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以及与其他各家思想的论辩,文辞气势磅礴、雄健优美,是以 仁政 王道 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体系的集中表达。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极为推崇孟子,认为 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孟子集注 序说》),自此,孟子被称为 亚圣 ,孔孟并称。朱熹的《孟子集注》,是诸多《孟子》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其中体现了许多理学思想。本书在影印宋版基础上又加入了释文和诵读音频二维码。
杂字 是一种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相辅并行的民间识字课本,由日常生活的常用字汇编而成,主要满足民众生活的功能性识字,宋明以来广泛流传于市井乡野。 杂字 源于民间,真实地反映了底层百姓日常生活与思想观念的各个方面,吃穿住行、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商业特点、文化娱乐、社会教化、商业启蒙教育、法律教育、契约教育、民俗文化等,犹如一幅展现百姓历史生活的画卷,堪称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成为学者了解底层百姓生活,研究过去时代教育、民间风俗、用字变化、文化传统、思想信仰、伦理观念的重要材料。
《尔雅》是 部词书,因其重要,历代学者广为注释。郝懿行撰的《尔雅义疏》因成书较晚,能汲取各家之长,如因声取义、词义发展等,尤其是百科类条目重目验。因此郝疏得以广泛流传。该点校本以同治四年郝氏家刻本为底本,校以咸丰六年刻本,经文与郭注则参校以《十三经注疏》(中华)、《尔雅校笺》《尔雅今注》等。
吴讷(1372-1457),字敏德,号思庵,明初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在长期阅读朱子所释诸经与熊刚大注解《性理群书句解》的基础上,对《句解》正文内容进行了选择性的增删修正,指出熊注之不足,并对那些难解之处进行简明易懂的补注,最终撰就《性理群书补注》十四卷。此书不仅在选材、凡例、编次、修订等方面为这部重要理学文献的编纂做出较大成绩,而且也反映出明代前期对朱子学的推崇。此次对吴讷《补注》的整理校点,选取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朝鲜李朝成宗年间重刻明刊本为底本,以《补注》明宣德九年刊本(残本)、日本抄本为校本,基本恢复了《补注》明本原貌,弥补了现今社会读者读不到完整版《性理群书补注》的遗憾。
此书以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为底本重新作注,特点在于注释简明扼要,疏解融会贯通。既取旧说之长,又采新说之精,颇能反映目前学术界楚辞研究的水平。
《杜工部诗集辑注》由[唐]杜甫著
《陶渊明集校笺》,作为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年了。二〇一一年曾出过修订本,改正陶集正文中的个别错字和笺注中的几处错误。此次作为典藏版推出,作了系统性的增订,大致有以下四个方
此书为西晋陆机赋、诗、文全面而深入的整理本,内容包括:前言,叙例,陆机赋、诗、文各篇之校勘、笺注、集评,陆机赋、诗、文的辑佚,历代有关陆机作品的总评。另附陆机年表、传记资料、序跋题识、笺注引用及参考书目四种。
《论衡》是汉代哲学家王充的代表性著作,现存84篇,内容宏富,是研究秦汉哲学思想的重要典籍。黄晖先生积数年之力,撰作《论衡校释》,全面吸收了前人成果,对全书做了系统注释和校勘,深入掘发了其中的哲学奥义,
《诗品集注(增订本)》主要内容包括:漠都尉李陵诗、汉婕妤班姬诗、魏陈思王植诗、魏文学刘桢诗、魏侍中王粲诗、晋步兵阮籍诗、晋平原相陆机诗、晋黄门郎潘岳诗、晋黄门郎张协诗、晋记室左思诗、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等。
十三经是儒学的基本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影响至深至远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对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诗文,其中虽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
《尔雅注疏》由[晋]郭璞注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一部缅怀旧都开封繁华富庶、描绘多彩市民生活的著作。书成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共十卷。前五卷记载皇宫建筑、衙署布局、街巷寺观、礼仪风俗等内容,后五卷按时间顺序讲解一年中的岁
卢照邻,字昇之,号幽忧子。以诗文名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现存最早的卢照邻诗文合集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张燮辑《初唐四子集》所收《幽忧子集》七卷、附录一卷。四部丛刊本据此影印。本
十三经是儒学的基本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影响至深至远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对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诗文,其中虽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