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余秋雨先生面向普通公众讲授的中国文化通识课。 中国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写作的主线,数十年来他独立完成了从空间、时间、人格、美学等维度梳理中国文化的工作。如果说成为几代人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文化苦旅》是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就是总结。 在书中,余秋雨先生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 以心带史 的感性方式激活远去的历史,以中外对照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真正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突破了常识性和常规化。在书中,他讲解50余位改变中国的文化人物,解读20余部铸就民族性格的原典著作;追索数千年文化史,确认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放眼四大古文明,反思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开列记忆篇目,释译经典文本;将中国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宗教等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共享给读者。
一代文豪苏东坡,是个琴棋书画诗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论起东坡的生活趣味,多谈起他的美食与酒,而对东坡在饮茶一道上的品位与情趣,少有谈及。其实苏东坡爱茶爱得紧,对茶叶、用水、茶器、同饮之人都很讲究。茶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苏轼的诗词文章中也处处有茶的身影。苏东坡的茶生活,也是宋代茶文化发展繁荣、宋人生活美学的一面镜子。 知名茶文化学者周重林,细细梳理了苏东坡与茶相关的50余篇诗、词、文章,辅以权威注释、白话翻译,细细钩沉出一个精细、闲雅、清欢、充满人情味的东坡茶世界。以茶喻人,最重要的是 清白 ;以茶喻生活,最佳的滋味是 清欢 。
晚明年代,群星璀璨,张岱无疑是其中最明亮耀眼的那一颗。三百多年后,以半生遍读其著作、深受其影响的老桥,潜心追寻张岱的美学世界,从行旅、美食、戏曲等九个维度叙述、追忆张岱的日常生活。通过刻画张岱的人生经历,指出张岱美学观念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五十岁之前身居世家的优渥安逸,到清兵入关、绍兴沦陷后的颠沛流离,归隐山林后潜心著述,终臻化境。让我们跟随老桥,沿着张岱昔日的足迹,踏西湖雪,沐秦淮月,擎龙山灯,过金山夜 在湖山之间,缓步穿行,逐一领略张岱传奇一生的绝美风景。
《寻隐日本》是日本美学大家白洲正子的代表作。她漫步于近江、京都、大和、越前的隐匿秘境,深受古典之美和居于其中的人们悠然脱俗之魂触动,写下了这本随笔文集。 本书初版于 1969 年,时值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心变得浮躁,而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变得随波逐流:人们一窝蜂的挤向所谓景点,踩点式地观光,并不太在意眼前的风景和背后的文化。有感于此,白洲正子与《艺术新潮》编辑部合作,展开了这段为期两年、轰动一时的《寻隐日本》之旅。 在这本书中,白洲正子走进了一个被自然、历史和信仰守护的神秘世界。她走遍吉野、葛城、伊贺、越前、滋贺等地,拜访尚未被世俗惊扰的古老村庄、神社古寺,探访山河风景,聆听自然的细述,淡然讲述日本的历史、传承与风俗。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游记文集,而是只有身兼能乐演员、古董鉴
启功先生诗词讲记。介绍汉魏六朝诗、初唐诗、盛唐诗、中晚唐诗、明清诗、清代子弟书,鉴赏《诗经》《饮马长城窟行》《敕勒歌》《落花诗》《临江仙》《圆圆曲》《忆真妃》《东海渔歌》 一本书领悟古典诗词之美。
我们生活的世纪脱胎于二十世纪,正如一道黑烟从石油大火中升起。 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克莱夫 詹姆斯用了四十年时间完成《文化失忆》,一部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 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 ,由百篇历史人物评论组成,除了那些醒目的路标式人物,更多的是被留存在遗忘边缘的名字。二十世纪几次大灾难历尽生死存亡,无数人消失在晦暗的断裂中,更多不合时宜的事实经过筛选淬炼,重组为我们所知的历史。詹姆斯提醒人们,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本书试图召回、感知和审视二十世纪动荡的精神生活,捕捉 一场盛大对话的边角 ,以此抵抗遗忘,并重新建立联结。 詹姆斯通晓七种语言,贯通哲学、历史、政治和艺术,打磨出一份警句频出的现代文明
《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通过对国画历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如钱选、石涛、倪瓒、八大、马远、陈洪绶、夏圭、法常等画家及其画作的介绍,将这些国画作者的人生经历、境界和追求揭示出来,同时在介绍过程中将自己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诉诸笔端,读来颇令人感怀。全书文字优美,意境高远,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横溢的才气及深刻的人文情怀。
