尽的剖析,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小城镇的真实全貌,探索了小城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本书作者结合立法、体制机制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等发展核心要素,提出了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本书基于庞大的文献和海量的权威数据,数据分析严谨客观,容深入浅出,语言平实流畅,是当下关于中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的匠心之作。
中心与外围创新互动是提升中心城市创新能级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乎 国之大者 ,是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主引擎。本报告紧扣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推区域协同发展 这一主题,在理论层面明确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及功能定位,从助力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场景等方面探讨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在应用层面对京津冀创新群落、创新资本流空间和创新网络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创新能力、创新效率、绿色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及其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要素集聚共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致力于打造高水平一流新型智库,开展研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蓝皮书)》是智库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18年以来每年均有研编、出版。本书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抓住2022年阶段性建设目标,展望2023-2024年大湾区建设发展,全面反映大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突出反映大湾区建设的阶段性重要举措、突出成效、典型经验,重点反映 湾区通 、合作发展平台等。全书共含前言、1个总报告、4个分篇章以及大事记。4个分篇章分别为合作平台篇、环境设施篇、经济贸易篇、专题篇。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多重压力下仍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经济总量站上13万亿元台阶。投资、消费和出口 三驾马车 整体保持稳健,财政政策加大稳增长支持力度,财政赤字率有所上升。粤九市存贷款余额在整个大湾区中的比重再次小幅上升,表明内地金融业在大湾区中的重要性正在持续提高。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将开启 修复性复苏 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只要保持良好势头,加上香港与澳门的同步复苏,实现增长目标的难度预计会小于上年,这也为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大政策空间。
《东西部协作发展报告(2023)》是中国第一部专题论述东西部协作工作的蓝皮书,标志着东西部协作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报告致力于深入研究东西部协作的各个方面,聚焦2022年及以前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演进、工作成效和发展趋势。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区域协作东部案例篇和区域协作西部案例篇四大部分,详尽梳理了东西部协作在产业转移、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同时,报告还全面介绍了各结对省区市的协作模式、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为推动新时期东西部的产业、劳务、消费协作以及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普遍认识到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并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发展问题,应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目前,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 的发展战略,各地积极开展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本书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对我国城乡关系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特征和存在问题等做了整体性的分析;对 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1个片区的部分县市区进行案例研究,综合分析了这些县市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客观评估了城乡融合发展状况,总结梳理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经验和特色,并深入剖析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从中提炼其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试验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本书旨在总
本书围绕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使命,以 聚焦核心功能引领和创新发展引领 为主题,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客观评判,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多个角度对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全球资源配置、总部经济、自主创新、绿色金融以及消费等核心功能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新趋势进行了探讨,并从科技企业、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数字赋能旅游业、数字文化产业、知识产权金融、创业投资行业、招商引资以及乡村振兴等视角切入探寻浦东新区经济新引擎和发展新动向。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及时反映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面临的新机遇,出现的新难题,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西北五省区2023年发展的基本情况,对2024年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从西北地区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观点和建议。 本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西北地区的战略选择、西北地区现代化发展阶段、西北地区经济结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西北五省区的实践、历程、形势,西北地区十年来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及主要问题,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现代化进程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当前西北地区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对西北地区扩大内需、西北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西北地区人口发展、西北地区高铁线路优化等战略性问题展开了深入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 国家大数据战略 ;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包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创新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创新发展动能、产业生态布局、产业政策支持等6大领域共20项举措;2020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 上云用数赋智 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7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旨在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2019年,四川省政府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
