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化不仅是北京话的重要语音现象,而且也是重要的语法现象。《北京话儿化词典》增订本收录了北京话儿化韵词语七千余条,详加解释,为研究北京话提供了详细的*手资料。增订本有以下特点:一,重新审核了北京话儿化音系,特别是26个儿化韵母和289个儿化音节,总结出北京话的26个儿化韵;二,增订本增收条目400条左右,收词总的原则是从严掌握,有意增收一些体现北京民俗、风土人情、著名街巷、景区、城池的词语;三,对释义或例句中出现的不太明确、不容易理解的老词儿、老旧事物,增订本作了适当解释,注意丰富词典的知识性。
这是一部关于晋方言百年演变史的专著,书稿以高本汉记录的7个晋方言点的材料为基础,讨论它们的语音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探究晋方言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扩散和磨损,总结晋方言这7个点语音百年来演变的规律。
本书是“江山语言学丛书”之一。本书从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朱熹与宋代方音,宋代福建文士用韵中韵阴入通押现象,宋代闽音次浊声母清送气现象,宋代四川诗人阴声入声韵通押中的方音现象等方面对半个世纪以来汉语历史方言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本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东言西语》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言与传统的历史面貌,系统性揭示了遮蔽于其下的文化记忆。由此,郑子宁用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槛与难度极高、向来被目为 绝学 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中国话》 本书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