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 中国经济史 。
利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企业当然关心利润,普通人也要考虑自己会不会入不敷出。利润是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世界的关键词。 在远古时代,智人学会了烧柴取暖、开发土地、解决温饱。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发现了越来越多从地球上提取剩余价值的方法,而资本主义无疑加快了这一过程 在这本波澜壮阔的巨著中,工业革命、能源变革、贸易网络、金融创新、文化剧变悉数登场,而当高效的生产使社会充斥着商品时,消费资本主义占据了核心地位,让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变得支离破碎且光怪陆离。 本书是一部资本主义扩张史,更是一部全球环境史。 它以厚重的历史笔触叙述了资本主义是如何以攫取利润为目标,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格局、人类的发展方向,并为整个世界带来长期暗影的。在这部力作之中,读者将步入一个交织着权力、财富与生态反思的壮阔
从公元前3000年到21世纪,从一块泥板上的债务记录到制霸全球的金融巨兽,资本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书中,作者站在 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和 耗散结构 两大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资本是如何积累、如何形成的,又投向了什么地方、塑造过哪些文明和霸权:古希腊时期的虚拟金融概念、十字军东征催生了近代银行系统、殖民贸易让欧洲商队遍布全球、战争资本主义护卫英国重组全球产业分工、金融资本如何打造一个个巨型企业、外币结算体系促成全球资本合作、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资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但是,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需求及其周期规律又导致人类不断陷入危机:古罗马资本文明的陨落、南宋复杂社会的崩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霸权更迭、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穷国和富国间壁垒高筑 在日益成熟的全球化体系中,资本既是
新大陆的贵金属,推动了公共金融的诞生。从1557年里昂的垃圾债狂热开始,跟随荷兰、法国、英国等西方殖民者的脚步,金融危机如同周期性的 病毒 ,逐渐爬满世界的经济肌体。从此,金融危机不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一连串历史的演义。 18世纪以来,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经济的扩张,金融体系日益专业、复杂,货币的创造既成为时代的福音,让人们从中受益,获得更加便利低廉的融资成本,更高的交换生产效率,也成为恶魔的诅咒,让经济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规模空前的投机活动,疯狂、惊恐、崩溃以及令人胆寒的金融危机,成为近代世界经济的 标配 。 本书主要以金本位为线索,串联起1500-1970年间历史上重大的金融危机,并把历次危机的起源、过程和影响,纳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视野中去进行思考和分析。金本位制度虽创造
《有形之手 : 透视中国金融史》以时间为脉络,主要讲述了自古以来政府如何干预金融,系统梳理了古代中国政府金融治理的基本逻辑、形式及其衰落过程,深入探析了金融治理的近代化探索与变革,详细剖析了当代中国金融治理实践,有助于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政府干预金融的思路、逻辑和方法。同时本书从国际视角出发,横向比较苏联及美英等国政府干预金融的经验、教训,以及干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致力于厘清政府干预金融的边界,为中国的金融治理提供参考。
只有真正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才会真的体会到真正的中国的样子。所有的理论都来自于实践。不论是傅衣凌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还是费孝通的社会人类学调查,都是要走下去,走到中国的基层社会中,那里才能看到中国社会的脉络、机理和生发的理论。中国何以为 中国 ?中国是富于层次、富有多样性的,我们希望多一点点理解和了解。 本书是作者在读书时所思所想的话题,集中在社会经济史研究、地方文献的价值、区域的实践、 齐民社会 与传统乡村,回顾了四十年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传统、路径及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与区域研究的结合。 作者的话*能代表本书, 这本集子所收诸篇,主要是我近年来在种种场合发表的言论被记录下来的文字,所谈大都是我多年读书时思过想过,但又未能以专论方式写出来的话题。以演讲和接受访谈的口述方式,记下
为深入学习 八八战略 ,溯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发展和升华,本书在浙江日报 学习之路 八八战略 与新思想溯源 专栏的基础上,结集20个专题,围绕 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 ,以 理论文章 调研式通讯 专家点评 的形式,结合 数说 论理 锐评 观事 版块,配以3分钟视频,多角度多层次多形态立体呈现 八八战略 蕴含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价值,既有实践性理论思考和生动的一线故事,也有理论高度和学术深度。
