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2020年《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关于修改和补充部分刑事法律文书式样的通知》等新规定全面梳理分析了公安刑事工作相关的文书式样,不但从实务角度对文书的制作规范与法律依据进行了详尽阐释,而且对有代表性的文书提供了详尽的填写范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一方面,本书对于一线公安民警是一部适时的实用教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另一方面,本书也可帮助相关法律实务人士、大众读者进一步学习刑事法律文书有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当事人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28日公布了《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和《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共公布文书样式568个,包括人民法院制作文书样式463个,当事人参考文书样式105个。 本书在全面收录人民法院制作文书样式463个、民事公益诉讼文书样式16个、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相关诉讼文书样式15个的基础上,新增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文书样式、禁止令文书样式等14个。本书根据最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文件,对原文书样式中引用的法律条文序号和内容进行了更新,并以黑体字标识。文书样式均配以制作规范和法律依据,是人民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必*参考用书。 【增值服务】购买本书,扫描前勒口二维码,免费赠送本卷文书样式电子版。
为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执法行为,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2021年修订版)》等多个文书格式范本。 本书全面收录了《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2021年修订版)》《市场监督管理执法监督文书格式范本》等六类文书样式共百余个,多配以适用说明与相关法律依据。此外,为与2021年修改后的行政处罚法相衔接,特别对部分文书中的法条序号与内容进行了更新,是市场监督管理执法人员开展实务工作的参考用书。
为深入贯彻《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农村部令2020年第1号),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水平,农业农村部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实际,对2012年印发的《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进行了修订,于2020年9月8日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的通知》。 本书全面收录了2020年新版《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中的文书样式38个,并提供了相应的制作规范与法律依据。同时为与2021年修改后的行政处罚法相衔接,特别对文书中的法条序号与有关内容进行了更新。此外,还附有农业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帮助执法者有效解决实务问题,是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实务工作的参考用书。
本书收录了《人民法院关于印发 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 (样本)的通知》《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等4份补充样式的通知》《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和一审未成年人刑事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的通知》公布的刑事诉讼参考文书样式,并配以制作规范与法律依据,提示制作注意事项,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进行更新。购买本书,扫描前可口,免费赠送本卷文书样式电子版。
本书大致按语言的构成体系部署篇章,分字词、词法、句法、常识四编。第一编是字词编,从汉语最基本的语法单元 单字写起,分析讨论单字、由单字构成的词组及作为特殊字符的标点符号在汉语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提示正统的规则与实际应用之间越来越显著的张力,引领读者有效地克服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第二编是词法编,在单字的基础上讨论汉语词组的构成以及汉语的词法,即基于汉语字词的分类,探讨汉语字词的词义及用法,分析讨论组字成句的过程中,字词的搭配、呼应及禁忌。第三编是句法编,在词法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汉语的语句级规律,如主语、谓语、宾语等的性质、作用、正确用法及如何避免错误用法。第四编是常识编,重点介绍汉语写作中需要掌握的常识、通识,分析讨论各类常识性知识、传统文化功底、伦理道德规范在日常行文中的运
内容全面 以文书种类为分类依据,收录 执行程序中的各种裁定书、决定书、 通知书、书、表、函、令、清单、公告等文本规范 文书样式均选自 发布的正规法律文件,文书样式来源 、可靠,内容准确、具体具体实用 特别配以“例证”,以“文本演示”的形式给读者呈现一幅立体了解、学习法律的画面,相当具体和实用便于检索 在体系设置上,按照文书种类进行划分,结构清晰、分类明确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当事人权益,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28日公布了《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和《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共公布文书样式568个,包括人民法院制作文书样式463个,当事人参考文书样式105个。 本书在全面收录《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和人民法院制作文书样式463个的基础上,根据2020年新公布的《公益诉讼文书样式(试行)》《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相关诉讼文书样式》等进行修订。新增民事公益诉讼文书样式16个、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相关诉讼文书样式15个。文书样式均配以制作规范和法律依据,有助于规范和统一写作标准,方便法官制作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参考用书。
