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三个部分: 部分是文献综述与政策梳理。从中央一号文件、五年规划及相关纲要、地方政府层面政策三个维度对农业企业“走出去”进行了政策梳理。第二部分是典型案例研究。主要选取了不同行业的7家对外负责任投资行为较为突出的中国农业企业,包括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禾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案例调研资料,梳理企业的发展情况,具体介绍其在对外负责任投资实践中的典型做法及效果,并分析了这些公司在未来农业负责任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提出一些完善的对策建议。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总结。总结海外负责任投资的典型经验、成效、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共和国历代(届)领导集体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时,既提出了许多前后一致、一脉相承的思想和主张,同时,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许多思想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深化。深刻总结其中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对于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指导“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张丽阳编著的《县级财政支农结构演进--分权与转型》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现有行政框架下财政转型的调节进行了评估,对与我国县级财政支出结构相关的理论做出综述,在对影响我国县级财政支出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解剖了中部地区河南省W县扩大管理权限前后的财政支出变化,提出分权与财政投向关系的理论假说,并利用相关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治理结构的变化和财政分权在促进财政支出的公共方向转型方面的影响,试图回答这种具有明显政策性特征的设计是否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帕累托 设计,这种政策设计能否在促进财政向公共方向转型方面具有显著意义,能否逐步变成一种制度范式。
吕清华、赵雪平编著的《农产品市场营销》共分三大模块内含6个项目,其中“模块一营销准备”包括认知农产品与认知农产品市场两个项目,“模块二农产品营销基本技能”包括农产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及实用的农产品营销技能两个项目,“模块三新经济形势下的农产品营销技能”包括农产品电子商务与新经济形势下的农产品营销策略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先确定学习目标,对本项目的项目概述,后分解为数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由学习准备、任务设计与实施、学习拓展与任务巩固等组成。为检查教师教学的过程与质量、学生学习的状态与效果,每个项目后安排了评价与反馈,要求师生共同客观完成。
本书为“助力乡村振兴出版计划·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系列”选题之一。本书以周边真实事件为案例展开剖析,介绍农村金融的基本知识。全书内容分为金融与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的银行、我们手中的钱、教您如何存款、教您如何贷款、教您投资与理财、金融防诈指南等七个板块。
现代 面对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让政府政策能够为社会准确认知并有效接受。在新的政策安排与社会理解认可之间,总是存在着新旧政策转换带来的难以弥合的“缝隙”。政策叙事有助于化解政策认知分歧并促成政策共识。作者系统全面地对政策叙事的理论渊源、缘起发轫、概念内涵、要素构成、功能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述,构建了政策变迁过程中政策叙事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将政策叙事视角应用到中国农地产权政策领域,深入探讨了改革开放前后的 农地产权政策叙事体系,揭示政策变迁中的 政策叙事作用逻辑和优化路径。
黄海平著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以新疆为例/博士论丛》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探索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全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部分主要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第二部分运用“钻石”模型分析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优劣势,运用GEM模型定量分析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归纳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路径,并以新疆番茄产业集群为例进行现实分析;第三部分阐述了推进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和保障措施。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以新疆为例/博士论丛》可作为社科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社会公众阅读。
农业产业化是乡村产业兴旺的着力点,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与金融有机结合,探索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路径,推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繁荣。本书在构建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的作用机理与路径选择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考察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的 外基本经验,探究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以及金融服务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历史演进与现实状况,分析金融服务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路径特征,并运用合适的计量分析方法进行路径评价,揭示现有金融服务路径下的问题以及原因,据此提出金融服务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思路, 设计出金融服务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路径支持政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