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程共20课,涉及30个实用话题,由导译、课前练笔、课前批评、全译知识、全译窍门、话题词汇、课后练习、比读体悟八大板块构成。全书共155篇全译实践,200道思考题,5014条专题术语,96篇比读体悟。全书以专题为单元,以翻译实践学得为主,以翻译基本知识和方法习得为辅,通过72学时的汉俄互译实践,实训至少20000字翻译量;通过全译七大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汉俄互译技能与翻译意识,奠定行业翻译基础。
《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积淀与视角》编著者谭载喜等。本书为第四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香港浸会大学,2011年7月)论文选集。中国内地与香港、台湾、澳门等地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提交了论文。本书依照会议主旨,匿名评审,择文而编,集中反映两岸四地学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翻译与跨语言文化交流研究者、各大院校语言文化院系师生以及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其他人士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董乐山卷》包含导言、董乐山译著节选和董乐山译事年表三个部分。导言介绍了董乐山先生的翻译生涯、代表译著、翻译思想、翻译影响和选编说明,旨在让读者在阅读董乐山先生的译著之前,了解
本书以加工层次理论(Leow, 2015)为理论基础,围绕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加工的影响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该书涵盖了理论、方法和实证等多个方面,旨在揭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同个体差异因素对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纵古今,跨经纬,全面系统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思想,选择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译文,列出每位译者的译事年表,该文库积极回应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
本书选编戴望舒具有代表性的译作,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文艺随笔与文艺理论等,以期让读者通过译作的魅力了解、感受戴望舒的翻译思想和理念。本书选文力求全面,所选译作涵盖了戴望舒求学生涯、革命时期等不同人生
高健(1929—2013),天津静海人。高健是文学翻译特别是英美散文汉译领域一位实至名归的大师,被誉为“国内对英国散文汉译贡献最大的两位译者”之一。他译作丰赡,译风独到;译论别具新意,见解深刻,为中国
《唐诗的域外英译与传播》为加拿大籍华人学者江岚教授代表作《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的修订版。《唐诗西传史论》中文简体字版于2009年由学苑出版社作为“列国汉学史书系”之一出版发行。该书
本书运用传统方言学系统研究和方言地理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宁波方言乡镇街道133个点进行密集型田野调查,全面细致地描写和比较了宁波六县市代表点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采用方言地图法展示语音特征及其
在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传播的今天,译者使用软、硬件工具搜索信息资源已成为笔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搜索因其快速、便捷、高效的优势逐渐替代了查询纸质词典、百科辞典或其他参考资料的行为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纵古今,跨经纬,全面系统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思想,选择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译文,列出每位译者的译事年表,该文库积极回应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
本书介绍了用网络方法研究词汇表征的相关理论、词汇语义网络分析常用的参数、分析方法和工具软件,总结了一语和二语词汇语义网络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并通过6个实证研究揭示了二语词汇语义网络在不同层面的结构特征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词汇学新发展研究:NEW?PERSPECTIVES?AND?DEVELOPMENT,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佚名 原价 ¥118.0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01-01
本书运用传统方言学系统研究和方言地理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宁波方言乡镇街道133个点进行密集型田野调查,全面细致地描写和比较了宁波六县市代表点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采用方言地图法展示语音特征及其
本书以中国当代译学术语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当代译学术语的特点及其组成部分,全面展示中国当代译学术语的现状;探讨中国当代译学术语形成的动态过程,发现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书中还涉及到译学术语所蕴含的种种复杂的现象:语词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在不同语言中的对应情况,概念在跨时空旅行时所遭遇的种种状况,概念转换方法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分析和论证,特别强调“理解”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术语理解方法和描写方法。通过探讨中国当代译学术语的问题,可为其他学科术语的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英美文学鉴赏导读》(A Guide to Appreciating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是为高校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课程而编写的专用教材,也可为英美文学爱好者自学之用。教材共分六大部分。 部分是文学鉴赏总论,宏观阐述鉴赏文学作品的关键要素。第二至第五部分依次为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的鉴赏分论,提纲挈领地阐释各自领域鉴赏英美文学的关键要素,力求让学生从掌握方法入手, 高效地鉴赏作品。第六部分是文学术语表,方便读者随时查阅。 第二至第五部分各分论之后是英美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作品选读。作品赏析的编写架构为作家介绍、原著选读、难点注释、作品点评、问题与练习等五个环节。 本教材利用了移动互联的“立方书”平台,每篇作品都配以音像资料,在纸质教材内嵌入二维码。学生通过扫码便可收听、收看。以起到“音
《全译语境作用机制论》研究语境对全译的理解、转化与表达过程的作用规律。全译语境是影响和制约全译过程的各语境因素的有序总和,包含全译上下文语境、全译情景语境、全译文化语境及亚类语境因素。全译语境作用机制指语境对全译过程产生影响的复杂运行系统,体现为上下文语境的推进机制、情景语境的重构机制、文化语境的对话机制等单项作用机制,以及三语境的平行式、交叉式、递进式的综合联动作用机制。全译语境作用机制的科学性借助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言语交际学、认知语言学、文化学、语言文化学、社会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多学科得以阐释。
《英美文学鉴赏导读》(A Guide to Appreciating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是为高校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课程而编写的专用教材,也可为英美文学爱好者自学之用。教材共分六大部分。 部分是文学鉴赏总论,宏观阐述鉴赏文学作品的关键要素。第二至第五部分依次为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的鉴赏分论,提纲挈领地阐释各自领域鉴赏英美文学的关键要素,力求让学生从掌握方法入手, 高效地鉴赏作品。第六部分是文学术语表,方便读者随时查阅。 第二至第五部分各分论之后是英美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作品选读。作品赏析的编写架构为作家介绍、原著选读、难点注释、作品点评、问题与练习等五个环节。 本教材利用了移动互联的“立方书”平台,每篇作品都配以音像资料,在纸质教材内嵌入二维码。学生通过扫码便可收听、收看。以起到“音文并茂”“
《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收录了作者自2004年以来在 外会议上的发言、学术讲座的精选内容, 外刊发的部分论文和专访,以及少量序言、书评和随笔。文集以前瞻性、指导性、概览性文章为主,包含大量具体案例和相关统计数据,系统论述了对外翻译工作对 传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传播和翻译事业发展进步的见证和呈现。 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有助于 传播和对外翻译领域一线工作者提升业务能力,又适合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和 传播专业师生学习借鉴,也为相关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本书从多模态视角重新审视图画书翻译,探讨图画书翻译中的文字、图像与视觉艺术表征。本研究结合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提出图画书图像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将系统的图像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从语际翻译、语内翻译和符际翻译的多维角度解读图画书翻译。研究语料包含两大类:一为由《木兰辞》改编的中英双语图画书,以此为案例分析探讨中国文学经典在图画书中的符际翻译和文化再现;二为包含不同视觉艺术表征的中国当代原创图画书,以此为案例分析探讨中国原创图画书如何通过不同视觉艺术形式重新包装中国传统文化。本研究提出一个多模态分析框架来考察图画书中的图像,这不但降低了传统图画书图像阐释的主观性,也有助于 好地理解和阐释图画书中的图像和图文关系,从而帮助读者理解和发掘图像背后隐含的文化意义。本书尝试填补 图画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