人权责任的分担与合作是人权事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在现代社会合作规制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将人权理念嵌入所有的相互关系与共同体中,是有效实现人权保障的必由之路。本书以行政法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为出发点,对人权责任的可能变革、规范模式进行探讨,对人权问题的精细化研究有所推进,深化了学界对行政法学、人权法学相关基础理论的认识。本书旨在将人权问题的研究与公共治理的研究结合起来,既整合了公共治理中多元责任分担、软法规范对人权保障的意义等理论问题,又回应了国家之外的其他主体应当如何承担人权责任等现实问题,同时有助于理解行政法学的结构转型。
学位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必经的一场孤身终极探险之旅。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战胜自己的孤独和寂寞,懦弱和恐惧。论文通过答辩,表明学生已经脱胎换骨获得了新生,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旅行,胜利的欣喜也是无可比拟的。然
刘俊海、宋一欣主编的《中国证券民事赔偿案件司法裁判文书汇编》是从1996年刘中民诉渤海股份案至2013年5月底17年间关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民事赔偿案件的司法裁判文书汇编。这期间,共有101起案件涉及证券民事赔偿,《中国证券民事赔偿案件司法裁判文书汇编》收录其中57起案件的83份司法裁判文书,对具体案例只编不评,无论胜负皆予以刊出,以供学术研究、法律或司法解释修改、司法实践参考。
法律文书写作是律师的一项重要技能。本书从律师业务实际需求出发,汇总执业过程中常用的各类法律文书,涉及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海事诉讼、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投资创业、法律服务等。内容全面,查找方便,含大量文书模板、典型实例,实用性强,有助于提升文书写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本书是在之前两版精装版的基础上,根据《民法典》、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等,对内容进行了 新和补充,并改为平装出版。
本卷收入了作者原著图书《激励法学探析》以及已经公开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共计17篇。在《激励法学探析》中, 作者主要介绍了客观存在的激励法、对激励法的一些模糊认识、激励法学研究的意义、激励法定义论、激励法特征论、激励法属性论、激励法分类论、激励法价值论等内容。论文方面, 从激励法的客观存在, 激励法的历史发展, 激励法与其他部门法律的关系、激励法与创新 法律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和思考。
本书立足回答人格权如何是一项独立的、基本的民事权利的“大”问题,从人格权的概念、主体、客体、性质四个方面入手,为人格权确权及其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后的人格权研究进行了可贵尝试。 全书分四编。 编从人格权概念入手,剖析了人格在法律上的语境及其利益构造;第二编从主体上否认了法人、死者享有人格权;第三编通过对民事客体理论的反思与建构,破解了人格权的客体难题;第四编对人格权作为受尊重权,兼有基本权利的属性进行了分析。 本书试图摆脱人格权证成的财产权模型,寻找人格权确权的伦理基础,为学界提供一套人格权证成的解释方案,夯实《民法典》的解释论基础。从独立的伦理角度论证人格权,试图建立起“人格—财产”的二元格局,是本书的鲜明特点;其中作者提出的人格有作为实证权利基础的含义、物上“人格”
齐鲁法律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在齐鲁大地酝酿形成的一种地域法律文化形态,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于西周时期齐国、鲁国建国之际,以齐法家和鲁儒家为主要代表,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夏商乃至 早的历史时代。秦汉以后,齐国、鲁国不复存在,但齐鲁法律文化经由儒法合流已以一种地域法律文化形态融入中华主流法律文化体系之中。齐鲁法律文化可谓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母体形态和主干部分,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治国理政学术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本土化构建过程中,齐鲁法律文化传统在德法兼治、民本思想、无讼思想、司法调解和乡村治理等诸多领域仍能产生重要的思想启迪。
《清华法律评论》是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编辑的法学连续出版物,以半年为一辑,全年为一卷。《清华法律评论》以促进中国法治进步和法学繁荣为己任,以法律人为主要读者群体。《清华法律评论》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 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 科学文化,促进 科学文化交流,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法律文书应用写作教程》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遵循“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教材打破传统的单一文种为序的体例,以大学生就业为主线,重新定义文种类别,按照应用文和法律文书写作两大模块组织文种,以培养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以写作模板为指导,创造性地构建学习模块,重点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本教材共编入六十多个文种,可以基本满足学生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招标投标法实际适用中问题设立十二个专题,即中标通知书的性质与中标合同问题、必须招标项目法律认定、招投标文件法律性质及顺位、中标无效的认定、低于成本价中标合同效力及工程结算、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司法认定等。本书紧密联系实际,逻辑性强,资料翔实,将法理、法条和案例有机融合,突出培养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齐鲁法律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在齐鲁大地酝酿形成的一种地域法律文化形态,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于西周时期齐国、鲁国建国之际,以齐法家和鲁儒家为主要代表,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夏商乃至 早的历史时代。秦汉以后,齐国、鲁国不复存在,但齐鲁法律文化经由儒法合流已以一种地域法律文化形态融入中华主流法律文化体系之中。齐鲁法律文化可谓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母体形态和主干部分,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治国理政学术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本土化构建过程中,齐鲁法律文化传统在德法兼治、民本思想、无讼思想、司法调解和乡村治理等诸多领域仍能产生重要的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