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重访江村》《三访江村》三部经典作品。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根据其1936年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用英文写成的博士论文,在国外出版后,又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在本书中,作者围绕 土地的利用 和 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 这两个主题,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生活的基本面貌。同当时的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本书对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也进行了充分的探究。 1957年5月,费孝通先生再访江村,看到了开弦弓村21年来的变化,也发现了该村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写下《重访江村》。 1981年,费孝通先生登上了45年前他留学英国时的母校的讲台,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198
本书运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红色资源价值转化、农村经济及企业运营管理等研究成果,通过对浙江丽水市的红色乡镇(村落)及其运营主体,开展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揭示乡村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的作用机制、现实路径及实践模式,为促进乡村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提供决策参考。全书共十一章,每一章内容包括问题提出、文献回顾、实证分析或理论拓展及研究小结。书中涵盖了有助于提升促进乡村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的内容,包括:乡村红色资源价值转化面临的新情境,乡村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路径探索与模式选择,以及促进乡村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的对策建议。 本书适合于从事乡村经济领域的政府管理者、科研工作者,以及文化产业与实践工作者等阅读。
什么是自贸区?自贸区的类型与功能有哪些?自贸区是如何发展的?成立自贸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自贸区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什么样的发展新机遇?本书详细梳理了中国自贸区的成立和发展历程,阐述了自贸区与 一带一路 的战略对接,论述了自贸区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全方位解读了自贸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介绍了建立自贸区为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好处,并分析了自贸区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建议,帮助读者对自贸区有一个全方位、立体的认知。本书适合在自贸区工作与生活的人士阅读,适合想要在自贸区创业、就业的人士阅读,也可作为对自贸区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此书从近期资本主义与城市化发展历史开始,再对现代城市进行全面且复杂的探讨,并揭示了第三次城市化浪潮的动力。其主要特征是全球资本主义逐渐转向以技术密集型产品、金融服务与电影、音乐、时尚等创意产品为主的生产形式。作者深入探究了这一认知与文化经济转向如何从整体上改变现代经济景观,特别是世界城市的形态与功能。斯科特凭借其前沿的研究与数十年的经验,在认识与解释过去的城市如何在竞合关系紧密的全球经济空间的复杂系统中得到重塑并取得新的突破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对当前的城市现状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一富有创新性的著作从多个方面对21世纪新的资本主义形式如何影响和塑造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西江系珠江主干流,其水资源、生态、航运交通以及流域经济的发展,既事关区域发展大计,也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安全保障。加快西江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也是广西党委和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 本书阐述走绿色生态之路是西江区域发展的战略选择。西江区域发展一方面应从国家层面以及跨省区域的战略高度推进西江区域水资源生态区建设,把西江流域建成中国南方水资源战略地区和华南“绿肺”: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丰富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绿色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西江区域发展的目标应是:喝干净水,吸新鲜空气,吃绿色食品,住宜居城市,过幸福生活。
黄群慧、杨丹辉所著的《破除资源诅咒--山西省资源型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研究(中国产业智库报告)》针对山西省的现状,围绕山西省如何实现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从体制机制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书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环境成本、市场风险、人才保障等角度,针对山西省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面临的具体问题,全面、系统、科学地构建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深入探讨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之间生产要素“再配置”机制、煤炭等矿产资源收益合理共享机制、非资源型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促进机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产业调控机制,从而为加快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政策思路。
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产业转移成为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产业转移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转出地和转入地,可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其中,产业转移引发劳动力流动进而带来的就业效应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频现 用工荒 、 招工难 ,中西部在面临 招工难 的同时则出现外出劳动力明显 回流 迹象,这与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否相关?产业转移对劳动力就业有何影响? 基于此,《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研究》以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等地的区际转移为主题,利用统计描述、面板数据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来分析并验证产业转移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本报告以辽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和省情研究的科研人员为主,并邀请了省直有关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的。 本报告以党的十七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客观地描述了2007年辽宁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2008年辽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2007年辽宁经济在2006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整体运行质量达到改革开放以来同期水平。同时继续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民生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棚户区改造和棚改新区建设、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及社会救助
《2013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分总报告、“两改”篇、经济篇、社会篇、政治篇、文化篇、专题篇等。 总报告指出,2012年,受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的影响,温州经济也经历了较为艰难的发展过程。面对多种不利影响,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积极应对困难局面,以加快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为总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推进“两海两改”国家战略实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2013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变化,但是扩张性投资战略引致的区域资金供求矛盾、社会信用危机等问题依然需要时间和方法来缓解。实体经济内卷化,
左学金等编著的《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报告:核心功能与改革创新示范(2013)》以“核心功能发挥与改革创新示范”为主线,跟踪分析了浦东新区经济体制探索、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区域金融创新、外向经济发展、核心功能塑造等重点领域的新举措、新机构、新思路、新政策、新成果、新数据,并对当期影响浦东、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重大经济事件、重大建设项目进行深入剖析。
《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08》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持完成。全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对四川省经济发展进程、趋势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就如何提升四川省综合竞争力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部分采用2008年统计数据就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排名。第二部分以开放合作为主题,着重对新形势下四川这个内陆省区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优化进出口结构,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第三部分以灾后恢复重建为主题,以“两个加快”为统。领思想,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就加快经济发展、加快灾后重建、筹措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推进重建规划的实施。完善对口援助机制等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与回答。
