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法国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大师、诗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字母主义国际与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居伊 德波的代表作。除序言外,全书共九章221条。围绕 景观 这一概念,德波指出当代社会正处于从马克思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之王国的过渡之中,在这种新的历史断代里,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累,景观关系中纯客观性的拜物教式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现代思想史系列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外学术佳作。复合光通过 棱镜 便分解成光谱,丛书以 棱镜 为名,意在通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和当代进展。丛书下设25个子系列,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媒介研究等诸领域,囊括了众多域外著名学者的
本书是 社会建构论译丛 之一,该译丛是一套反映社会建构论领域*、*有价值、*代表性的经典学术著作,涉及社会建构论的理论基础,叙事分析、话语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社会工作、组织管理、心理咨询等实践领域。本书简明而全面地介绍了欣赏型探究的理念和实践方法。欣赏型探究是与问题解决模式截然不同的一种分析和探究模式,为提升组织成员合作能力、促进组织变革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受思维惯性的影响,我们在推动组织变革的时候往往专注于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但效果不如人意;而欣赏型探究旨在发动所有组织成员,一起分享积极故事,畅想理想的组织状态,从而形成积极的问题和愿景,并推动组织向这一方向变革。全书结合案例,分十章介绍欣赏型探究的理念、操作流程和关键原则,内容可读性强,富有实践意义,适合管理界以及教育
《经典常谈》是大师为大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它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卓著精湛的笔法,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经典娓娓道来,以亲切自然的风格,讲述了中国典籍的典故源流。它问世以来广为流传,是大众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
......
面子被鲁迅誉为中国人的 精神纲领 ,但西方人亦有 face 这样的表达,可见这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人所独有。前人研究虽基于不同学科背景,但都囿于 互动情境 中来阐释面子本质,而人际互动过程中,交际双方站在各自立场,出于不同行为动机完全可能对面子内涵有不同理解。 本书试图秉承哲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彻底跳出 面子在互动中产生 的旧思维定势,摈弃先前面子理论研究的对象化倾向,在理论层面厘清目前中外面子研究的共同症结,依托法国现象学前沿理论 Michel Henry(米歇尔 亨利)生命现象学阐释中法面子本质共性,从现象学高度重新求索面子本质。
雷蒙·威廉斯著的《关键词》是对文化转变中的语言的一种精彩的考察与探究。它不是一部词典,也不是特殊学科的术语汇编;它应该是一种对词汇进行质疑探询纪录:这类词汇包含了英文里对习俗与制度广为探讨一些语汇及意义——这种习俗与制度,现在我们通常将之归类为文化与社会。 威廉斯考察了131个彼此相关泊“关键词”,追溯这些语词意义的历史流变,并厘清这些流变背后的文化政治,当其所处的历史语境发生变化时,它们是如何被形成,被改变,被重新定义,被影响,被改,被混淆,被强调的。这些语词不仅 我们了解英国的文化与社会,也帮助我们了解当代的文化与社会。 《关键词》从撰写到付梓,历经二十多年,《新左派评论》把它所激发的知识效应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评”。威廉斯一生的知识工作与文化唯物主义息息
哲人言语,润物无声,而又总给人以智慧的启迪。音乐是上天赐给人类*美的礼物,它不分国界,没有阻隔,来自人类所有的事业,无论战争与和平,不管发达与落后, 聆听内心,源自自然 。《礼记 乐记》中有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这是音乐释解的滥觞。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也是*简单*能震撼人心的魔咒,它如种子一般深深地埋进我们的心底。当我们不经意地竖起耳朵,细细聆听下去,总有某一种音乐的咒语,让我们深深地陶醉其间。那颗深埋的种子便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的根茎会紧紧地包裹住我们的灵魂,那缕旋律的质实便溶进了血液心魂,其悠悠余香便萦绕在我们漫漫的一生。
