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初四年(79),汉章帝召集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这场会议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会议期间,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诸儒作答,汉章帝亲自裁决。会议讨论结果被编纂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作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之资料汇编,《白虎通义》不仅是经学发展中之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之典范价值。其作为汉章帝“称制临决”的重要文献,在中国经学史、儒学目前具有特别显著的意义。其宇宙生成论、阴阳五行理论等,对于当代人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赋体创作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以明末娄东张氏所刊《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司马文园集》为底本,校以《司马长卿集》《史记》《汉书》《楚辞后语》《古文苑》《艺文类聚》《玉台新咏》等文献,收录赋6篇、书2篇、檄1篇、难1篇、符命1篇、自叙传1篇、琴歌2首,逐一作题解、校勘、注释;书末附“残句”、《史记·司马相如传》(节录)、张溥《司马文园集题词》;书首《前言》对司马相如的生平、成就及后人争议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本书资料丰富、校注详明,是研读司马相如作品的重要参考。
《西京杂记》是一部笔记小说,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蕴含了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科技常识、遗闻逸事、风俗制度、历史述评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哲学、政治、历史、文化、语言文学和自然科学诸多领域,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补《史记》《汉书》之不足,也为考古发现提供了书面印证材料。其作为笔记小说,叙事视角独特、描写曲折生动、语言幽默简洁,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鲁迅曾评价其“若论文学,则此在古小说中,固亦意绪秀异,文笔可观者也”。《西京杂记》对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果也多有记载,内容涉及纺织机械、生物物种学、气象学、数学、医学等领域,保存了西汉时期科技发展的诸多珍贵史料,对后世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艺文类聚·与天国的对话:祭文》主要是收集中国古代祭文名篇,这些祭文或为名家所写,或为祭悼名人而为。全书以题解、正文、注释、译文的形式,以重要的篇目展示此类文章的主要特点、发展演变,给读者提供一个好的读本和范例。全书配有插图,版式疏朗,图文并茂,使阅读古文不再沉重,而更利于读者发思古之幽情。
秦淮河畔,长板桥边,歌女名妓情思万种,志士才子风度翩翩。随着朝代的更迭,一切归于破灭,志士隐迹沉沦,歌女流落星散。本书真实记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体形象和悲剧命运,叙述了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
《老老恒言》为老年养生专著,被周作人推崇为老人养生宝典。曹庭栋因自幼羸弱多病,颇留意于养生之学;七十五岁时,更是“薄病缠绵”,因著《老老恒言》,自记其养生之道。全书共五卷。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卷一主要有安寝、晨兴、盥洗、饮食、食物、散步、昼卧、夜坐;卷二主要有燕居、省心、见客、出门、防疾、慎药、消遣、导引。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卷三主要有书室、书几、坐榻、杖、衣、帽、带、袜、鞋、杂器;卷四主要有卧房、床、帐、枕、席、被、褥、便器。末附粥谱一卷,列粥百种,借为调养治疾之需,包括粥谱说、择米第一、择水第二、火候第三、食候第四、上品三十六、中品二十七、下品三十七。本书秉承了《黄帝内经·素问》的养生思想,并广泛采纳历代养生家言,亲身实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养生观点。
《近代笔记过眼录》介绍评述了近代十一位学者、名所著的笔记原著、版本、流变,这些笔记包括毓盈的《述德笔记》、卓从乾的《杏轩偶录》、高照煦的《闲谈笔记》、江庸的《趋庭随笔》、史念祖的《弢园随笔》等。《近代笔记过眼录》摘录了大量的原文精华,公之于世。其中许多笔记已不传世,幸而被徐一士所录入,得以保持至今。
《春冰室野乘》的作者李岳瑞(1852-1927),字孟符,号春冰,别号春冰室主,陕西咸阳人。长期任职于翰林院,支持变法,结交康梁、张元济等,并组织成立关学会,变法失败后革职赋闲。民国初年,担任清史馆编修。《春冰室野乘》优选于宣统年间分条在《国风报》上刊载,随即由上海广智书局于宣统三年(1911)六月印行。属于笔记体裁的掌故类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一百四十三条,有些条目又分为二、三则。就各条目的主题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奇闻异录三大类。描写人物众多,内容庞杂,涉及晚清宫廷秘辛、太平天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等大事件。
本书为“中华诵 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中的一种,依据通行本编排。本系列图书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益于正教。本书适合幼儿园小学老师、家长、中小学生阅读。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玄学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小说中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