本书是奢侈品文化撰稿人李菲的自选集,四十篇文章依Attitude、手表、珠宝文化三大线索展开,是一本高格调、有趣有料的时尚文化随笔集。作者以诸多一手体验和审美体悟,融入自己对历史、艺术、设计、文化等的深厚理解,融汇成别具特色的奢侈品 观看之道 ,带领读者了解奢侈品的历史和特点、探讨审美的变迁,也风趣、辛辣地表达自己对待奢侈品的态度。
狗和猫为什么关系不好?野猪和蝮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人和其他动物的寿命是如何决定的? 让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为之惊叹的知识巨匠南方熊楠,他以传统生肖动物为对象,以古今中外的典籍传说为引子,以独一无二、天马行空的文字为工具,把壮观惊人的知识全景铺开展示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体会到一种畅游在浩瀚知识海洋中的快感。 历时十年,南方熊楠完成了这部集大成之作,却也因为后没能面世的关于 牛 的描写而成为日本学界津津乐道的未解之谜。
海南,是我国的育种圣地。目前,全国每年有逾8000名科技人员在海南从事南繁育制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近三万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占到全国审定新品种的70%以上。 60多年来,以袁隆平、吴明珠、颜龙安、谢华安、李登海、郭三堆等为代表的南繁人以 艰苦卓绝、拼搏进取、创新创业、求真务实 的南繁精神,创造了多项种业奇迹,筑牢了中国饭碗坚实的底座。 为了创作此书,作者深入北京、湖南、湖北、新疆、河南、海南等多地采访,历时近三年,行程三万公里,采访近百人,饱含深情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南繁故事以及南繁人的家国情怀
北师大博士生导师启功写给大众的国学文化通识课。北京民间有一句谚语,批评知识不足、发言错误的人: 他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 启功借用这个谚语,称那些最浅近、最常见的知识为 猪跑学 。本书为启功的 猪跑学 讲记:文学源流、思想变迁、文化艺术、典籍巨著是怎么回事,《论语》《千字文》《红楼梦》该怎样去读 寻觅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的根脉,一本书读遍文史哲艺。
本书以短小精悍、雅俗共赏、轻松活泼的文笔,配合精美图片,通过津菜源起 八大成 、吃鱼吃虾天津为家、大直沽美酒飘香、卫青萝卜金不换、津津有味 四大扒 、南卤滋味北飘来、茄子菜忆往、炒麻豆腐、档次三六九等、河蟹 专家 、细说锅贴、六六大寿添块肉、京人来津爱食鲜、 武吃 涮羊肉、一斤约俩大对虾等,向读者讲述昔日的美食故事。由国庆多年来致力于天津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尤其是其对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并取得了斐然的成果。这本专著可以说是地域文化和饮食文化 杂交 的产物,作者对这两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现实体味,因此笔下游刃有余,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都通过文字变得生动而有趣,使书稿长文短章都十分耐读,令人咀嚼回味,引人馋涎欲滴。
本书聚焦近代上海茶馆,运用报刊、笔记、指南书、竹枝词、图像、小说等多样资料,呈现茶馆在都市化进程快、中西交汇激烈的上海城市中所拥有的丰富而独特的面貌,展示茶馆空间与都市社会、文化之间的交织互动,以及茶馆空间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启功先生中国画讲记,讲述唐、宋、辽、金、元、明、清历代名画:《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匡庐图》《潇湘图》《小寒林图》《溪山行旅图》《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龙袖骄民图》《富春山居图》《楝亭图咏》卷 一本书读懂名画之美。
作者选择了从童年到当下与自己发生联系的十座城:富顺、成都、广州、北京、天津、高邮、南京、上海、西安、合肥,阅读它们,思考它们。熟悉的街头、生活趣闻、文献档案揭开城市的过往,拼贴出一幅幅生动的城市图景,不经意地抖落出一个人、一条街、一段历史。作者举重若轻又妙趣盎然的笔调,让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产生共鸣,同时一座座城市的样貌、性格、味道都变得活灵活现。
1996 年 10 月 1日,一个名为 电影 101 工作室 的影迷社团在上海成立,初社团成员仅有七人,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种与电影相关的活动,包括小规模包场放映、 自行制作印刷影评杂志等等,活动经费源自主要成员为媒体写稿的稿费。在 2000 年前后,发展壮大成拥有全国近千名会员的国内有知名度的大型影迷社团。2016 年,将迎来电影 101 工作室成立 20 周年,电影 101 工作室成员有意通过图书的方式,对电影 101 工作室过去的历程进行回顾。既可以为 1990 年代至新千年初的前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迷影文化做一次完整的梳理,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 也对于新一代的影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集中汇集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和策展人徐鸢(妖灵妖)、《冰河追凶》的制片人平辉、利欧元力影业总裁杨璐、克顿影视副总裁的杨一敏、独立书店 2666 的创办人刘磊、《韩
