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拉 默克尔是世界公认的出色的女性政治家,她连任4届德国总理,执政16年,对德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她生于民主德国,从一位普通的物理学家成长为叱咤风云的政坛明星,直到退休后仍被媒体关注。担任德国总理期间,面对欧洲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问题、英国脱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一系列难题,她表现出令人钦佩的自信、坚毅和果敢。同时,她生活低调,热爱家庭,不失温柔可亲的女性特质。 本书涵盖了默克尔从1954年至2021年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生涯,其中近几年发生的国际事件也都写入在内。拉尔夫?博尔曼撰写的这部传记引人入胜,不仅是一种阅读享受,也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著作,记载了包括德国统一在内的德国史和欧洲史。通过本书,您可以了解一个更真切、更细腻的默克尔。
《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是作者1990-1993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1994年由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这本书还是中国学者出版的一部有关乔治.凯南的研究专著。1993年之后,作者两次到美国做长期的学术研究(1994年1-7月,以及1999年8月-2000年7月),也多次赴美参加短期学术活动,有很多的机会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特别是1994年1-7月,作者作为美国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国际史项目的研究员,在美国从事档案研究,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及普林斯顿大学赛利.马德手稿图书馆等地查阅了很多与凯南有关的一手文献资料。现在出版增补版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中国学界有必要回过头去看看,曾经影响美国冷战时期对外战略的 遏制之父 乔治.凯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和政策建议。
《论美国》是一部由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撰写的美国外交史,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叙述了从建国时期的本杰明 富兰克林到21世纪的特朗普,250年来美国与世界的互动。全书将美国外交历程分为五个主要时期:孤立主义主导的建国初期至19世纪末,成为区域性强国的19世纪末至一战结束,经济上先全球的战间期,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冷战时期,应对全球化时代新挑战的后冷战时期。书中以生动传神的笔触描绘了影响美国外交走向、在外交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外交家,如杰斐逊、亚当斯、林肯、罗斯福、杜鲁门、威尔逊、肯尼迪、尼克松、基辛格、里根等,精彩还原了一个个重大外交事件的现场,展现了美国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应对国际挑战及如何塑造全球秩序。 作为美国外交的资深局内人,作者带来了一个了解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和行事方式的可贵视角,他将毕
1776年,托马斯 潘恩《常识》的出版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之间斗争的走向。时至今日,常识在西方国家仍然是一种强大的政治理念。然而,常识的信仰从何而来,其民粹主义逻辑如何塑造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非不言自明。 美国历史学家索菲娅 罗森菲尔德以流畅的文笔,对跨大西洋启蒙运动和革命时代进行了新的阐述。从17 18世纪的伦敦、阿伯丁、阿姆斯特丹,到试图建立一个常识共和国的费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再到对常识哲学不断讨论与利用的柯尼斯堡和纽约,她的叙述跨越两个大陆和多个世纪,对常识的缘起及其流变进行了新的探究。常识的历史远非常识,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出人意料。
无论从资源和经济价值还是从国际关系格局来讲,中东都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在中东地区,沙特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其在全球石油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在伊斯兰世界中的宗教地位、在中东秩序中的作用等都决定了沙特在中东乃至世界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因而了解沙特的历史、政治、外交等非常有必要。本书系统论述了沙特的国家形成、历史发展、政治体系与权力结构、外交政策、问题与挑战等,分析了沙特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以及解决危机的举措,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理解沙特,理解中东政治。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一书由德国学者迈克尔 祖恩(Michael Z rn)所著,自201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本书在欧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激发了有关全球治理理论的新讨论。祖恩教授一直站在全球治理研究的前沿,本书是其在过去30多年研究基础上所形成的系统性理论著作。《全球治理理论》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直面现实问题,不仅将全球治理体系重建为一个以规范性原则和反思性权威为基础的政治体系,还对影响全球治理体系走向的全球治理机构的合法化和去合法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的全球秩序模式,探讨了一种国际关系学研究的新范式。