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是我国极重要的古典文献,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奠定了中国人看待世界与为人处世的哲学基础。宋元以后,是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在古代有极大的影响。 《论语》由孔子门人辑录,主要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与教育原则,其突出的思想是以德治国,实行仁政,推崇仁与孝,主张推己及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童、公孙丑等著,发挥了孔子的仁政思想,提倡以德服人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以民为先、保障人民权利、为民制产的民本思想,主张人性本善,要培养人的礼义廉耻四端,加强人格修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发扬大丈夫的浩然之气。《孟子
本书立足于文献研究或有益于文献的整理传播的研究,大致反映了当前国内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成果和概况。
系统研究江苏常熟翁氏家族藏书的专著。常熟翁氏藏书被列为中国清末九大藏书之一。是书全面系统研究常熟翁氏藏书,分章论述翁氏藏书地域背景与典型意义,翁氏藏书的形成,翁心存与子同书、同爵、同龢藏书,翁氏曾字、孙字、之字、庆字辈藏书,翁氏藏书印章、藏书题跋、藏书目录、收藏精品,翁氏藏书交往人物,翁氏藏书楼等。
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人心,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也发生相应转变。随着当时传媒的兴起与普及,报刊诗话得以产生与传播。报刊诗话以近代报刊为载体,以清末民初诗人群为主要批评对象,兼及古今中外,它既具古代诗话的诗学思路,又有近代的通变眼光。故而,它是近代文学复古与革新相碰撞、中国文化与异域文明相融合的产物,并在近代传媒刺激下繁盛一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态,报刊诗话呈现出明显的“喜新恋旧”时代烙印;同时,报刊诗话涉及的内容,也几乎涵盖了近代文学所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复古与革新的消长,文学内部的整合与裂变,新体诗与旧体诗的论争等,颇具近代诗学批评的新质。李德强著的《近代报刊诗话研究(1870-1919)》是在掌握原始文献资料基础上,对1870年至1919年间近代报刊诗话
本丛编共10辑,收录元明清入台、在台文人诗文集36种。是对台湾古代一批有影响力的文人、官员文集所做的大型文献整理。其诗其文从多角度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本土的社会历史及人文风貌,体现与祖国大陆水乳相溶的文化血缘关系。所有古籍原稿、刻本均从闽台两地各图书馆及纪念馆搜罗而来,且多未刊刻出版。此次出版,系在两岸各地馆藏家藏原稿、刻本的基础上,由海峡两岸学者对照文献的多种版本校订整理而成。 第六辑收录文献包括:《偷闲录(陈维英)、《观海集/海音诗》(刘家谋)、《石兰山馆遗稿》(施琼芳)、《宛羽堂诗钞》(徐一鹗)。
罗家祥主编的《华中国学(2016年春之卷总第6卷)/国学研究丛书》是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主持编辑的大型学术集刊,内容包括政治史、学术史、思想史、哲学史、社会史、古文字学及古典文学等国学研究的各个分支,涵盖了历史学、文学、哲学、语言学等四个学科,集中展现了海内外国学研究的部分 学术成果。所选文章多立足学术前沿,注重新材料的发掘和新方法的运用,展现新视角、发明新观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国学研究领域的 水平。 本书主要面向科学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也适用于广大文史爱好者。
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人心,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也发生相应转变。随着当时传媒的兴起与普及,报刊诗话得以产生与传播。报刊诗话以近代报刊为载体,以清末民初诗人群为主要批评对象,兼及古今中外,它既具古代诗话的诗学思路,又有近代的通变眼光。故而,它是近代文学复古与革新相碰撞、中国文化与异域文明相融合的产物,并在近代传媒刺激下繁盛一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态,报刊诗话呈现出明显的“喜新恋旧”时代烙印;同时,报刊诗话涉及的内容,也几乎涵盖了近代文学所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复古与革新的消长,文学内部的整合与裂变,新体诗与旧体诗的论争等,颇具近代诗学批评的新质。李德强著的《近代报刊诗话研究(1870-1919)》是在掌握原始文献资料基础上,对1870年至1919年间近代报刊诗话
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人心,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也发生相应转变。随着当时传媒的兴起与普及,报刊诗话得以产生与传播。报刊诗话以近代报刊为载体,以清末民初诗人群为主要批评对象,兼及古今中外,它既具古代诗话的诗学思路,又有近代的通变眼光。故而,它是近代文学复古与革新相碰撞、中国文化与异域文明相融合的产物,并在近代传媒刺激下繁盛一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态,报刊诗话呈现出明显的“喜新恋旧”时代烙印;同时,报刊诗话涉及的内容,也几乎涵盖了近代文学所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复古与革新的消长,文学内部的整合与裂变,新体诗与旧体诗的论争等,颇具近代诗学批评的新质。李德强著的《近代报刊诗话研究(1870-1919)》是在掌握原始文献资料基础上,对1870年至1919年间近代报刊诗话
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人心,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也发生相应转变。随着当时传媒的兴起与普及,报刊诗话得以产生与传播。报刊诗话以近代报刊为载体,以清末民初诗人群为主要批评对象,兼及古今中外,它既具古代诗话的诗学思路,又有近代的通变眼光。故而,它是近代文学复古与革新相碰撞、中国文化与异域文明相融合的产物,并在近代传媒刺激下繁盛一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态,报刊诗话呈现出明显的“喜新恋旧”时代烙印;同时,报刊诗话涉及的内容,也几乎涵盖了近代文学所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复古与革新的消长,文学内部的整合与裂变,新体诗与旧体诗的论争等,颇具近代诗学批评的新质。李德强著的《近代报刊诗话研究(1870-1919)》是在掌握原始文献资料基础上,对1870年至1919年间近代报刊诗话
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人心,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也发生相应转变。随着当时传媒的兴起与普及,报刊诗话得以产生与传播。报刊诗话以近代报刊为载体,以清末民初诗人群为主要批评对象,兼及古今中外,它既具古代诗话的诗学思路,又有近代的通变眼光。故而,它是近代文学复古与革新相碰撞、中国文化与异域文明相融合的产物,并在近代传媒刺激下繁盛一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态,报刊诗话呈现出明显的“喜新恋旧”时代烙印;同时,报刊诗话涉及的内容,也几乎涵盖了近代文学所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复古与革新的消长,文学内部的整合与裂变,新体诗与旧体诗的论争等,颇具近代诗学批评的新质。李德强著的《近代报刊诗话研究(1870-1919)》是在掌握原始文献资料基础上,对1870年至1919年间近代报刊诗话
《农桑辑要》由(元)司农司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