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标理论是理论语言学的前沿理论,是生成语法学派发展到最简方案理论阶段的奠基性理论,其对句法的新哲思吸引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本书拟从加标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汉语中包括重动句、把字句、容量翻转句、存现
本书以范畴理论为研究视点,选择语法中的疑问、比较、否定等几大基本范畴为具体研究对象,以语言类型学理论为主要的研究依据和研究方法,来探讨语法范畴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观察的重点在语言要素的相互关系上,就语法范畴而言,语法范畴内部要素间有着联系性和相对的同一性;把语法范畴看作一个功能整体,它又同其他语法范畴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本书拟以此为研究思路,在疑问、能性、比较、重复、否定等范畴内选择具有价值意义的比较参项,通过对所选参项之间关系的考察,期望能展现出不同范畴之间一定的互动关系,也能在这些互动关系中展示某些 整体汉语 类型。
张觉编著的《现代汉语规范指南(修订本张觉述作集)》是一部具有工具书性质而便于查检阅读的现代汉语论著。它以简明、实用、有效为编写原则,以 性(依据 标准与学术界的共识)、学术性(系统地阐明基本知识与术语,论述有关学术问题)、资料性(收罗各种 规范和有用的语言材料)与实用性(阐明各种规范以供遵循,辨析各种错误以供借鉴)为特色,深入浅出地论述普通话发音、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范汉字和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及正确使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等问题,兼及简明扼要的语法规范介绍。它不但对青少年学生的言谈、书写与应试有较大的帮助,而且能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编辑、记者、作家、研究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学术参考价。
张觉编著的《现代汉语规范指南(修订本张觉述作集)》是一部具有工具书性质而便于查检阅读的现代汉语论著。它以简明、实用、有效为编写原则,以 性(依据 标准与学术界的共识)、学术性(系统地阐明基本知识与术语,论述有关学术问题)、资料性(收罗各种 规范和有用的语言材料)与实用性(阐明各种规范以供遵循,辨析各种错误以供借鉴)为特色,深入浅出地论述普通话发音、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范汉字和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及正确使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等问题,兼及简明扼要的语法规范介绍。它不但对青少年学生的言谈、书写与应试有较大的帮助,而且能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编辑、记者、作家、研究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学术参考价。
张觉编著的《现代汉语规范指南(修订本张觉述作集)》是一部具有工具书性质而便于查检阅读的现代汉语论著。它以简明、实用、有效为编写原则,以 性(依据 标准与学术界的共识)、学术性(系统地阐明基本知识与术语,论述有关学术问题)、资料性(收罗各种 规范和有用的语言材料)与实用性(阐明各种规范以供遵循,辨析各种错误以供借鉴)为特色,深入浅出地论述普通话发音、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范汉字和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及正确使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等问题,兼及简明扼要的语法规范介绍。它不但对青少年学生的言谈、书写与应试有较大的帮助,而且能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编辑、记者、作家、研究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学术参考价。
王寅教授在《构式语法研究(上下)》中不是单纯地简单介绍国外学者的理论,而是能鞭辟入里地评述其中的利弊,有理有节地阐发自己的观点,积极慎重地提出许多补救方案,这在上下卷中到处可见。他在国内早提出“语言体验观”,并发表系列论文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证,又基于此提出“体验性普遍观”(第3章第2节)、“体验性概念化”(第5章第2节),这为语言学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基于这一观点本书又详细论述了构式的体验性(第9章第1节),这当算作者对认知语言学的一大贡献。
儿童是一种充满意义的社会存在。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利用各种资源表达意义。 早可以利用的资源就是他们的表意的身体。原始母语的 个符号来自声音——即从哭叫转换为喊叫。儿童的表意能力随着身体功能的延伸而发展。儿童语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母语阶段、从原始母语向母语的过渡阶段、学习成人语言阶段。在这些不同阶段中,与他人互动、识解经验、建构话语按照先后顺序成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动力,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元功能。 “韩礼德教授对儿童如何通过意义行为进行活动的开拓性详细研究也揭示了作为识解经验和建构人际关系的资源的人类语言是如何逐渐发展的。韩礼德对语言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从学前闲谈到学术写作等不同教育阶段语言意义构建的核心作用。《婴幼儿的语言》对所有社会科学家、教育工作者以及研究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 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句子信息结构的类型学研究》(13BYY008)的结项成果。语言交际是信息传递过程,因此说话人要想把信息顺利地传递给受话人,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并借助某种特定的形式手段编码。本书在语言共性与类型学视角下,讨论了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的编码共性,以及在汉语中的编码特点。 本书的上编是共性研究,主要阐释了信息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常见的编码手段,以及本书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下编是个性研究及个案分析,考察了汉语中某些“ 规句”的信息结构、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制约与互动关系,以及由信息结构决定的类型学特点。 本书除了对语言类型学及汉语语法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外,对汉语教学、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对现代汉语共时系统中的总计6819个熟语,从历史源头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汉语史的分期,对各期出现的现代汉语熟语进行详尽的总体情况概述、重要熟语举隅、穷尽罗列各期出现的熟语。现代汉语熟语的这种断代的历时研究,时代特点分明,在以前的熟语研究中是没有的。同时,也使得现代汉语熟语的研究重点突出,古已有之的熟语,少花时间去研究,20世纪新兴的熟语,多花时间去研究。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汉语惯用语、对外汉语词汇体系中的惯用语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将为《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以及《汉语词源学词典》的编写提供 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