本书整理并注释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刊行的《南支汕头商埠》一书,对当时汕头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具体包括汕头的社会人文、历史地理、交通商贸及工农牧副渔等。本书的出版有利于深入研究汕头及华南清末民初的历史,同时对历史地理学、国际关系史等学科的研究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系统梳理了西婆罗洲华人公司史料及其相关研究文献,讨论了与兰芳公司同时存在的其他华人群体。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搜集、考证、辨析、注释,力求展现罗芳伯和兰芳公司的全貌,探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术界的同仁以及文史爱好者可根据这些基础史料开展更多创新研究。本书为广东华侨史的拓展提供了历史事实,而且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世纪西欧工商业史中一系列既独立又相互依托的重要专题 城市化水平 货币与货币化 市场治理 土地市场 工业化起源 等,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心所在。在二十世纪晚期以来蓬勃发展的西方经济社会史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本书详细探讨了自中世纪中期开始,西欧如何逐步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是国内中世纪西欧工商业史之专著,作者着力于中世纪西欧工商业问题研究十余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了与传统的宪政史尤其是经济史不同的解释和分析,体现了一种将中世纪早期后半段与中世纪中晚期、中世纪与早期现代贯通起来而非二元对立的新中世纪观。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 中国经济史 。
当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带的文明繁荣发展时,来自各地的商队开始向着巴比伦和埃及进发。沙漠中的阿拉伯人、伊朗山地的居民、一队队的骆驼,从伊朗带来货物;而满载商品的驴群,从叙利亚北部和小亚细亚,顺着河谷而下。与此同时,从埃及、波斯湾沿岸、阿拉伯半岛南部和印度海沿岸出发的 批商船也开始穿越这些区域。 在人类历 ,近东是发展易货贸易的理想地区。罗斯托夫采夫由此创造了“商队城市”一词,用来指位于商队路线之上而繁荣起来的城市。这些城市处于不同文明的交界处,借助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推动了物质与文化交流。本书基于罗斯托夫采夫在叙利亚、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鲜活感受和遗址考察,追溯商队贸易的历史,并结合考古挖掘的发现,既细致描绘了近东主要商队城市的兴衰起伏,其中包括佩特拉、杰拉什、帕尔米
晋商与票号一直被视为中国近代金融史的传奇,他们曾经掌握清朝金融命脉,但却在历史巨变之中倏忽而逝。票号因何而起,又因何而败?在中国近代艰难的现代化转型中,传统的票号是否无可避免地要被现代银行取代?本书是英语世界全面研究清代山西票号的著作,力图 长久以来西方学界抱持的刻板印象:“封闭的内陆”“帝制中国没有内生性资本主义”“传统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地被现代银行替代”。作者利用大量一手材料,细致地刻画了山西票号的兴衰历史和它所身处的内外制度环境,摒弃了单一经济视角,考察了票号所具有的家庭、经济、文化复合性的多重面向,为我们思考近代中国社会打开了新思路。
首先是延续了版的基本方法。包括坚持实事求是和生产力标准,以及注重党和政府在变革发展产业经济中的作用和产业经济变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关系的叙述。还延续了与这些基本方法相联系的具体方法。诸如:以基本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的变革作为历史分期的标准,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第二标准;以历史方法为主,并辅之以逻辑方法;大量采用具有实证特征的数量分析方法。但在这方面本书第二版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延续版的方法上,而是继续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这里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新中国成立60年产业经济变革和发展的史实甚为浩瀚;另一方面,作为单卷本的本书规模虽不算小,但也不可能容纳这样浩瀚的史实。这个矛盾在以下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典型历史事件与非典型的历史事件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与次要历史事件的选择。显然,如果
党家村现存的大量精美传统民居建筑,是党家村自元、明,尤其是清初直至民国时期商业极度繁荣发展的硕果。本书透过党家村大量传统民居建筑的表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并结合文化、地理等因素,独辟蹊径地研究、展示党家村波澜壮阔的商业发展历史背景,并为缔结这一成就的历史过程提供解释。
中国40年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改变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近14亿中国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事件,非常值得详细记录和进行深入研究。中国为什么走上了改革之路?改革经历了什么样的具体过程?有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这40年间改革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遇到了哪些新问题?未来改革将向何处去?在这本书中,作者试图从自己的视角,对过去40年的改革历程,分不同时期做一个总体回顾,梳理不同时期改革的主要进展,以及不同阶段的改革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从而尝试对上述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本书涵括世界金融史上所有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全书由 36 个金融历史故事组成,每个故事 3000 字左右,阅读时间不到 3 分钟。 36 个故事归类为四篇,分别是:起源篇、事件篇、人物篇和机构篇。 起源篇分别介绍了中央银行、保险、典当等金融行业的起源;事件篇介绍了影响世界的金融事件,包括: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金融危机、美国银行危机等;人物篇介绍了影响世界的金融人物,包括:罗斯柴尔德、*、弗里德曼等;机构篇介绍了世界著名金融机构发家史,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高盛、瑞银、穆迪等。 书中的故事各自独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任意文章阅读。
