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学教程》(第二版)综合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概述 汉语方言学 这一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调查方言的语音学和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方言分类、方言历史、方言接触、方言演变、方言调查法、方言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学史等。教程对各大方言的音系及主要特点作了介绍,而以探讨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为主全面反映了本学科的新研究进展。
《上海方言词典》(A Vocabulary of the Shanghai Dialect)是清朝末期由英国传教士艾约瑟(J. Edkins)所著,上海美华书馆(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于1869年出版的一部方言词典。该书记录了19世纪中晚期上海方言的词汇面貌。从调查和校对的结果来看,该书所记录的上海方言词汇具有一定的文言特点,很多方言词语在现代上海方言中或已不说,或只见于老派上海话发音人中。
在港澳教授汉英翻译有着与内地不同的特点,作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和澳门诸所大学教书,潜心积累了一些教学笔记,后经加工修改形成此书。本书分为四个部分:①概论,以港澳本地教学材料为基础,故曰 港澳篇 ;②港澳时文翻译,原文主要是从港澳当时媒体报刊上撷取的文章,内容广泛,分英译汉、汉译英两部分;③澳门法律公文翻译,本章特色突出,故单独列出,其中涉及许多法律翻译的共性问题;④关于港澳广东话、普通话及英文翻译方面的论文,力求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本书是“江山语言学丛书”之一。本书从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朱熹与宋代方音,宋代福建文士用韵中韵阴入通押现象,宋代闽音次浊声母清送气现象,宋代四川诗人阴声入声韵通押中的方音现象等方面对半个世纪以来汉语历史方言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本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方言》的歷代整理與研究情况,以及前人整理與研究的理論、方法和成就與不足,迄今没有見到從學術史的角度進行系統分析、科學概括的專著。《揚雄 方言 校釋論稿》以揚雄《方言》的語言學史地位為基點,對歷代校注,包括成書的和没有成書的條校條釋。逐一考察、全面研究,并采用“總分總”相結合的結構,以綜論與專論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評述,全面、科學地呈現出《方言》的歷代整理與研究面貌,從而系統構建了一部《方言》研究史,并為《方言》的后續研究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和嶄新的基礎。《揚雄 方言 校釋論稿》由華學誠著。
本书是一本记录和解释杭州西溪地区民间语言的通俗读物,主要包括该地区生成的和流传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称谓语和行话等,也较宽泛地收录一些口头流传的顺口溜、童谣和民谣。本书采用描写叙述法,尽量保存这些民间语言的原真状态,包括其文化背景和运用语境,使读者较真切地感受该地区的民俗风情和语言风貌。
吳吉煌博士的《兩漢方言詞研究》從《方言》、《說文》中整理出有明確地域使用說明的方言詞1228個,共計539組,并以此為基礎對兩漢方言詞進行了系統研究。作者考察了兩漢方言詞地域分布的特點,從意義範疇、詞性類別和音節結構三個角度描述兩漢方言詞的基本狀況,並結合傳世文獻分析了兩漢方言詞的歷史來源。《兩漢方言詞研究》以詞項為單位,將兩漢方言詞分為無對應詞項方言詞和同義異形對應方言詞,討論了無對應詞項方言詞的基本類型、使用情況及其產生原因,分析了方言間同義異形對應詞的數量關係,對同義異形對應詞所反映的方言間語音差異和語素差異進行了深入探討。通過描述同義對應方言詞在書面通語中的發展歷史,比較兩漢時期方言詞與通語詞的異同。本書揭示了歷史方言在書面語詞彙歷史替換中的作用,進一步確定了兩漢秦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