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 6折-6.9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意欲何为:清代以来刑事法律中的意图谱系
    •   ( 1193 条评论 )
    • [美]胡宗绮景风华 译,大学问出品 /2020-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传统律典对于刑事重罪类别的界定和划分有着精密的层级结构。本书以犯罪意图为核心,由低到高探讨了中国帝制时期杀人罪的谱系:位于这一谱系zui底层的是意外致人死亡、低级别的疏忽大意致人死亡和鲁莽冲动致人死亡;斗殴杀及其他有伤害意图的杀人犯罪则位于过失与故意之间的灰色地带;位于谱系zui高层的是有杀人意图的故杀与谋杀。通过大量的判例和律注,本书解析了各个杀人类别之间的层级区分以及中国传统法律中概念连接情境的基本特征。民国刑法效仿现代欧洲和日本,在杀人犯罪方面建立起故意与过失的二元划分,并试图剔除法律中的情境因素,建立起韦伯式的形式理性法。这使得传统法律中的诸多范畴无所归依,新法律的概念界定含糊不清,也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扰。但民国法律与传统法的关系并非完全断裂,法官们的判决不时会映

    • ¥44.2 ¥68 折扣:6.5折
    • 新民说·法辨:法律文化论集
    •   ( 1421 条评论 )
    • 梁治平新民说出品 /2020-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追随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而力图推陈出新,以 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 的原则,开创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先河,奠定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是为法学理论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联系古今中外的法律传统和法律现象,用深入历史文化中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这些文章曾经以其锐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风而引人瞩目,不但令众多外行一窥法理堂奥,得以亲近法律,同时也使法律学子领略了法律写作的另一种样式,耳目为之一新。

    • ¥32.5 ¥50 折扣:6.5折
    • 法律文化与我国刑罚制度之嬗变
    •   ( 10 条评论 )
    • /2024-09-01/ 河北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古代,刑罚以其残酷性和强制性彰显了帝王的权威,被赋予一种神秘的色彩。中华刑罚文化在历经了传承与发展、摈弃与创新后,逐步从野蛮步入文明,其内容充分展现了中华法系的独特魅力。本书以历史为轴,以不同时期的法思想、法文化为背景,围绕德与刑、礼与法的关系,沿着德主刑辅 礼法合一 明刑弼教的发展轨迹,着重梳理了秦汉至清末晚期的中国古代刑罚演变历史。

    • ¥36.4 ¥56 折扣:6.5折
    • 新民说·法意与人情
    •   ( 665 条评论 )
    • 梁治平新民说出品 /2021-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法学家梁治平的经典文集。所收录的四十篇短文,以 古法丛谈 为主题,将中国古代法作为讨论的对象,研究材料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历史典籍,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诸种文化和法律现象等。作者追本溯源,围绕着 法意 与 人情 两个主题,以独特的法学视角,结合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文化,探索了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法律观念的萌生、法律制度的演变等问题。作者凭借对史料的娴熟掌握,穿梭于中国古代法的历史中,同时将其与其他文明体系的法律进行比较,旨在对中国古代法作富于同情的理解,从而由中国文化的设计与格局,去认识中国古代法的真精神。

    • ¥31.2 ¥48 折扣:6.5折
    • 新民说·法律史的视界
    •   ( 389 条评论 )
    • 梁治平新民说出品 /2021-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法学家梁治平的自选集。作者通过对自古罗马以来的中西方古代法律史和法律传统的细致研究,分析存在于古代法律制度背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在面对体现人性基本价值的共同问题时所采用的不同法理和治理手段、所积累的不同文化经验,并在梳理这些传统和现象的同时,探讨法律的文化根基以及在不同文明中法治的演进道路问题,也由此反思中国传统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这些文章立足于法律文化观,将法律现象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联系古今中外的法律传统和法律现象,致力于对文化与法治的演进之道的追思。

    • ¥40.3 ¥62 折扣:6.5折
    • 意欲何为(清代以来刑事法律中的意图谱系)(精)/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   ( 31 条评论 )
    • (美)胡宗绮|总主编:黄宗智|译者:景风华... /2020-08-01/ 广西师大
    • 中国传统法律很早就突破了客观归罪原则,展现出对犯罪人主观心态的精细考量。以致人死亡等刑事重罪为例,传统律典构筑起从意外到疏忽大意、再到鲁莽冲动、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意图谱系。本书以上述意图谱系为核心,并通过大量判例和律注,解析通过概念连接情境来区分不同犯罪意图的方式。此外,本书还对清末法制变革以来试图在刑事法律中构建起故意与过失的二元意图区分予以评述和司法实践层面的考察。本书不涉及1949年以后的内容。

