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由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成。全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划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其中,本纪有十二篇,表有十篇,书有八篇,世家有三十篇,列传有七十篇。该书记载了自远古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直至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年的史事,内容涉及上述各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天文、地理乃至医术、占卜等,所记地域范围除了汉朝,还有周边少数民族和域外国家。《史记》对后世的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满足大众阅读的需要,这一时期印出大量使用百姓日常用语编写成的白话小说和戏曲,印出大量通俗易懂的插图本家庭用书和蒙学读本。《天工开物》应连而生,充分体现这一时代的图书特色。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这是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生产和技术的实用性很强的图书。书中是大量精美插图,文字通俗易懂。全书分三卷,上卷叙述衣食方面的技术经验;中卷叙述各种日用生产技术经验;下卷叙述採矿等方面技术经验。全书反映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水平。所以此书被后人视为里程碑式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科技经典。
《明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8册)》包括《明史(1 28)》共28册。《明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8册)》332卷,记载了明朝自建国到灭亡将近三百年的历史。《明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8册)》的整理,以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原刊本进行标点分段,以《明实录》、《明史稿》、《明会典》等近十种明代史籍进行校勘。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历代受到众多文人学者的注解,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十一人,这就是《十一家注孙子》。所谓十一家者,指汉代曹操,唐代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宋代王皙、梅尧臣、张预、何氏,共十一家。此次选用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孙子兵法》除《武经七书》之外的另一重要传本系统 十家注 十一家注 系统的母本,十分珍贵。
这是一部传统香学文化典籍。又名《陈氏香谱》《新纂香谱》,分香品、香异、修制诸香、香药、香茶、事类等,翔实记载了香品产地、宋代及以前社会用香概况、香药与熏香料配方、香料的收藏方法,收录了与香有关的文人创作,堪称香名、香品、香器品鉴与雅玩的百科全书。是了解中国香文化首选之作,完美呈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该书自元代刊刻以来,历经传抄与重雕,有四卷本与二卷残本。《四库全书》收入,名《陈氏香谱》四卷;《适园丛书》等收入,名《新纂香谱》二卷。现主要据《四库全书》本为底本,线装出版。
古代有关梅花的画谱和诗集合集,繁体竖排。本书分为宋人宋伯仁所撰《梅花喜神谱》和元人郭豫亨所撰《梅花字字香》两个部分。《梅花喜神谱》共上下两卷,集有百幅梅花图,每图另配以五言绝句,极写梅花形态之妙。初刻于南宋嘉熙二年,现已不存,今据国家图书馆藏古倪园影宋刻本整理。《梅花字字香》为元人郭豫亨汇集前代咏梅诗句之作,主要由前集和后集构成。每集句成一诗,必在其后缀有原句作者名,以示来源。本次整理以元至大刻本为底本。本书现收录在我社自编的 清赏丛书 中,采用宣纸线装的仿古装帧形式,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方以智全书》 (全 10 册)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通晓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当时刚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等都有研究,著述宏富,影响深远,其学术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历史地位, 皆足以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并峙,为一代巨擘。《方以智全书》包含子书35种,314万字。除极少数几种有整理本出版外,方以智著述多未经整理。《方以智全书》是关于方以智全部著述的首次点校整理出版。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古籍善本全彩原样影印。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代表作有《无题》等。李商隐诗集,宋代时流传有三卷本,后宋本不传,仅存清初影抄本传世。此次所据影本曾经苏州汪士钟、仁和结一庐朱学勤等著名藏书家收藏,后归晚清名臣张佩纶家,又辗转藏于上海图书馆。封面有徐乃昌题签。此次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原样全彩影印,以现原貌,极具版本和收藏价值。
古代散文一般具有用字简练、通俗易诵的特点,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一些经久传诵的名篇佳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诵读古文,不仅可以欣赏到内容美,还可以帮助我们打下文字功底,由此提高我们的文字修养和文学修养。 古人留下的文章汗牛充栋,如何选择一本繁简适宜的选本很重要。《古文观止(套装共4册)》可以算是公认的一部经典选本,它不仅流传较广,而且影响较大。
《宋本武经七书(套装上下册)》词约义丰,思想精邃富赡,内容缜密严谨,包涵一系列军事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集中了我国古代兵书的精华。它不是简单的兵书汇集,而是标志着我国传统兵书的定型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系统化。同时《宋本武经七书》的颁布,使兵家学说得以舆儒家学说共同列为经学,陕复了它在先秦时的历史地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编成的《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为底本,原样影印,宣纸线装,共收杜甫诗19卷1000余首。
《景德镇陶录》记录景德镇瓷器史,并附图解说。卷一介绍景德镇地理环境、窑场及制瓷过程。卷二记清代御窑厂及仿古品类。卷三记瓷器生产组合、产品类式及釉色釉料。卷四记瓷土、胎骨、釉果及釉彩等。卷五记历代窑器。卷六、卷七记古代名窑,附地方及外国窑器。卷八、卷九记陶瓷掌故。卷十为陶录余论。原书六卷为蓝浦于乾隆六十年(1795)所撰。其弟子郑廷桂后增补为八卷,另有卷首图说和卷尾余论成十卷,于嘉庆二十年(1815)刊印。现有嘉庆二十年翼经堂刊本、光绪十七年(1891)北京书业堂刊本。1947年收入神州国光社所出《美术丛书》。 《饮流斋说瓷》,瓷器专著。许之衡著。分上下两卷,共十节。成书于二十年代。上卷为概说、说窑、胎釉、彩色、花绘;下卷为款识、瓶罐、杯盘、杂具、疵伪。为初学入门之基础,治瓷学者之书。