本书从综合、行业、地区、园区、企业、政策、热点、展望八个角度,分析总结了2022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情况,并对2023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全书遵循了赛迪智库原材料工业发展蓝皮书的一贯体例,共8篇29章,包括综合篇、行业篇、区域篇、园区篇、企业篇、政策篇、热点篇和展望篇。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国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社会文化的集合体。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类大运河规划、规范、法规,涉及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河道管理、交通运输四大类内容,在制度层面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框架。 自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运河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旅游事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量逐渐增加,运河文化研究得以深化,运河学概念被提出。 本书从运河沿线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生态保护与提升、文旅融合、运河城镇与乡村振兴、运河交通与港口建设、世界运河七个方面,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中国大运河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做出细致的考察和梳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
本书总报告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线建设,全面跟踪和反映了2022年 五通 建设的情况和进展,并分析预测了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趋势。分报告聚焦设施联通、能源合作、产业园区合作、贸易合作、开发性金融等 五通 建设专题报告,新增抗疫国际合作专题报告;国内合作篇主要针对西北五省区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情况进行年度跟踪研究;国际合作篇以 凸显西北 为特色,继续跟踪研究了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欧班列、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经贸合作和 一带一路 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等领域的进展情况。
本书分为三部分,总报告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区域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居民生活水平、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公共服务水平五大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报告分别从区域、产业、金融、县域等方面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专题报告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研究了京津冀地区的数字经济空间演进、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韧性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空间演进等问题,为京津冀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书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与分报告三个部分,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左右江革命老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川陕革命老区五大重点革命老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质性研究、实证研究、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梳理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进程及面临的问题,展望了发展前景,具体分析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创新效率、公共服务、红色文旅、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现状,探讨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苗族聚居村寨。自2008年以来,西江苗寨依托丰厚的民族乡村文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探索出文化旅游带动地方发展的实践智慧 西江模式。本书即是以西江千户苗寨的成功经验,回答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何以可能。书中对西江苗寨的基本情况、旅游产业、旅游文化、旅游参与主体(政府、公司、村民、商户)、社会治理等进行了论述,后指出西江苗寨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本书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韧性CBD建设 为主题,基于当前国内国际宏观形势,准确研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外经济演变态势和安全风险,系统分析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政策走向;梳理总结各地CBD在提升经济韧性、强化环境韧性、增强社会韧性等方面的优势基础、发展成效和面临问题,研究提出提升CBD发展韧性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及对策建议。全书包括总报告、经济韧性篇、环境韧性篇、社会韧性篇、国内案例篇、国际借鉴篇、附录等七个部分。
本书共分综合篇、行业篇、区域篇、园区篇、企业篇、政策篇、热点篇和展望篇八个部分,以数据、图表、案例、热点等多种形式,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重点分析总结了2022年以来国内外安全产业发展情况,对2022年我国安全产业发展中的动态与问题、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地区、典型企业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对2023年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中国碳中和的目标内涵与转型路径》就中国碳中和的目标内涵和转型路径,从战略宏观层面开展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能效提升、人为碳移除和零碳能源取代高碳化石能源是碳中和的基本路径,但中国碳中和的核心要义在于零碳能源生产和终端消费的根本变革、经济社会发展范式的整体转型。 针对我国能源消费和电源结构中高碳煤炭的主导地位,《中国碳中和的目标内涵与转型路径》笔者从电力、产业、区域发展和国际经验借鉴等方面,解析转型发展的经济社会影响与对策。 《中国碳中和的目标内涵与转型路径》笔者研究表明,从化石能源的路径依赖切换到零碳能源发展赛道,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只争朝夕,零碳转型,赢向未来。
2020年是长三角地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紧围绕中央部署,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重点任务建设,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本书围绕 高水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题,深入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在高质量一体化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分别从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开放型经济、社会治理与法治、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对决策部门全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情况,正确把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趋势,科学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在扬州蓝皮书编委会的指导下,由扬州市社科联、社科院组织编写,综合研判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书分为总报告、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等七部分,结合扬州今年突发新冠疫情的情况,重点分析扬州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结分析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社会事业运行的主要情况。全书采用了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数据作为研判基础,为扬州明年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本书荟萃了湖南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度的主要研究成果。201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核心使命,深入调研、狠抓成果质量,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完成重大调研32项,其中,省领导交办重大调研26项;重大政策评估6项;各类课题37项,自主选题若干。研究报告质量显著提高,31项成果获得省领导批示,共获批示52批次,人均批示率为1.7批次,省领导交办事项批示率达65%。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是前所未有,创历史新高。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确定的全省七家重点智库之一,本书成果体现了中心研究的鲜明特色。一是选题紧贴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紧扣省领导交办的重大任务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二是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