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的生机 图解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与变化》以24个主题72个活动案例,生动呈现了大自然的缩影 幼儿园班级自然角的意义和面貌,它能让发现和探究随时发生,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以及对大自然一生的热爱。每一个主题案例都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材料准备、环境创设及幼儿观察内容,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特别设计的 小提示 科学小知识 板块能丰富一线教师的相关科学知识,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自然角照顾过程融合了观察与分类、记录与交流、预测与推断等科学探究领域的核心经验,能够为孩子们的合作、自信、求异、坚持等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及热爱生命的意识、认真负责的态度的培养提供土壤。这是一本实用易操作的工具书籍。
本书是李连江教授论治学的封笔之作。作者的《不发表 就出局》偏重谈如何在学术界谋生存,本书侧重讲怎样在学术界求发展。 求发展,就是把学问做好做深,实现学术创新的最优化,把自己变成学术界的一个名牌。 学者的天职是追求真理,本书是学者长征路上的踏脚石。作者说: 术与道,说来玄妙,其实都是常识。 但是,我们往往不懂常识,因此常识是不怕重复的真理。本书共20讲,每一讲都是一个 过来人 在40年学术生涯中参悟的智慧,也是他在明师指导下孜孜不倦地 下真功夫 积累的经验。 本书只有一位作者,然而是众多学者的 对话 。作者说: 书面论治学,很容易掉进自己挖的坑,对话变成独白。 但是,在娓娓道来的20讲中,仿佛有无数 学者 参与对谈,感悟、共鸣、切磋。 学者的术与道,从前辈学者处来,到后辈学者中去,薪火相传,生生不已。朴
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跌宕起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有必要回望过去的路,客观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不足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展望未来的路,职业教育在富国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可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现代化发展之路。 本书主要分为十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基本结构。第一章总括性地描述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阶段、主要成就、核心特征;第二到八章分别聚焦8个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发展问题,涉及理念变迁、体系建构、办学模式嬗变、专业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培训、农村职教改革、德育改革及国际化发展;第十章基于对新时代背景的分析,提出中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道路。
数字化教学是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来实现对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资源的丰等的教育方式。数字化教学通过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将复杂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智能处理,从而能够更好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加强音乐能力水平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本书内容包括传统音乐教育的理论分析、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和现状、数字化与教育、数字化对音乐教育的多方位影响以及智慧音乐教育理论与应用、智慧音乐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本书结构合理,内容全面,适合音乐学习者与表演者阅读。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学习科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其主要探究人类如何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在什么情境下发生,以及人类如何决定学习发生的源头等问题。 本手册探讨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点:(1)学习者如何理解无处不在的信息并与之交互?(2)如何设计对于学习者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环境?(3)如何有效设计、分析和评估教学和学习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手册主要包括关于学习过程的研究、关于学习环境的研究、关于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三个板块。 首先,学习科学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涉及心智过程和社会过程,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文化因素、系统因素和其他有关因素,学习科学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认知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次,关于学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德育基本理论特别是现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潮研究与教学的结晶和独创性成果,也是国内外教育学界首次对20世纪初至今西方道德教育思潮进行全面、系统的纵向梳理的标志性成果。 本书首次把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思潮与现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进程联系起来考察,突破了就教育论教育之单一、狭窄的研究视野。 本书以20世纪初至今西方社会对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深邃独特思考、对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特殊贡献且体系完整的*富影响的八个道德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以学校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八个基本问题为切入点。 本书从道德哲学、教育哲学、道德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辩证审视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演进轨迹、利弊得失及当代启示,突破了纪年性或就某一思潮、学说、理论观
《聆听:西南联大访谈录》为西南联大研究学者、作家张曼菱女士推出的重磅新作。张曼菱自1998年以来历时廿年采访了西南联大师生及相关人物二百多位,形成了蔚为大观、极其珍贵的 手视频和文字资料。由这些珍贵资料制作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曾在央视播出,并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在此基础上,本书以西南联大这所战时大学诞生和坚守的历史路径为叙述中心,精选对联大师生及相关人物的 访谈,如中国社会学学科奠基人费孝通, 数学家陈省身,“两弹一星”功臣朱光亚、王希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 哲学史家任继愈等,描绘了西南联大学人南渡、驻湘、来昆、教学与生活、 与从军到西南联大宣告结束的情状与历程,再现了战时大学波澜壮阔的历史与弦歌不辍的精神。这些珍贵的访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历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法治建设走了一条从法制到法治的道路,实现了从强调立法到强调法的治理,从注重法制健全到更加注重人权的尊重与保障,强调程序正义;教育行政执法纳入法治轨道;司法审查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示范案例带动了整个教育法治发展。教育法治正在以良法善治为目标,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不断推进中国教育法治现代化;规范教育外部运行与内部调节机制,推进中国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兼顾顶层制度设计与权利主体诉求,推进中国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法治教是解决教育治理问题的必由之路,教育法治对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统领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根本的保证与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治化的道路。这是一条从法制到法治的道路,也即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给人印象深刻。《且行且思录:关于科学、教育与科学文化》是作者从实验室走上管理岗位后,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坚持观察思考,且行且思的笔录,按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及科学文化四个主题篇章,依年序结集。这些文字是作者长期实践、思考的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科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路径。
