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监督理论研究》在重视和借鉴实践智慧的同时,并没有过多留恋于监督实务,更少醉心于技术性的操作细节,而是主要针对隐匿在实践中的共性问题,从基本概念人手,遵循其中的内在逻辑,着重研究警务监督的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法科院校中的很多学生都将充实到律师队伍中去,但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警务急救实用教程(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系列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罗光华 著作 原价 ¥24.00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03-01
刑事判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法官究竟是如何作出裁判的?《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作者兰荣杰对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年《刑事诉讼法》初创以来的两次大修,尽管文本中的刑事审判颇有变化,本质上却是一脉相承,主要表现为“对抗/判定”、“阅卷/核实”、“初断/审批”三种模式。审判实践中,听证式的庭审、默读式的阅卷和会议式的审批都可能直接产生判决。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中的三种模式的具体适用,则与案件类型、法官习惯、绩效考核、法院传统乃至刑庭规模等或偶然或必然的因素直接相关,并现实地影响到被告人的程序待遇以至实体利益。
由缪蒂生、郭洁主编的《改进我国法院诉讼费制度的调研报告》为2013年 司法调研重大课题的成果,现已经结题。具体内容包括:诉讼费制度的理论概括;诉讼费制度 发展趋势;我国诉讼费制度功能定位;诉讼费改革的必要性;诉讼费改革的具体制度设计。研究认为,2008年 诉讼收费制度的补偿功能已经不适合司法改革方向,应在诉讼调解功能下,强化分流案件和惩罚功能。
刑事判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法官究竟是如何作出裁判的?《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作者兰荣杰对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年《刑事诉讼法》初创以来的两次大修,尽管文本中的刑事审判颇有变化,本质上却是一脉相承,主要表现为“对抗/判定”、“阅卷/核实”、“初断/审批”三种模式。审判实践中,听证式的庭审、默读式的阅卷和会议式的审批都可能直接产生判决。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中的三种模式的具体适用,则与案件类型、法官习惯、绩效考核、法院传统乃至刑庭规模等或偶然或必然的因素直接相关,并现实地影响到被告人的程序待遇以至实体利益。
由缪蒂生、郭洁主编的《改进我国法院诉讼费制度的调研报告》为2013年 司法调研重大课题的成果,现已经结题。具体内容包括:诉讼费制度的理论概括;诉讼费制度 发展趋势;我国诉讼费制度功能定位;诉讼费改革的必要性;诉讼费改革的具体制度设计。研究认为,2008年 诉讼收费制度的补偿功能已经不适合司法改革方向,应在诉讼调解功能下,强化分流案件和惩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