《教科文与安徽发展共生形态研究》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论丛》之一,学科内容涉及面宽,涵盖了教育篇、科技篇、文化篇三大篇,关注区域梯度发展前沿,研究“后发”省区成长规律,彰显学科交叉综合智慧,谋略地方全面崛起讲路。内容层次分明,立体感比较强。
About the author Editorial Committee For Standing Tall:Zhejiang Businessmen on the World Stage Preface I On September 19, 2014, Jack Ma, Chairman of the Alibaba Group s Board of Directors, appeared at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After over a decade of growth, Alibaba finally went public, setting a new record for the biggest IPO in American stock history.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home to the world s top-notch enterprises, witnessed the glorious moment of the world s largest e-commerce company. Surprisingly, never before had any public company provided such a grand and legitimate occasion for Chinese people s concerted jubilations as Alibaba did. Chinese entrepreneurs, represented by Zhejiang businessmen, inched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arena from the 1990s onward. They took the initiative to associate with global business giants and sit with the high-rank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for negotiation over the next investment opportunity. These scenes have constituted a majestic sp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8)》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结项成果。报告继续采用了 总报告 专题报告 的写作形式,以 评估 为主题,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从总体上做出评估的同时,还对战略影响、经济效率、上市公司、发展亮点等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各地实践产生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希望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更好地推动黄河三角洲发展。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研究报告集成,内容涉及青海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针对“产业转型”、“三江源”、“生态文明”、“民族团结”、“民生改善”、“大美青海”等主题,展现了青海以“三区”建设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贡献,真实、全面地反映了2013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从战略高度对2014年青海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综合阐释和认真分析,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进行了科学预测和理性研判。
《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作者杨刚强)融合区位理论、竞争力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等,以促进 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核心目标,概述了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 展的现状、问题,着重对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区域竞争力和集聚 与升级进行了分析,并在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 确提出了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后,《中国中部地区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从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鲁继通*的这本《京津冀科技创新效应与机制保障研究》从京津冀科技创新效应入手,借鉴科技创新的相关理论和*新研究成果,立足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时代背景,重点研究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的效应及其机制保障。本书把科技创新效应划分为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协同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三个维度,并深入阐述科技创新效应的互动机制、作用机理及逻辑关系,构建了包括微观路径、中观路径、宏观路径在内的区域科技创新效应的分析框架;在梳理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及时间序列动态模型,重点探讨京津冀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协同效应及经济增长效应的实现效果和制约因素,提出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效应的体制机制及政策框架。
本书是大连市各大高校、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市财政局、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部分企业家,对大连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的对策研究。它脱胎于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校专家学者及全市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的《建言献策集》系列丛书,从而使其在选题上更具针对性、更贴近实际,而且论证更加深入。本书对于学界、政界和企业界都极具参考借鉴价值。
本书主要有以下内容:上篇,主要是规划指南,包括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级实施规划编制指南、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扶贫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两大块。 下篇: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章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概要、第二章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略、第三章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总体规划的编制、第四章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级实施规划的编制、第五章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级实施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第六章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级实施规划的实施管理、第七章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编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八章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产业化与新型扶贫产业发展、第九章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社区生态系统建设与环境风险规避、第十章贫困村农民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第十一章连片特困地区民族文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提高城市劳动生产率水平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所重视,而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又会对城市劳动生产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影响大小以及大小排序如何?要回答上述问题是促成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解决的重心。 在研究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中发现,学者们以往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显得不够全面:一是学者们大多关注经济密度、地理距离、市场分割、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而未将市场化进程影响因素纳入研究模型范围之内;二是部分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发现学者们在以往研究中,疏忽了部分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性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三是在影响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大小方面不明确,未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序;四是
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必须切实抓好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但 单一纲,众目张 ,在统筹兼顾的同时,必须着力抓好那些具有 牵一发动全身 效果的重点工作。特别重要的,一是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中部地区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加快钢铁、有色金属、食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步伐,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合理引导,注重自主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努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二是要积极推动重点地区发展。继续着眼于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和支持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一些基础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一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三是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消除影响又好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