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这是E.M.齐奥朗写于名作《解体概要》之后的第二部法语作品, 也是他自称在法国 流传最广、最贴近自我 的作品,以其碎片化的写作,奠定了 齐奥朗风格 。 精妙、简练而强烈,《苦论》拥抱碎片 没有一个思想家像他这样激烈地揭示自己。 本书分为十个章节 语言、孤独、宗教、历史和音乐是萦绕的主题。 在这些痛苦的嚎叫中,有一种狂躁的幽默;他的嘲笑中,掺杂泪水的痕迹。
让我们尽情地嘲笑一切吧! 从20岁起就失眠的E.M.齐奥朗, 于76岁的暮年,写下一生的自白。 《供词与放逐》是其思想成熟定型后的代表作, 用片段式的哲思结晶、耐人寻味的短章句, 表达了一系列对于存在、生命和世界的困惑。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 杜威的代表作之一 。1925年1月,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发出征求启示,邀请海内外名流学者推荐 青年***书十部 。众多学者纷纷响应作答。本书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许昂若等学者列入推荐书单。 本书探讨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作者运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维时的不同过程。全书共三部分 : 部分 思维训练的问题 ,说明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 训练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 逻辑的探讨 论述了逻辑上概念判断、推理、具象与抽象思维、经验与科学思维等方法;第三部分 思维的训练 讨论了如何从活动、语言、观察、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他们 的 科学思维方法。 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思维的特性,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这是作者积12年功力推出的又一部佳著。 这里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 这11位教授都是 天子脚下 的台风眼里人。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诸位先生都是北京大学的 头面人物 ,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出旧日 景观 。虽然事隔半个世纪,但并非 往事如烟 、 流年碎影 一类个人记忆,而具有历史化石的意味。这11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本书通过受害者讲述和知情人记述等方式,详尽记录了36名邪教受害者从接触、痴迷到醒悟的真实经历和心迹,涉及*、法轮圣王、全能神、血水圣灵等多种邪教。本书还收入7篇专家评论,结合书中案例,从法律、心理、宗教、邪教教义等方面,对如何正确看待修炼邪教与身体变好的关系、邪教危害的特殊性及其法律治理、如何辨别打着佛教、基督教名义的邪教、*练习者为何会自杀或杀人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本书还结合案例中涉及的需要提醒读者留意的内容进行法律、宗教、民俗等专业点评或提供知识链接,以帮助理解。 本书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向国际社会发声。与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针锋相对的、严肃的政治斗争。近年来,*等邪教组织头目蜗居海外,恶毒诋毁和攻击党和政府,极尽造谣生非之能事,对党和国家的形象造成了不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内容涉及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等。内容广博,思想深刻,论点精辟,堪称中国古代的智谋经典。全书共分六章,仅一百三十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玑,句句名言。此次出版,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对原文进行了精心的审校和精准的翻译,并根据原文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析,且配有形象、直观的图解和生动、诙谐的漫画故事,让读者是在阅读过程中拥有清晰的思路和愉悦的心情。
《卿卿如晤》是一篇悼亡手记,这是路易斯在痛失爱妻之际,在那些 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午夜 里写下的文字。《路易斯著作系列:卿卿如晤(精装修订版)》自问世以来,即以其灵性而细腻的语言、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读者,成为治疗人们心灵伤痛的一剂 恩典良药 。
《魔鬼家书(修订版)》亦译《地狱来信》,是一本纯粹想象的通信集。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 私酷鬼 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 瘟木鬼 ,二者乃叔侄关系。二鬼以书信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 疮疤 。不过,两个鬼虽表面惺惺作态,暗地里却也尔虞我诈,渴望*终能够 吞噬 对方。 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以魔鬼之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挖掘,让人在捧腹后亦自省,透视自己意识中的真实动机,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关于什么是正义,凯勒在书中剖析了一些错误观念,比如行义就是惩罚罪恶、行义会带来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凯勒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更重要的是,凯勒指出,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本书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设充满慷慨正义的社区。
《速度与政治》的作者维利里奥努力要定义一种 图像的新型逻辑。 确实,在不同的技术旁边,在图像的后勤旁边, 还存在一种逻 辑和传播的时代,它们标示了近来的历史。 形式逻辑的时代,就是绘画的时代、雕刻和建筑 的时代,它与 18世纪同时结束。辩证逻辑的时代,就是摄影的时代 、电影的时代, 或可称之为照片的时代。 反常逻辑的时代,就是随着视频通信、全息摄影 和计算机制图 的发明而一道开启的时代。似乎到了20世纪之末,现 代性的终结本 身就由公共再现的逻辑终结来标示。然而如果说我们 足够了解传统 绘画再现的形式逻辑的现实,并且在低等程度上了解 主宰光学电影 再现的辩证逻辑的现状,那我们只能很困难地理解这 种反常逻辑的 潜在能力,即视频通信、全息摄影或合成图像的潜能 。这正是保罗 维利里奥这部《视觉机器》
有些事物,永不消逝,暴力即属此类。 暴力性表达并非现代性的标志。暴力只是变化多端而已,其表现形式随社会局势而变。如今,它回到皮下、交际之下、毛细和神经元的领域,呈现出微观物理学的形态;这种形态的存在,无需在统治或敌对关系中的那种否定或排斥性。 它从可见转为无形,从粗野蛮横转为沉思内省,从正面直击转为病毒性感染。暴力起作用的方式不是公然袭击,而是蔓延传染。 作者在本书中首次揭示了暴力事件的变形记,从君权和血亲等前现代社会的斩首,经由现代规训社会的畸变,*终到了今天绩效社会和倦怠社会的抑郁。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已出齐) 《精神政治学》(2019年3月)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2019年3月)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2019年3月)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2019年6月) Die Austreibung
本书是作者所撰《中国近百年学术史》的一部分。当时着重阐述扬州学派,原名《扬州学记》,是用文言文写的,现在重新整理、补充、修订,写为语体文。并改用今名。关于叙述体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此书旨在阐述清代扬州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和治学方法,抽举几位较为重要的中心人物为主题,次要者附见。 二、清代扬州府治,领二州(高邮、泰州),六县。(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乐台)。今兹所述,不越此限。 三、扬州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特点,都在《叙论》中首先概括地加以说明,至于详细进行分析或批判,则分见各专章。 四、此书以介绍清代扬诈朴学家为主要内容。近人刘师培,因与他们关联较为密切,故亦列入。后几十年前继起的学者或现在健在的人,例不写入。 五、书后所附一表,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今天的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证悟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加塔利一生 游牧 在精神分析、哲学、政治、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他不是一名弗洛伊德和拉康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学家,思考的不再是移情关系、俄狄浦斯情结等模式化问题,诊断的不再是个体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而是现代社会的 病症 。当结构主义者纷纷将主体性列入 罪恶 名单之时,加塔利则反其道而行之,从生产的角度重新思考了主体性问题,重新反思了启蒙以来的 解放实践 。 何谓主体性生产?什么是战争机器、欲望机器、抽象机器?怎样理解精神分裂分析?作为审美范式发生源的 混沌互渗 如何运作?在本书中,加塔利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批判了以能指的霸权为中心的结构主义,摒弃了以科学范式为指向的精神分析,以机器反对结构,以横贯性理论超越移情理论,引导我们走向基于主体性生产的审美范式,开启以审美范式为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