这一开创性研究有助于学界和社会大众更为深入全面地理解全球治理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2023年,国际形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和大国博弈激烈程度上升的双重影响,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的复杂性有所增加,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前进,遭遇的阻力不可小视。新冠肺炎疫情使公共卫生安全在全球治理中处于优先地位,但各国的合作应对有不尽人意之处。大国博弈的激烈程度有所上升,中美和俄美关系缺乏向好的基础,美西方联手围堵中、俄两国的意愿与力度正在增强。受此影响,台湾和南海的军事冲突风险居高不下。大国博弈向治理和技术领域使多边治理机制呈现出较严重的治理赤字,气候变化、能源、大宗商品、数字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治理难度不可小视。国际格局继续保持东升西降之势,中国有效应对大国博弈、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与意愿持续增加,为此我应稳定中美关系、拓展多边合作,倡导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及可行有效的全球治
北美和欧洲的工业化国家何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仿效的模板?战后的发展话语如何创造了所谓的第三世界?在《遭遇发展》中,阿图罗 埃斯科瓦尔揭示了发展政策如何成为一种控制机制,其广泛而有力的控制毫不逊于殖民统治。埃斯科瓦尔对发展的话语和实践进行了富有启发的分析,并讨论了后发展时代的替代性愿景。他着重指出经济学家在发展话语建构中的作用,仅以哥伦比亚的案例就足以表明,粮食生产的经济学话语带来的只是不切实际的计划和更严重的饥饿。 新版的前言内容充实,埃斯科瓦尔回顾了自 1995 年本书出版以来有关全球化和后发展的论争,提出对 后发展 进行重新界定,以适应当下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他还以近年来拉丁美洲的社会运动为例,呼吁拓展发展的 多元研究 领域。
中美 世纪博弈 的序幕已经拉开,它关系到整个世界的走向和命运。美国推动的 大国竞争 在很多方面具有 新冷战 意味,竞争会否沦为冲突,全球为之忧心。中国如何应对,考验战略智慧。 一带一路 旨在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发展、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以互联互通为导向的经济外交思维。然而,美国却将 一带一路 安全化,试图在亚太、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展开制衡。本书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技术视角,分析美国竞争性对华战略及其对 一带一路 的影响,探究动荡世界中发展与安全之间的互动关系。
到20世纪末,经历过民选官员众多谎言的美国人,大多数都已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欺骗是美国政府中普遍且公认的做法;令人信服的撒谎能力也已成为担任公职的素质。虽然大众已普遍接受政府的撒谎行为,但仍需要关注这种制度化的不诚实对美国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而很少有作品对这一话题投入关注。 《当总统撒谎:官方欺骗及其后果的历史》基于大量原始资料详细研究了四位重要总统所说的谎言:富兰克林 罗斯福与雅尔塔协定、约翰 肯尼迪与古巴导弹危机、林登 约翰逊与第二次北部湾事件、罗纳德 里根与1980年代的中美洲。阿尔特曼从实用性的角度来探讨政府谎言,通过研究同期政府文件和媒体报道,展示了官方谎言如何反过来困扰说谎者本身及其继任者,又如何最终破坏他们最初通过说谎来支持的政策。本著作研究扎实、资料丰富,学术性较高,同时也
《地缘看三国: 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 以汉代“十三刺史部”行政区划为切入点,以中国的山脉水系、地形地貌为线索,从地缘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各地自然环境的优劣长短,解读了三国时代历史脉络的偶然与然,并推而广之、纵横千年,理清中华文明发展延续的地理脉络。作者深入浅出地揭秘了时代英雄、关键决策背后的自然因素,详尽解读地缘因素如何造就了古代中国“分久合,合久分“的历史大趋势。
本书从历史学理论出发,结合国际关系学研究方法,以二战后中东地区主要国家采取的制衡行为为实例,介绍中东地区国家间相互制衡行为的动机、特征、类型等,系统解读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 本书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从制衡视角对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进行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开拓了对中东国际关系史的专门性研究,弥合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区域研究之间的裂缝,为构建系统的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本书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01年起正式推出的年度出版物,从世界政经形势、主要大国和地区动向、全球重要热点问题等多个层次,对当年的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并对未来的趋势和风险作出展望,是现代院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亦是我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磅作品。长期以来,本书始终保持观点鲜明、论之有据的风格特点,重在对一年来的国际形势予以客观公正的剖析,是广大读者了解国际时事热点、把握国际战略动向的重要参考书目。
亚历山大一世 北方的斯芬克斯 ,内心的真实想法讳莫如深;十二月党人 俄国第一代革命者 ,以反对农奴制和推翻沙皇专制为宗旨的英勇起义影响了俄国未来的命运。确立宪政与解放农奴的理想将他们交织在一起,又使他们走向殊途,最终都未能达成所愿。原因何在?本书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推演亚历山大一世的心路历程与每一步举措背后蕴含的深意,挖掘格里波夫斯基告发十二月党人的真相,首次还原十二月党人暗杀沙皇的1817年 莫斯科密谋 ,剖析为什么亚历山大一世明知幸福协会存在仍做出 不应由我来惩罚他们 的决定,彻底揭开十二月党人首个秘密社团的革命面纱,思考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历史偶然与必然,回答了19世纪初 俄国君主立宪制缘何未立,农奴制因何未废 的时代之问。