本套书为台湾作家蔡适任定居撒哈拉,用在地视眼观察和研究沙漠后写就的关于沙漠风俗、风物、现状、历史等的记录之书,分为《沙漠化为一口井》和《人在撒哈拉》两本。 《沙漠化为一口井》本书以作者旅居摩洛哥,前往西撒哈拉工作和旅行期间的见闻为素材,以作家三毛关于撒哈拉沙漠的作品为对照,通过对作者与西撒哈拉土著撒拉威人的交往、撒拉威人对自己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态度等的叙述与记录,表现了西撒哈拉独特而充满魅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风物、传统民俗,介绍了西撒哈拉的历史,并追踪三毛在西撒哈拉的生活遗迹和生命历程,讲述了不同于三毛深情绮丽的人生与文学传奇的,具有在地观点、田野深度和独特女性视角的现代沙漠故事,其间渗透着作者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人在撒哈拉》主要以作者定居摩洛哥的梅如卡后,前往
本书基于2020年11月在北师大图书馆为纪念陈垣诞辰140周年而举办的陈垣及其友朋弟子学术手稿、往来书札及书画作品展。该展览陈列展品数十件,囊括了学术作品、来往书札、书画作品、师友题名四个方面的内容。学术作品包含陈垣《通鉴胡注表微》稿本、《建康实录》题跋本、《元西域人华化考》签名本、柴德赓《陈垣著作编目目录》稿本、《鲒埼亭集谢三宾考》稿本、《书目答问补正》批注本、刘乃和硕士学位论文《三国演义与正史》稿本等,均为手泽珍品,价值巨大。往来书札包含沈兼士、柴德赓、启功、刘乃和、周祖谟、余逊等人的手札,内容丰富,书法美观。书画作品包含陈垣、郭预衡、刘乃和、孙继祖等人书写的诗词立轴,台静农临苏东坡诗卷、沈兼士手书对联、启功的多幅画作。师友题名录包含《青峰草堂师友墨缘》《辅仁大学1948年返校同人题名
《群星灿烂的年代》是俄国作家伊 伊 巴纳耶夫的一部文学回忆录,巴纳耶夫出生于十九世纪初期,活跃于十九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的俄罗斯文坛,这一时期,正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星光璀璨的 黄金时代 ,普希金、莱蒙托夫、赫尔岑、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都在这一时期在文坛盛名远扬或崭露头角,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先进知识分子也在这一时期确立了革命民主主义观点,倡导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巴纳耶夫处于这一时期的文学圈子中心,同他们关系密切,十分熟悉,通过回忆与这些文学家及知识分子的交往,向我们还原了那个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的文坛日常,也记述了这些文学大师们不为人知的生活及创作细节。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宫博物院的各类文物藏品里均能得到印证。紫禁城有丰富的文物收藏,这些文物所体现的是中国艺术的高水平。例如建筑艺术体现中国传统砖木结构的鲜明特点,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砖石结构建筑;绘画艺术往往表现人们内心世界而具有民族特色,不同于西方的油画;书法艺术作为深奥的艺术形式,在全世界从没有的:瓷器、珐琅器等制造技术,玉雕、木雕、石雕等雕刻艺术,体现东方文化的审美特点;戏剧和音乐文物也都展现出很高的民族文化艺术境界。自古“得人者兴”,故宫古建筑的维修保护、故宫文物藏品的保管展陈、故宫学的研究弘扬都离不开一代代“故宫人”的努力付出,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离不开公众共同担起的保护遗
建国70周年大庆之际,央广文艺之声准备推出一档节目,通过讲述10处文化地标的70年发展变化,展现70年来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在制作节目的同时,文艺之声也联合图书。书中选取了10个我国文化领域*代表性的 文化地标 ,如国家图书馆、首都剧场、天桥剧场、中山音乐堂、北京展览馆、工人体育馆、长安大戏院、首都电影院、自然博物馆、北海公园等,这10个文化 文化地标 ,见证了我国在出版、话剧、歌剧、美术、音乐等多个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成果。本项目的内容中,细致解读了 地标 们的前世今生,邀请与之一起成长的员工、市民来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文化故事。通过一处处建筑的历史变迁,一次次文化活动的辉煌回顾,一位位百姓的亲身感受,以小见大,贴近生活,真切而深入地展现中国人民70年来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建国以来,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