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章指出,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本书所收三种蒙学著作,都是古代启蒙教育中较有影响的著作。《弟子规》中的内容主要是教导儿童怎样学习、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内容简明通俗、浅显易懂,《弟子职》记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近今之 学生守则 。《弟子职》是一份非常真实、非常完整、非常宝贵的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教育史的文献。《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理解,本书对所收三种启蒙教育读物的章、节、段落和语句大意作了简要的讲解和翻译,对个别生僻字和古今意义区别较大的字词作了必要的注释。
这是语言学家朱星的一部史学评论作品,全面解析中国皇帝制度。关于帝王名号的释义,皇帝的产生过程,皇帝*的四种特权和四种欲望,皇帝的阴谋诡计——帝王术,等等内容都一一谈到,并进而提出皇帝是人民的灾难、多数皇帝不得好死的观点,后还评析了七个值得纪念的中国皇帝。全书史实严谨,评析深刻,文字口语化,好读易懂,对于久受帝王思想熏染的中国人来说,不啻于一支清醒剂。
《信睿》6月号封面主题为“我们怎么说话”,作者崔卫平\张永智\邱华栋\张颐武\李多钰等,各自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他们对公开场合和公共平台“言说”、争辩与对待不同观点态度的看法。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的版图上拥有重要位置。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具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名人、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悠远厚重的历史底蕴为湖北文化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独特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荆楚文化丛书 胜迹系列:荆楚名楼揽胜》首次对荆楚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堪称湖北历史文化研究与普及的鸿篇巨著。期望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通过阅读和学习《荆楚文化丛书 胜迹系列:荆楚名楼揽胜》,从湖北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奋力投身建设文化强省的伟大实践!
《信睿》7-8月号封面主题为“表演社会”,作者郭小聪\沈双\梁文道\张天蔚\柯裕芬\讴歌等,各自从不同的视角表达了他们对生活中存在的仪式和表演机现象与机制的看法。
李作应编著的《歌海捞珠(上)》是长期工作在民族文化线的专家学者,经过近30年精心收集、整理汇编而成的广西经典山歌集。其内容涉及农事生产、日常生活、为人处世、谈情说爱等。此书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劝导人们勤劳生产,踏实做人,践行孝顺、善良、忠诚等伦理道德。全书内容分为三月歌、情歌、世事歌三大部分,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族山歌形式收集整理,尽量保留壮族山歌的音韵,及山歌的原汁原味,从生活、生产中的琐事、小事叹唱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劝诫世人行善守德的目的。本书将所有收录整理的山歌全部翻译成拼音壮文,用壮汉对译的形式编排,更利于壮族地区民间读者的阅读和文化的传承。
《信睿》9月号封面话题为“我们是谁”,作者葛兆光\陈众议\陈伟信\蒋友柏\陈希我等,各自从不同的视角表达了他们对全球化进程中和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有关身份认证的观点和看法。
在中华民族光辉而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中,俗文化占有十分重宴的地位。它不仅是雅文化不可缺少的伴侣,而且具有自身独立的社会价值。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与雅文化一起描绘着中华民族的形象,铸造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而在其表现形态上,俗文化则更显露出新鲜、明朗、生动、活跃的气质。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从这个角度看,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发扬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吕继祥*的《沐浴趣话/中国俗文化丛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本书讲述了沐浴是一种既有宗教性又有世俗性的世界性习俗。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沐浴历史的国度,在沐浴方面,或澡身或洁心,意义不同,仪式有别,方法各异,这就形成了绚丽多姿的华夏沐浴文化。
《习俗篇》从饮食起居、节庆活动、婚丧嫁娶、香市庙会、民间娱乐和杭州方言6个方面记叙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杭州民间习俗。这些习俗中,有不少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也有不少因社会发展、变迁等各种原因已不复存在。正是这种富有杭州特色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勤劳、友善、朴实、睿智的杭州民风和杭州的名城风貌。本篇记述的习俗地域以杭州主城区( 老杭州 )为中心,有部分涉及到郊县(市、区),读后使人感到亲切并能从中受到启迪。
《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西学东渐记》是容闳的一部代表作著作,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公认的重要地位。作者在书中回顾了自己六十多年以“西学东渐”之志,寻“维新中国”之路,却屡遭曲折磨难的生命历程。《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西学东渐记》源自作者予1909年在美国推出的英文自传《MyLife in China America》,它后由徐凤石、恽铁樵等于1915年翻译成中文,并命名为《西学东渐记》。《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西学东渐记》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出版。
本书系共12册,通过文化典籍(原文选读、文意疏通、义理揭示)、文化倾听(阐述所选句段的文化价值)、文化传递(传递优秀的文化信息)、文化感悟(启发学生读后思考)等栏目来全面阐释这些主题,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感悟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从中认真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此来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认同和爱国精神,为中华学子的精神成人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