美国人用脚投票选择了一条放弃城市蔓延,放弃了沿公路商业区,选择了一种新形式的社区,住在那里他们能够在步行的距离内生活、工作、购物和娱乐。富有远见的开发者和土地策略家克里斯托弗●莱茵贝格尔揭示了为什么政府政策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倾向于一种形式的开发,源于以驾驶带动经济发展 汽车制造和石油产业 这种类型的经济增长使社区衰落,造成了城市衰败,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还造成了肥胖症和哮喘病患病率的增加。而下一个美国梦是基于对市场想要建成环境能够为人类提供选择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与新的经济形式一起出现,并且在环境、财政和经济方面更加可持续。 这本书探索了*代美国梦能够成就,以及现在人们又选择回适宜步行城市生活的原因;步行区域包括哪些;关注如何使适宜步行在更多的社区变成可能,特别是通过改变财
每天多吃一份油煎食物,会增加多少患胰腺癌的风险?为什么婴儿在一岁之前 危险?一颗小行星掉在你家屋顶的概率会有多大?吃一根香蕉所受到的辐射和你通过一次机场安检的一样多?买 中头奖一夜致富的概率到底有多大?我到底要不要定期去做乳腺癌筛检?坐飞机安全还是坐火车安全?维多利亚时期的产妇在家生孩子竟然比在医院 稳妥? 风险就像浅滩里的鲨鱼、橱柜里的药丸或是小朋友正在街道玩耍时刚好悬在他们上方的钢琴,是超速驾驶、过度节食、跳伞、潜水、抽烟、豪饮,是古怪气候、地震海啸、从天而降的陨石,也是脑血管扩张、肿瘤癌变。风险无时无处不在:一面是冷酷无情、公事公办的统计数字,另一面则纯粹是人们的恐惧与期望。 迈克尔·布拉斯兰德、戴维·施皮格哈尔特所著的《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在讲述有关
在这个以“写作”命名的副刊平台上,因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参与,因而所发出的“思想声音”也格外铿锵有力。正是这种力量,使得公众的精神向前进步,向上生长。 在《不沉默的少数》里,呈示的是敏锐、深沉而智慧的思想面孔,它是一种积淀、累进与渗透。关注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反物欲主义,关注思想的进步、历史的追问与现实的责任,关注人的命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公民权利与公共道德的予取等问题……基于公民社会的理想和使命,这块《南方周末》的“写作版”因此有了更多的思想含量和智慧启示。 《不沉默的少数》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选择民国时期重要的人文学者在大学或其他场所的演讲,侧重于谈论公共问题,以切合“演说中国”之主题。每篇文章后附有演讲者和演讲学校的简单介绍,以期展现近代高等教育的公共面相,并探触民国的文化思想脉络。
本书以一位西方人的眼光,凭着旁观者的清醒,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全景式地观察、描摹了晚清时期中国人的生活样态,从中剖析和展示了当时身处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中国人的各种品质。作者的写作用心是善良的,对中国人抱着有好和同情的态度,没有厌恶和歧视,对清末社会状况、市井人文和各色人等品貌的勾勒基本上符合实际,对没落的封建社会的批判一针见血。
一段农家子弟的进城路,一部底层视角的浮世汇。《崖边报告》作者阎海军随笔集——《官墙里:一个人的乡村与都市》,书写一个出生于农村的基层媒体人十年间往返于城市和乡村所经历的裂变与浮沉,既有对个人进城史的记述,也有对激进城市化的文化反思。文字 沉静、思想 丰盈。娓娓道来,率性而作。文笔朴实,情感真挚。有脚踏泥土,敬仰大地的坦诚;有悲悯生命,感念家国的忧患。近乎静默的文字从低沉处引人深思。
......
从远古时代的希腊宴会,到路易十四的“至上餐桌”,到十九世纪的共和国宴会,到如今爱丽舍宫的第五共和国的晚宴,本书为读者细述了餐桌与权力的漫长历史。人们是如何在餐桌上实现了控制与驯服的?宴会的排位,是怎样实现了与会者的整合与分化的?宴会上饮酒的作用是什么?从餐桌的布置到盘中食物的选择,又是如何显示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划分的?从中你会发现,“菜”不仅仅是菜,还可以被赋予民族性和意识形态,成为文化武器,“吃”也不是个人的事儿,因为在吃的“规矩”和“意义”背后,总有需要达成的目的。因此,餐桌与美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一个刀枪不济的民族,可以通过一顿美食和一些美言来拯救自己的命运,而一些原本似乎根本无法共存的体制,却在鱼子酱和香槟酒的共享中却找到了和谐……几千年来,无数的王孙贵族和权力人
城市的视角 意味着把城市当作一种有生命力的实体,它是由一系列互相纠缠的网络、数不清的行为体建立起来的。本书的观点是:我们不需要把城市看作一种更大范式的表达,或是由人类独立努力和组织的场所。我们可以在城市的密度、规模和蔓延的状态中发现大量的符号、主体、建筑技术及基础设施。这是一种类似机器的组合,这些不同元素的相互作用和对抗形成了城市。 这是一个关涉当下与未来的课题,它更新了我们对待城市的态度。
《研究方法论:本科、硕士、博士生研究指南》针对本科、硕士、博士生研究需要,基于一般研究过程,对与本科、硕士、博士生研究密切相关的15个主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研究的本质和特点、确定研究主题、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的有效性、撰写研究申请、文献综述、计划研究项目、参考文献和引用、撰写学位论文、口头表达、撰写研究报告、伦理问题、管理和执行,以及研究完成之后。《研究方法论:本科·硕士·博士生研究指南》适用面宽、实用性强,内容完整、结构合理,主要参考国外文献,理论联系实际。适合不同学科的本科、硕士、博士生阅读,为其提供直接可操作的研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