    • ¥40.5 ¥68 折扣:6折
    • 中国近代领事裁判权问题与晚清法律改革
    •   ( 46 条评论 )
    • 高汉成 /2020-12-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本书从 领事裁判权 和 治外法权 两个概念出发,对核心概念做了语言学的书证探源和语义学的历史流变考察,将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作为一个因国际双边或多边条约而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将其纳入法律框架内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运用历史考据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其在晚清中国法律变革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 ¥31.2 ¥48 折扣:6.5折
    • 明代州县裁判与裁判文书研究
    •   ( 4 条评论 )
    • 孟烨 /2021-09-07/ 知识产权
    • 主要以裁判文书为素材,首先完成对裁判文书的完整解构,因为在目前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进而在完整解构裁判文书的基础之上力图还原明代司法裁判的实际样态。关于明代民事裁判,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所以有必要辟专著予以解读。本书将按照裁判展开的顺序,结合裁判文书,对裁判程序的细节进行研究。

    • ¥39.44 ¥58 折扣:6.8折
    • 帝国的辩解--亨利·梅因与自由帝国主义的终结/欧诺弥亚译丛
    •   ( 0 条评论 )
    • (美)卡鲁娜·曼特娜|译者:何俊毅 /2018-04-01/ 华东师大
    • 亨利·梅因爵士是19世纪英国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 为人熟知的,无疑是《古代法》中的这一宏伟表述: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然而,梅因在任职于英属印度殖民地官员时,却对印度那原始的“身份社会”进行饱含同情的辩护,批评对印度进行过快的“现代化”开发,反对给印度制定成文法典。那么,梅因的理论与政治实践是否存在分裂?这种悖论性的现象背后,是否有 深层的原因? 在卡鲁娜·曼特娜著的《帝国的辩解--亨利·梅因与自由帝国主义的终结/欧诺弥亚译丛》中,曼特娜集中讨论了梅因的政法理论、政治实践与19世纪帝国主义话语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把梅因的思想放置在自由主义思潮和英帝国殖民的“印度经验”语境中,作者精彩地展示了梅因对“传统—现代”、“普世性—本土性”的思考,是如何推动现代人

    • ¥37.41 ¥58 折扣:6.5折
    • 正版书籍 古典化与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变迁 谢红星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谢红星 /2024-11-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章 法典、法典化与法律体系 一、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总体特征论说 (一)“律令体系”说 (二)“律例体系”说 (三)“典例体系”说 (四)其他观点 二、法典化与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期 (一)“法律体系”的界定 (二)法典与法典化 (三)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前法典化与“礼刑体系”发端 一、礼之治 二、刑之罚 三、其他法律形式 四、“礼刑体系”与西周“大一统”政治 (一)西周的“大一统”政治 (二)“礼刑体系”对西周大一统政治的卫护 五、“铸刑书(鼎)”:“礼刑体系”的瓦解 (一)从“以刑统例”“以刑统罪”到“以罪统刑”的转变 (二)从多元立法权、司法权到一元立法权、司法权的转变 (三)以成文刑法为代表的制定法逐步取得主导地位 第三章 法典化与“律令体系”成型 一、法典化与“律令

    • ¥31.85 ¥49 折扣:6.5折
    • 狱人狱事一乾坤(精)
    •   ( 0 条评论 )
    • 陈国华|责编:刘晶 /2020-06-01/ 清华大学
    • \\\\\\\"作者从监狱这一独特的视角,一窥各色人物历经刑罚的某个侧面,切点虽小,探点至深。他们上至君王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有文臣武将,工匠艺人,跟随作者的笔触,看他们遭遇刑罚的种种表现,或者从人生高峰跌入低谷,或徘徊于死亡边缘之后展现别样的人生,或从监狱走向死亡,顿悟生命的 意义,又或只能感叹人生无常。古老的监狱,常新的刑罚,不一样的人生。穿越喧嚣浮躁的外面世界,读懂监狱,生命在痛苦中升华,历经苦难不一定能走向辉煌,监狱是高度浓缩的人生。\\\\\\\"

    • ¥39.99 ¥62 折扣:6.5折
    • 大清律例讲义/陕派律学文献丛书
    •   ( 0 条评论 )
    • 编者:吉同钧|总主编:闫晓君//陈涛|整理:闫晓君 /2018-06-01/ 知识产权
    • 吉同钧作为“陕派律学”中代表人物参与晚清的变法修律活动,对修律的工作不断地予以关注和评论,他曾发表这样的看法,“新订之律,表面仅四百余条,初阅似觉简捷,而不知一条之中,实蕴含数条或数十条,将来判决成例,仍当取现行律之一千余条,而一一分寄与各条之内,不过体裁名词稍有不同耳”。吉同钧纂辑的《大清律例讲义》可以了解到传统法律与现代法律之间如何冲突,又如何进行调整并整合的,也可以了解传统的法律人如何面对几千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法律大变局,这样可以使我们能对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对 的法律改革也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 ¥46.49 ¥68 折扣:6.8折
    • 中国法律史(校级规划教材)
    •   ( 0 条评论 )
    • 编者:龙大轩|责编:刘琳 /2020-08-01/ 法律
    • 《中国法律史》以时间为序,用十一章篇幅介绍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基本成就与特色。每章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概况、主要法律制度、狱讼(监察)制度进行分节论述,必要处辅以图表,章末设置“关键字”及“问答题”提示思考,并用二维码来实现案例阅读。

    • ¥30.38 ¥45 折扣:6.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