《我们如何思维》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JohnDewey,1859 1952)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主要探讨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思维训练的方法问题。杜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实例,在书中首先着重分析了思维的概念以及思维训练的意义,然后从逻辑学角度阐释了归纳、演绎、判断、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经验思维和科学思维等思维方法,zui后从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语言、观察等视角介绍了思维训练的科学方法。 该书曾于1925年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和许昂若等海内外名流学者列为 青年书十部 之一。即便现在读来,它对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根据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训练孩子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而且有助于各行各业的人士掌握思维的特性,运用
《童年的秘密》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丽亚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 1952)的代表作,也是其所有作品中zui有影响力的一部。该书出版以来曾被译为40多种文字在全球各地出版。书中所阐述的儿童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育方法曾风靡整个西方世界,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 蒙台梭利既是儿童教育专家,也是意大利历史上的di一位医学女博士。她在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地阐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我们破解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密码,并为教师和家长指出了理解与尊重儿童的原则及帮助儿童实现自身潜能的方法。 《童年的秘密(汉英双语版)》由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专家郑福明历时一年多翻译而成。译者数易其稿,字斟句酌,较为精准地再现了原著的魅力和风味!该书既适合高校教育专业师生、儿童教育研究
《英国教育思想史》重点考察了自文艺复兴至20世纪下半期英国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系统地阐述了人文主义教育、绅士教育、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国民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科学教育、古典主义教育、浪漫主义教育、激进主义教育、女子教育、新教育、自由教育、分析教育等13个教育流派的来龙去脉,生动地展示了46位人物的教育思想肖像,再现了500多年以来英国教育思想丰富多彩及自我更新的发展图景,揭示了英国教育思想演进的基本特征及内在逻辑。通过剖析这13个教育流派和46位人物所呈现的英国教育思想发展取向,既为我们提供了带有恒久价值的教育理论思考,也为我国教育研究者审视和创新本土教育理论提供了参考。本书既可供高等院校教育学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世界史、外国文学等专业的研究者参考。
有效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要求,也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超越个人经验、走向基于证据的专业发展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本书在继承国内外教学设计经典理论、原理、策略及模型的基础上,突出面向核心素养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在内容结构上,以学习科学和脑科学为理论基础,以经典的教学设计流程为主体脉络,以基于学习科学的有效教学设计典型模式的实践为昀终目标。本书力图引导读者在学习和理解学习本质及机制的基础上,掌握有效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浪潮席卷下,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也给地方高校带来了机遇与选择。本书从混合式教学的产生入手,深入研究,立足实践,对成都大学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解读,是成都大学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阶段性成果。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阐述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与产生;第二章总结成都大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经验;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介绍在线开放课程与翻转课堂中的优秀案例;第五章介绍成都大学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西方教育思想 重要、历史悠久,内涵复杂、遗留困惑多的教育观念之一。为了激活这一观念的现代活力,布鲁斯?金博尔八年磨一剑,在充分利用有关“博雅教育”问题的拉丁文、法文、德文和英文文献之后写就《什么是博雅教育》。本书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历 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博雅教育”传统(雄辩家的传统和哲学家的传统),并分析了这两种大异趣味的思想传统对于西方高教史的深远影响。 本书既是迄今为止有关博雅教育的*为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一项研究,又是西方*的一部关于博雅教育思想的通史性著作,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获得由美国学院和大学协会颁发的Frederic W. Ness奖,该奖主要奖励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方面的研究著作。 中国高校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改革既植根于本土的文化传
历经40年的教育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得以恢复、完善和优化,教育系统各领域、各层次、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集中走向分权、从规制走向赋能、从管理走向治理。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现代教育财政制度,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对外开放制度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逐步走向为全球教育治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教育发展史,是一部教育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史。 四十年教育制度变迁与创新,在制度伦理与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教育制度诸要素及其结构关系的变迁、发展与创新上,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办
《明代宫廷教育史(上下)》是一项规模较大的学术工程,它在内容、作者、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这本书内容之丰富、全面,结构之严谨、整齐,在史学研究中并不多见。二、作者阵容较强,研究范围较广。作者几乎都是故宫内外、海峡两岸的知名专家,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成果斐然。同时,作者队伍还原了传统的明史范围,其中许多人都是跨学科的学者,三、是研究方法较为独到,撰写体例较为新颖。传统的史学研究与文物研究并重。四、是结合相关活动,服务学术研究。
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研究近代以来的教会大学中民族主义的思潮, 全书从近代中国的大编剧出发,从近代教会大学的主体学生及其思潮出发,以齐鲁大学为个案,研究了教会大学与民族主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