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指出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种新经济结构的本质、内涵与特点,强调了低空经济的全球战略定位及其与 一带一路 倡议的协调关系,指明了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方向;详细对比了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指出了低空应急救援和安全保障管理对当前及未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全球经济现状下低空经济的政策引导和布局,探讨了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发展规划、技术革新和风险;重点介绍了工业级无人机、eVTOL、有人驾驶通航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的发展现状及其关键系统,并讨论了 AI 低空飞行器 赋能千行百业的情况;根据低空经济的行业特征提出了人才需求,分享了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现状和未来目标,给出了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高职院校和个人参与低空经济建设的建议。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深刻认识低空经济的本质、内涵与特点,全
2003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了一期山东专辑。杂志封面醒目写着七个大字:山东,中国的缩影。 重读山东,可以一窥中国的现代化成就。 这片傍山靠海、地图形状呈雄鹰壮的齐鲁大地,是孔子的诞生地,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多年来,山东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地和引领者,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示范镇。 山东是土改的探索者和现代农业强省,东明县联产承包比凤阳还要早半年,而当下寿光是中国的菜篮子。 山东是工业经济的先行者和品牌经济强省。诞生了像海尔、海信、潍柴、魏桥、浪潮等众多知名品牌,涌现出了像张瑞敏、周厚健、谭旭光、张士平、孙丕恕等一批厚实、低调、保守而又开放的鲁商明星。海尔管理哲学还走上哈佛课堂,成为世界企业的学习案例。 青岛、烟台、济南、淄博、威海等16个地市,在不同行业都涌现出了一大
本书从产业组织和创新区位的分析出发,追溯了产业集群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本源;从技术变化和全球竞争的视角,论述了集群政策的目标、内涵和行动的要义。书中提供了多个案例,剖析了创新集群的经验以及非创新集群的困境和升级途径。全书文句精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本报告是国民经济研究所最新的全国分省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是历年系列报告的延续。从今年起,将本系列报告的原标题《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报告》改为《中国分省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把 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 更名为 中国分省营商环境指数 。这一更改是为了更符合多数人的用语习惯,但报告的主旨和指数的基本构成保持不变。本报告旨在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营商环境总体状况和各方面状况进行量化的评价和比较,并对各地营商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分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当前三大区域战略之一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中部支撑,也是中国区域战略布局中的中部核心增长极,肩负着构建支撑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横轴、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源的重任;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重要载体的背景下,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论题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本课题以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与机制 为主题,以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空间一体化为主线,以微观的市场基础-中观的产业支撑-宏观的空间载体三维层层递进为分析逻辑,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论题展开探索性研究。旨在通过探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下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与测度方法,市场-产业-空间三重维度下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
本书为教.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项成果。 本书立足于中国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功能定位,结合中外经济特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科学地总结了经济特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意义及其内在逻辑。研究以中外经济特区的内涵与外延、理论与实践的范式选择、演进与路径选择的研判为基础,对中外经济特区的产生背景和条件、发展情况、历史使命、典型案例进行了系统比较,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建设绩效评估,从而深入到对经济特区政策支持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层面的研究,对中国经济特区的演进机理和发展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以此为基础,本研究从发挥改革开放优势、高质量发展、溢出与示范效应、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化方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经济特区的发展路径选择。
本书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78-2018年,意在总结回顾广州市改革开放40年来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与数量关系。首先,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和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过程,以及两个阶段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传导机制。然后,对其主要变量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通过数量分析工具得出了广州市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发生在1996年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在此期间外贸和外资利用所起的作用。接下来,考察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政府政策对广州出口的正向影响、研究了广州进口的影响因素和进口商品的结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就业的关系、估算了40年广州资本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广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在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刻演变、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元的新时代,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重要的经济合作项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本书在全面分析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涉及的贸易、投资、人文交流、地方参与进行研究,通过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够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与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本书从现代国家与其边缘的互动关系出发,从地理政治、空间格局、经济发展、市政建设、社会心态等方面对1872~1949年的兰州城市发展进行了深入考察。近代兰州从 秦西极边郡 到 中国中心 的转变,鲜活展现了边缘社会参与和推动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实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向自觉转变的集中体现。 兰州中心说 也是对中国广大西部疆域价值的 发现 和 创造 。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扩展中国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本书以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为样本,以“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路径与趋势”为主题,从新型城镇化强调“人口-产业-土地”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出发,全面考察了14个连片特困区687个县(区、市)2004年以来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进程及特征,并基于各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时空演变趋势,结合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从产业、人口、空间形态创新等方面对片区城镇化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本书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跟踪自贸区的*研究动态,结合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深入分析福建自贸试验区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追踪研究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轨迹和提升方向,为推进中国自贸试验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
本报告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发挥新型智库作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基本精神和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广州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研究成果。报告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发展的定位与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以及绿色湾区建设和文化湾区建设等六个主题,系统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州发展的基础、优势和现状,深入剖析粤港澳大湾区在开放、创新、合作与协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改革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富有建设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如何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有积极的参考和启示作用。
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澳门2014年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涉及2014年澳门行政长官选制问题、法律改革与统筹立法的进展、新媒体环境给政治沟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政府绩效治理制度、澳门经贸平台建设、旅客分流与消费特点、主权财富基金等。书中还重点研究了博彩业在澳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粵澳合作框架下的社会服务、跨界生活发展趋势以及澳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和现金分享计划等民生问题做了专题研究。
本书是无锡本进入蓝皮书系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由“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园区篇”“企业篇”和附录六个部分组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无锡“十一五”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本面貌、运营情况、取得成果和缺憾不足。
从2013年开始,四川省启动了 百镇建设行动 。2016年,全国发起创建特色小镇之时,四川省已初步形成以21个省级重点镇为龙头以及300个试点示范镇竞相发展、示范引领的发展格局。本书正是选取了其中一批有代表性的快速发展和提升起来的工业、商贸、旅游、加工制造等特色小镇,充分挖掘它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直面问题和困难,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川酒发展研究论丛(第四辑)》主要内容包括:川酒企业营销与发展战略、内生比较优势视角下白酒企业的发展模式探讨、白酒企业品牌核心价值构成与评估模型、四川中小型白酒企业品牌营销研究、川酒品牌形象对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的影响实证研究、 中国白酒金三角 战略中的二线川酒品牌传播策略探讨、舆论新生态下川酒品牌的湿营销策略突围、川酒知名酒企文化营销的成功模式初探等。
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深入系统地分析了2018年河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特点,对2019年进行了展望,实证测度了河南各省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基础,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和探讨了河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思路和对策。本书的总报告之一对2018~2019年河南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报告认为,2018年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效率效益不高、生产结构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2019年,尽管各种传统和非传统挑战叠加凸显,但有利条件也在逐步累积,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整体将呈现 稳增产、扩增收、提质效、促融合 走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