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作者以 大旨谈情,实录其事 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洞天清禄集》讨论了古琴、古砚、钟鼎彝器、怪石、砚屏、书法、名画等十门艺术门类,涉及着录、鉴定、品赏、溯源等多种美术史方面问题,是今存较早的文物鉴赏类书籍,为后世该类书所参考。《格古要论》三卷,分为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古琴、古砚、古窑器、异石等十三论。其多从文物概述、作伪方法、真赝辨别等多方面进行论述,是我国*部较为系统的文物鉴定学著作,奠定了古物鉴藏的基本格局,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古籍善本影印.本书为王维诗集,共七卷,收录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五言、七言诗集,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今据清康熙间项氏玉渊堂依宋本所刻之本影印,版刻精美,极具收藏和欣赏价值。
古籍线装影印。本书为清人卓尔堪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由曹植、陶渊明、谢灵运三人的诗集构成。凡八卷,其中曹植的《曹子建诗集》二卷,陶渊明的《陶靖节诗集》四卷,谢灵运的《谢康乐诗集》二卷。又有三人的传记和总论等。是集所选三位诗人皆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家,编者卓尔堪通过编选和点评,传达了自己的诗学思想,即坚守诗歌以抒情为务的传统,认为寄托个人情感是诗之本体。此次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间写刻本影印,写刻精美,原本有佚名的批注,兼具版本和文献价值。
《李太白诗集》是极富于浪漫主义的唐代杰出的爱国诗人李白的诗作代表集。所集诗篇其辞明朗,其韵优美,其情深挚,其境含蓄,其味深长,景真情切,豪爽奔放,气势磅礴,历来被人们认为是 冠绝古今 的佳作。
《东京梦华录》,北宋笔记。靖康二年(1127),北宋被金朝灭亡,许多宋人逃到江南,作者孟元老即其中之一,撰著本书,以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繁荣情景,表现对往昔的无限眷念和对现实的无限伤感。书中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公元1102年-1125年)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习俗,几乎无所不包,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本书自南宋以来,版本众多,惜宋刻不存,今存者以元刻为最早,虽有讹误,而较后来诸本,则足称善本,故此次标点元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 《都城纪胜》,南宋笔记。又名《古杭梦游录》。成书于
《老子》、《庄子》是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中国道教的主要经典。 史传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老子河上公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焉《道经》,后四十四章焉《德经》,所以又名《道德经》。大约*后成书于战国时期。《老子》采用哲理诗的形式写成,整个哲学思想由『道』展开,『道』是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天道自然无焉是《老子》一书的主旨。书中宣扬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社会、人的同源同构互感的宇宙理论和朴素自然的辩证法思想,被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发展。可以说,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而庄子则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唐大诏令集》130卷,宋代宋敏求编录。按主题分为 帝王 嫔妃 追谥 皇太子 诸王 公主 郡县主 大臣 典礼 政事 蕃夷 等十数门。内容包括唐政府关于帝王、大臣、政治、法令、科举、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等方面的众多诏令,是今人研究唐代上述方面问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本项目以唐人相关文集,典籍文献资料,现存《唐大诏令集》的各种明清抄本、刻本,对《唐大诏令集》进行全面校勘、系年、笺注与辑佚,尽可能还原唐代诏令的原貌,使之成为史学、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门类研究的重要基本文献与参考书。上述所做的这些工作,均是拓荒性的创新之举,极具文献价值与出版价值。
古籍善本影印。本书为韦应物的诗集,凡十卷。因其曾任苏州刺史,世称 韦苏州 ,故以名集。韦氏工诗,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 王孟韦柳 ,或与陶渊明合称 陶韦 。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所收诗分类编次,有杂拟、燕集、寄赠、送别等类。韦应物于诗各体俱长,集中各体都有名篇,风格简淡秀朗, 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韦苏州集》有影印宋刊元配本,又有明嘉靖年间华云刻本、清康熙年间项絪据宋本翻刻本,又收入《唐六名家集》《唐诗百名家全集》等丛书。此次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间项氏玉渊堂刻本影印。此本据宋本翻雕,字画精好,远胜毛氏所刻,向称佳刻。
《陶渊明集(套装上下册)》用苏东坡体字手写上板,其字飘逸,书字精美,为古代版刻中精品。收诗、赋、传赞、疏祭文,书前有昭明太子序,书后有嘉庆十二年鲁铨跋,汲古阁毛庡识。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古代经典《礼记》中《王制》篇诸家论述的整理汇总。《王制》是较早的对国家法律制度进行阐述的篇章之一,为我国古代君主治理天下的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封国、职官、爵禄、祭祀、葬丧、刑罚、建立成邑、选拨官吏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王制注疏长编》依照阮刻本《礼记注疏》,将120段经、注、疏、释文录入,每段之下,依次汇入宋卫湜《礼记集说》、元吴澄《礼记纂言》、陈澔《礼记集说》、明郝敬《礼记通解》、清纳喇性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方苞《礼记析疑》、江永《礼记训义择言》、甘汝来等《钦定礼记义疏》、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孙希旦《礼记集解》、王引之《经义述闻》、朱彬《礼记训纂》、郭嵩焘《礼记质疑》等十三部研究著作的相关内容。
《万青阁全集》为清初赵吉士的自订文集。赵吉士(1628 1706),字天羽,又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安徽休宁人。以政绩称于时。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事罢归,侨居 寄园 ,始作诗词。《万青阁全集》八卷,包括赵吉士的文集、诗集和制艺、公牍并附词一卷。其文章以实用为主,奏疏精切详明;书牍、游记疏宕典雅;诗主性情,存1000余首,众体皆工;词追步陈维崧,有550余首之多,颇多反映时事、感慨苍凉之作,在清代词坛独树一帜。本项目以清康熙赵继抃刻本《万青阁全集》为底本进行校点,并收录赵吉士年表及赵吉士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