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何乐士先生在《〈左传〉虚词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年)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收录论文24篇,研究对象为《左传》中多类、多义、用法比较复杂的20多个虚词。全面描写《左传》虚词的用法,总结其语法特点和客观规律;把虚词研究和句式结合起来,重视虚词在单句、副句、语段中的运用;采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不同虚词或不同句式的特点;重视统计方法,增加论证的科学性;通过点和面、描写和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从古代书面语言的实际出发,深入探讨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新的看法。
中国有100多种语言,有传统文字不过l0余种,大部分没有文字。少数使用仿汉方块民族文字或新创拉丁字母民族文字的,也存在使用范围有限的状况。大多数语言使用人人口不多,也从来没有创制过文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多,研究人员少,许多语言尤其是使用人口少的语言没有得到较全面的描写分析,特别缺乏详细语料的刊布。近年来,一些语言使用人人口锐减,有的语言儿童、青少年已不再使用,面临消亡,这部分语言的抢救记录、刊布语料尤显迫切。 《仡佬语布央语语法标注话语材料集》集介绍8个语言点的材料,寡众不一,有的语言使用人口较多、语言活力也较强,投入时间、人力也较多,记录到的材料就比较丰富,如居都仡佬语。有的使用人口少、调查也不够充分,记录到的材料就少些,如郎架布央语。但无论是哪一个语言点,如果能进一步做更充
藏语噶尔话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的四乡一镇,属于藏语卫藏方言阿里土语。本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语法导论、标注文本和对照词汇。语法导论简要描述了噶尔话的语音、词汇、词法、形态、句法等基本特点。标注文本对会话和民间故事文本材料进行隔行对照语法标注。对照词汇是从本书标注文本中提取出来的。
本书稿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的阿昌语陇川方言为研究对象,借鉴参考语法的描写分析原则,综合运用现代语言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兼顾传统语言学的研究范式,采用田野调查法、描写法及归纳法,对陇川阿昌语的语言本体结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话语结构等)进行系统描写与深入分析。 本书稿分为 导论 语音系统 词汇系统 语法系统 话语分析 ,共五章,其中,第四章 语法系统 是书稿描写、分析的重点。书稿后附 长篇语料 (3篇)、 分类词汇 (4000余条)、 语料缩略语对照表 及 陇川阿昌语拼写符号 。 本书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书稿是国内部基于参考语法描写分析框架下的陇川阿昌语专门性研究文献,语料丰富、真实、自然,均为作者田野调查所得。此外,书稿还重视文本材料的基础标注,注重恰当使用莱比锡标注法(Leipzig Glossing Rules)
本书是“复句问题 学术研讨会”会后编选的复句学论文集,既收入复句研讨会的部分论文,又选入会外复句研究的部分论文,共40篇,论文对复句问题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事实发掘和理论探索,研究内容包括现代汉语复句、方言复句、古代汉语复句、民族语复句、外语复句、跨语言复句对比和复句类型学、复句信息处理等问题,研究范式有传统语言学和现当代语言学及其结合,研究取向有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及其融合,有的文章对一些重要复句研究成果作了介绍、述评和阐释,全书总体上体现了 外学者对复句问题及相关问题研究的 学术动态和成果。本书适用于语言学爱好者、学习者和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