本书写的是“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不是“不变”,而是存在着生机勃勃的“变革”,是对于潜在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的中国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时期。“耗羡归公”是财政制度这一改革主要领域的顶点,它不仅解决了前朝遗存的种种问题,而且是对当时各种财政危机的有效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各省实施改革,因地制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成效显著,有益于国计吏治民生。然而“耗羡归公”并不能一劳改永逸地解决清朝财政存在的所有问题,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抵制,加上集权国家的财政要求,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制约,后来的“耗羡归公”政策辉煌不再。 这是一部“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作品,是利用档案细致探讨中国历史的代表作。
《纸与铁(精)》由尼尔·弗格森所著,《纸与铁(精)》全新视角透视1923年德国恶性通胀,剖析德国经济灾难和政治间的因果链接,**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文明》、《帝国》之后又一力作。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经济学家何帆、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作家北村、知名学者吴稼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联合推荐。 德意志帝国为何逐渐染上了通货膨胀的顽疾?其后果又是什么?是各经济利益集团导致了德国通货膨胀吗?通货膨胀刺激了德国的经济增长吗?当时的通货膨胀政策如何导致灾难性的影响?
本书向我们阐述了情况怎样越变越好,并说明了原因。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始于十多万年前的交换和专业分工习惯,创造出了以加速趋势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集体大脑。这本大胆的书涵盖了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石器时代说到互联网,从明王朝的积重难返讲到蒸汽机的发明,从新近的人口爆炸讲到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天灾人祸固然必不可免,但多亏了人类发明创造的无穷能力,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同时在大自然生物多样性方面创下新高。本书观点独到、新颖,具有启发意义,能帮助你思考怎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本书是一部追溯中国商帮600年变迁的大著作,是反映中国商人跌宕命运的史记。 在中国商帮、商人崛起与衰落的过程中,权力与资本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盐商、海上私商、外贸商人、买办、票号商人和近代金融实业家;晋商、徽商、粤商、闽商和甬商……无论是以行业区分,还是以地域代表,中国商人群体每一次的崛起、没落与再出发都离不开政商博弈,更受制于社会的开放或封闭。 过往烟消云散,留下的是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不是真金白银,而是凝结的经验与教训。从中国商帮的发展来看,成功的商人不仅需要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更需要与时局共舞的智慧,以及对自身社会责任的定位。以史鉴今,记录中国商人过往600年的兴衰史,正是为了对当下的企业家有所启迪。
学术争鸣,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学术发展的标志,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纵观世界和我国的历史,古希腊的哲学、政治、文化、艺术等思想及其争鸣,创立了光辉灿烂的西欧古代文明,以致引发了西欧文艺复兴学术争鸣的盛况,促进了欧美各国的产业革命及其生产力的 大发展。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也带来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促进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形成了秦汉大帝国的统一王朝,延续了近两千年。特别是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新中国的诞生,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什么时候学术争鸣活跃,就标志着我国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加快,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每当学术争鸣受到压抑,科学发展也就缓慢,以致造成社会
通过口述历史的形式,全景披露作为共和国长子的汽车品牌解放的前世今生,真实展现老一辈汽车人是如何坚守工匠精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三年建成一汽汽车厂、制造出解放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作者采访了孟少农、李刚、沈永言、徐兴尧、范恒光等17位解放汽车的创造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由他们共同构成《解放》口述史的主体。通过他们的口述,解放车诞生、发展的脉络和细节立体丰富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每个口述者都从自身的角度讲述跟一汽和解放汽车的渊源,这其中既有成绩和反思,也有经验和教训。不同的讲述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让读者了解了解放汽车的沧桑历史与一汽的燃情岁月,还原了我国老一代汽车人在建造一汽、设计解放时葆有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同时,也让读者了解了解放车当前的发展方向和现
《中国经济史论丛》是刊发中国经济史学者研究成果的集刊,发表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的论文,中外经济史论著评论与国外经济史理论评介,专题研究成果述评与国内外经济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动态的报道,等等。本期设“经济思想与历史理论”、“农村经济与农村问题”、“商业贸易与财政金融”、“经济管理与政府职能”和“综述与述评”5个栏目,涉及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史与世界经济史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