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读 》简称《本草经读》。四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辑录《本经》药物100余种,分上、中、下三部品。并附录《本经》以外的药品46种,分别作注文诠释。除作者本人的注语之外,包括了《本草崇原》及《本草经解》的内容。现有多种近代刊本。
《辨症玉函 脉诀阐微》四卷,清·陈士铎著。此书以辨症为主旨,有阴证阳证辨、虚证实证辨、上证下证辨和真证辨等,共辨中风、疟疾、癫狂等75症,较《辨证录》更为简要,故称《辨症玉函》。每证之下,先辨病因病机,再辨证型特点,并特别点明辨证的关键,每证列方剂数则。辨证是中医临证从理论到治疗的关键环节,《辨症玉函》乃是羽翼《辨证录》《石室秘录》等陈氏其他著作的一部重点讨论辨证的著作。
《内外伤辨惑论》,又名《内外伤辨》,金·李杲著。李杲,字明之,晚年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地区)人,生于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师从易水张元素,而名出其右。李杲所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元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故饮食劳倦所致之内伤脾胃之病尤多,而医者多不识,东垣遂著此书“以证世人用药之误”。该书约成书于1232年,刊于1247年,凡三卷,二十六论。卷上十三论.详细论述了内伤病与外感病的区别。卷中五论,23首方,提倡饮食劳倦脾胃内伤者,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温其阳,并创立了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卷下八论,方23首,论述内伤饮食之消导药的用法。本书是“补土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杲生前定稿并作自序的的惟一一部著作,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
《警世通言》话本小说集。明末冯梦龙菩。与其另两部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冯梦龙,字犹龙,长洲今江苏昊县)人。《警世通言》所收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如李白、苏东坡、唐伯虎,经过话本的描述,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爱情婚姻一类题材在《6元本中华国学百部-警世通言》中占了较大比重,编菩者强调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主张婚姻自主,提倡男女双方互相尊重,对受压迫的妇女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如社十娘、玉堂春等。更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之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雅俗共赏。
《初刻拍案惊奇》,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著,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之一。《初刻拍案惊奇》鲜明地反映了明中后期商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思想意识,如《转运汉遇洞庭红》、《乌将军一饭必酬》等赞美了商人无所畏惧、百折不回的敬业精神,表达出明代中后期如《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酒下酒赵尼媪迷花》等都描写了抛却贞节枷锁的夫妻、恋人重获爱情幸福的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口袋本:五字鉴·菜根谭》根据“流传广泛,内容经典,篇幅适中”的原则再精选出来的二十九种经典,它使用适合携带的口袋开本,保留原书的精美版式,双色印刷,锁线装订,使读者能以低廉的价格收藏经典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本书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参照*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每个字的注释注音都有出处,所选的必是全本,这样有助于读者认识经典全貌。
《脾胃论》(1249 )金.李杲(东垣、明之)著。全书三卷。作者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全书遵崇《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宗旨,以“人以胃气为本’的思想为基础,着力阐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理,倡导培补脾土、潜降阴火的治则思想,形成较为系统的脾胃内伤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书中用方虽多延用《内外伤辨惑论》,但又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发,总以培土补中,甘温除热,甘寒泻火为原则。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内科摘要》是我国医学最早以内科命名的医著。书中所载之病案,以脾胃亏损和肾命亏损类居多。著者薛氏善于运用脏腑辨证,突出脾、胃、肾和命门虚损证的辨治,体现了其擅长温补脾胃、滋补肾命、脾肾并治的治学思想。薛氏尊崇李杲之脾胃学说,治病以脾胃为根本,临证多用补中益气汤等方剂以温补脾胃;并遥承王冰、钱乙之学,重视培补肾阴、肾阳,用六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金匮肾气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薛氏倡导脾肾同治,书中病案多有一日之内,朝服补脾胃之剂以培后天,夕服补肾命之剂以滋化源,或朝服补肾剂、夕服补脾剂,或脾肾补剂同服,以此治疗虚损,实有成效。薛氏在用药上倡导温补,一反元代医家多重视寒凉降火、克伐生气的治法,融李东垣脾胃之说及钱乙等肾中水火之说于一炉,加
欧、颜、柳、赵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在研析大理楷书的基础上,以各家书体分册,选编各体典型例子,命名书诀与其书法形式统一,对九十二种法则,依据各种楷书的特点,各予不同的修订,使之吻合,对 ,片面的词句,予以修正,使之恰当,对其语焉不详的诸条, 易它法,使之明瞭。 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继承了黄氏凝炼,对仗的口诀方式。本书是其中一本,以便学习者背诵,使用;并为了准确理解、运用各种法则,帖后附“楷书九十法释文”,简体字对照表,及有关的书法知识。
欧、颜、柳、赵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在研析大理楷书的基础上,以各家书体分册,选编各体典型例子,命名书诀与其书法形式统一,对九十二种法则,依据各种楷书的特点,各予不同的修订,使之吻合,对 ,片面的词句,予以修正,使之恰当,对其语焉不详的诸条, 易它法,使之明瞭。 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继承了黄氏凝炼,对仗的口诀方式。本书是其中一本,以便学习者背诵,使用;并为了准确理解、运用各种法则,帖后附“楷书九十法释文”,简体字对照表,及有关的书法知识。
《老残游记》以摇串铃的江湖郎中老残两个月的短暂游历为主线,串联起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社会众生相。作者在书中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清官"滥用刑罚、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惨痛结论;又通过老残这个精通医术又有强烈政治意识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自己挽救时弊的愿望。小说的语言不因袭陈词,追求创新,其中对大明湖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读来颇具艺术感染力。
1
《华氏中藏经》旧题汉·华佗撰。全书共分为三卷,上卷和中卷共有 49 论,分论天地、 阴阳、水火、寒热、虚实、脉色、脏腑辨证及痹证、痞证、中风、水肿、脚气、淋证、癥瘕、 积聚、痈疽、疔疮等,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体系,总结了各种疑难杂病的论治大法。下卷为 附方,记载了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方 60 余首。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