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四库存目提要》子部索隐,择取子部要籍60种,采用*有代表性的精善或稀见之本为底本,参校以其他版本,影印出版,故取名为《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此书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本册为《增广沈氏玄空学》,分为上下两册,精装出版。
本书是国家民委重点规划项 目。壮族唐皇调《唱瓦氏夫人》 以手抄本的形式传世,以坐唱的形式在百色右江河谷地流传数百年,歌中传颂明代田州土司岑猛的妻子瓦氏夫人为田州政局稳定呕心沥血,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率军跋涉千里至江浙抗击倭寇,英勇战斗的丰功伟绩。本书以古壮字、拼音壮文、国际音标、汉直译、汉意译 五行对照 的形式记录整理了抄本内容,并附各版本抄本的影印图片及相关研究资料。
本卷为《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汇编·清末卷》的美术、手工家事学科分卷,收集了1903年至1911年期间出版的清末美术教科书23种、手工家事教科书14种。这些教科书反映了我国清末在中小学教育中设置美术、手
。。。
《南京大学古籍善本图录》依托南京大学丰富的古籍收藏,由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博物馆、文学院、历史学院等古籍收藏单位,全面整理南京大学的善本古籍,从中遴选出 280 余种珍贵且极具特色的古代文献,分为唐代写本、宋元古椠、明清佳刻、稿钞校本四个部分,选录最能反映其版本特征的高清书影,并配以专业解题,通过图录的形式结集出版。全书既反映了中国古籍传写刻印传播的历史,也彰显了南京大学馆藏古籍的特色。不仅简要勾勒了中国书史的形貌,也是特殊视角下的国史、校史和馆史的缩影。
本书据一九二一年刊本影印,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运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针对当时具体的学科、学派、学者的特点作出了详细的评价。全书突破传统学术史的阐述框架,以“时代思潮”来论述清代的学术思想,其中将清代学术思想分为启蒙期、全胜期、蜕分期与衰落期, 并且以思想与人物结合方面的方式对清代学术精髓进行整体的历史考察,是一部系统研究清代学术史、思想史的入门之作。
《中兴颂》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被后世认为 鲁公法书* ,体现了颜楷成熟时期的典型风格。 《中兴颂》碑文为元结上元二年( 761 年)所撰,颜真卿于大历六年三月正书。唐大历六年( 771 年)六月刻于湖南省祁阳县浯溪东山摩崖。 《中兴颂》摩崖高宽皆在四百五十厘米左右,左行,直书,凡二十一行,满行二十字,共二百六十余字。该碑书法一向受人推重,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赞其 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 ,杨守敬则以为《中兴颂》 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 。 此本为吴湖帆旧藏明拓割裱本,一册,凡八十五开。墨芯高三十厘米,宽十五 二厘米。首题下 有序 二字未损。吴湖帆、蒋祖诒等递藏,有吴氏题签,有蒋祖诒、吴湖帆、姚世钰等人题跋。钤 四欧堂印 湖帆鉴赏 吴湖帆 丑簃长年 丑簃长乐 等印章。
本书按《四库存目提要》子部索引,择取子部要籍60种,采用*有代表性的精善或稀见之本为底本,参校以其他版本,影印出版,故取名为《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此次精装出版,适于收藏。本书为汇刊的第三部《章仲山先生文集》。
《唐鉴》十二卷,宋范祖禹撰,宋刻本,杨寿祺跋。是书于元祐元年(1086)编成,以史事为纲,加以评断,论述唐代自高祖至昭宗、哀帝三百年间治国之得失善恶,共三百零六篇。书成进呈,甚受推重。本次影印以上海图书馆藏本为底本,此本为是书现存最早刻本,书中避讳至 慎 字,由此推知刻于南宋孝宗朝。此本首末两叶及卷一叶四为清初揆叙谦牧堂倩人以宋纸抄补,钤有 谦牧堂藏书记 、 谦牧堂书画记 印。列入 上海图书馆藏善本仿真萃编 ,高仿真全彩影印线装加函套装帧。
《顾曲尘谈/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是近代曲学论著。共四章,分原曲、制曲、度曲、谈曲。章详细论述宫调、音韵、南曲作法、北曲作法。第二章论述作剧法(传奇杂剧)、清曲作法。第三章论述唱曲的规律。第四章杂论历代戏曲作家作品及其成就。
《水浒全图》,清光绪六至八年(1880—1882)粤东臧修堂刊,为晚清小说版画之珍品。绘画者一般认为是明初画家杜堇。《水浒全图》按小说中的人物一百零八位,一图二人,绘图五十四幅,人物描摹细致传神,线条挺劲秀畅,并点缀树石、云水、庭院,画面饱满,情景交融,引人入胜,地体现了杜堇白描人物画的风格特点。
清末外交官张德彝八次旅西所作“述奇”中的第四部,名为《四述奇》。据清光绪九年(1883)同文馆聚珍版影印。凡十六卷。卷首有清光绪九年(1883)英煦《序》和宗室常瑞《序》及张德彝《序》。《凡例》有言:是书本纪泰西风土人情,故所叙琐事不嫌累牍连篇。张德彝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了对泰西(欧洲)新奇文化的观察上,主要以日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他旅英俄等国家的观察见闻,并保存了较多的关于近代中国和西方社会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