东帝汶是位于东南亚地区帝汶岛东端的国家,历史上长期被葡萄牙殖民,1975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实行民族自决。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成为亚洲年轻的国家。东帝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富集,经济上严重依赖油气收入和外国援助,非油气经济主要以传统服务业和农业为主。近年来,东帝汶政府将减少贫困和增加就业作为施政重点,逐步增加财政预算,扩大公共支出,鼓励外来投资,以拉动非油气经济增长。本书全面介绍东帝汶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和外交等,对于广大读者将大有裨益。
历经10年 反恐战争 消耗和金融危机打击后,美国出现严重 战略透支 。大国的复兴态势,又使美国 战略焦虑 激增。此消彼长下,美国从现实困境出发,再次祭出 抵消战略 ,企图重新定义未来战争规则,持摄战略优势。本书探讨了美国三次 抵消战略 的历史脉络与内在惯性,重点解析了第三次 抵消战略 以 非对称 为主的属 性特征及以 智能作战网络 为核心的解决作战困局的逻辑思路,为了解研究美国 抵消战略 提供了系统完整的理论视角。
《联合国大会与全球治理》内容简介: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之一,一直是联合国重要的议事和决策机构,也是当前世界代表性的国际合作平台。联大在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囊括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参与的机制,通过的决议一般带有世界舆论的特征,具备显著的国际道义影响力,是实现有效与公平全球治理可能性的主体。本书将联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全球治理功能的产生、构成、剖析了联合国及联大在大国影响尚存而新兴力量崛起的背景下遇到的种种问题,以深化联合国与全球治理两个领域的研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01年起正式推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出版物,是我国国际关系领域的重磅产品。2023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新创《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要览)》,从综合问题与治理、国别动向与战略、地区格局与走势等多个领域,对当年的大事要事进行更细更专的全视角刻画,作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的要件补充。本书是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国际时事热点、把握国际战略动向的重要参考书目。
本书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01年起正式推出的年度出版物,从世界政经形势、主要大国和地区动向、全球重要热点问题等多个层次,对当年的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并对未来的趋势和风险作出展望,是现代院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亦是我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磅作品。长期以来,本书始终保持观点鲜明、论之有据的风格特点,重在对一年来的国际形势予以客观公正的剖析,是广大读者了解国际时事热点、把握国际战略动向的重要参考书目。
本书是关于非洲多族群国家族群政治的专题性、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在理论上,通过非洲的实例对族群政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有所回应,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在视角上,既将非洲视为一个整体,也重视国别案例,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方法上,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以族群政治学为指向,同时引入人类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本书力图揭示非洲族群政治的本质特征,深入探知族群冲突的内在逻辑与族群整合的合理途径。在研究非洲国家族群冲突时,不仅分析冲突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类型与原因,也着重阐释族群建构、族群动员的机制和动力。在研究非洲国家族群整合时,一方面 眼光向上 总结政治和制度框架下族群整合的宏观模式,另一方面 眼光向下 探寻族群整合的本土方案与传统实践。
捷克共和国,简称捷克,1993年1月1日独立的年轻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中部。捷克是欧盟、北约、经合组织、申根协议和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国。捷克自然风光秀丽迷人,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工业基础雄厚,是中东欧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接近欧盟平均水平的国家。本书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捷克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和外交等方面。
本书基于日美同盟的研究视角,全面剖析冷战后,特别是21世纪初期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转型的具体内涵,探讨日美同盟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转型的密切关系。具体内容包括日美同盟与日本的基本防卫政策蜕变,日美同盟与日本军备扩张,日美同盟与日本的海外派兵,驻日美军与日本的安全保障、日本的同盟扩张与 日美 1 模式,日本的 自主防卫 与日美同盟等。本书的研究视角新颖,弥补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 日美同盟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转型 论著不多的研究状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