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里是中国》从自然之美的角度,讲述中国广阔地域和很好风景,《这里是中国2》从建设之力的角度,讲述百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那么《这里是中国3》便是从文明之脉的角度,史诗般地讲述正在或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200亿中国人的精神皈依——家园。可以说,《这里是中国3》是一个以“人”为母题来讲述,关于“我们的家园、城池、文明创造与华夏精神”的故事。全书以一万年为时间尺度,以古建文化为线索,讲述960万平方千米不同地理空间上的人们,如何用智慧缔造了独属于自己的非凡家园,从此瓜瓞绵延、赓续万年。其间,对有地理、经济、文化坐标意义的地域、省份、城市勾其貌,爬其根,理其文。通过原创摄影图片及充满情感温度的文字,描绘中国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文景观和文化符号,让读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对中华文
九卷用笔画出来的故宫《紫禁城100》全书共分九卷--俯仰山川形胜,看“悠悠天下事”,看帝王种种,如何“隆重其事”,有“家事国事”、宫娥、心灵,都“事事关心”……每一卷的图像,都是作者赵广超及其团队对这座皇宫的十载感情、几年苦工,化作每一座宫殿的结构肌理,每一片的光影颜色,与读者一起走进这座道不尽、说不完的大皇宫。
《香乘》一书是明末淮海(今江苏扬州)学者、香学家周嘉胄穷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也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 周嘉胄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搜集整理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可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之作。更弥足珍贵的是,在《香乘》还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这些香方在今天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可以不断发掘实践的宝库和源泉。
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次,我们用小说打开中国!百年来,1902—1916,总被忽略的“晚清时期”;1917—1941,总被说起的“五四
92派领军企业家陈东升积淀30年商业智慧首次公开,全面分享泰康保险集团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略制胜背后的底层逻辑、价值取向以及方法论。 从中国嘉德到泰康,从一介书生到一个好的董事长再到成熟的CEO,作者一路摸索、学习、成长,经历了不少挫折,也有很多收获和思考。他最深的体会就是,战略决定一切,战略聚焦就是最大的效率,所有领域都要围绕战略,所有资源都要服从战略。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定位、战略、治理结构、执行、风险、创新、价值观等七个方面,对其战略思想框架与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总结,有理论、有案例、有方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反思,既宏观,又具体,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投资人以及任何想成事的人都可以在其中得到借鉴与启示。 作者认为,中国企业家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市
十位复旦大学名家,以中国文化史十大经典主题为脉络,解读3000人文经典,讲述3000文化传承:邵毅平讲《诗经》,傅杰讲《论语》和《孟子》,陈引驰讲《老子》和《庄子》,陈正宏讲《史记》,仇鹿鸣讲《世说新语》,汪涌豪讲“唐诗”,侯体健讲“宋词”,姜鹏讲《资治通鉴》,吴震讲《传习录》,郜元宝讲《红楼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你打开经典之门,带你领略3000年人文经典之美。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儒家到道家,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千年不断。自先秦开始,这些经典滋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值得每一个人认真了解和感受。
《你好,中国》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而策划实施的大型多媒体文化项目、该项目选取了100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汉语词汇,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你好,中国》围绕这100个词汇,制作出四种不同媒体形态的产品,即:100集电视系列片、100集广播教学节目、100篇短文组成的图书,以及集纳了以上三种产品的《你好,中国》官方网站。 在整个俄罗斯“汉语年”期间,《你好,中国》多媒体产品通过多家俄罗斯的*电视、广播、平面与网络主流媒体,高频次、大范围地呈现给俄罗斯受众,受到广泛好评。
本书是邸叙然作品集收录了邸叙然文集、小品、话剧、儿童剧等多部剧本,内容严肃,表明作者对生活的尊重、热爱、责任乃至干预,由反映生活到干预生活,是邸叙然很宝贵的创作品格。本书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敏感、洞察
《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全书70余万字,分上下卷。上卷“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共十三章,全面探讨乾隆朝文人戏曲的文化生态、作家情况、创作心态、剧作题材、剧本体制、叙事艺术及舞台艺术等内容,并对唐英、蒋士
本书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旨在通过搜集、翻译、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墓葬文化遗产情况,以墓葬文化的概念入手,通过其葬式、葬法、葬俗、陪葬品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因素,展现中华文明与中国周边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及其遗产,并通过墓葬文化遗产名录与谱系的撰写最终集结成书,向大众展示这一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让遗产和文物说话,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本项目丛书共分4卷,即北亚卷、中亚卷、东北亚卷、南亚东南亚卷,本书为东北亚卷。作者团队在负责的区域内以距今5000年至民国时期为时间范围,按年代、级别、族属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墓葬(高等级墓葬和一般平民墓葬均有),收集其葬式、葬俗、风格、陪葬品中包含中国文化因素的材料(包括在当地搜集到的资料和国内外已出版、发表
本书围绕“3 1”主题创编,每册12个语言训练 4个戏剧活动,通过基本功、快乐朗读、绕口令、快板、古诗、诗歌、故事表演、手指游戏、相声、双簧、童话剧、小主持、主持词、三句半、演说家等内容形式,提高孩子
本书揭示了什么是“文”,什么是“化”;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教育”。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就是通过修身求真,达到身国内文明,以期实现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济世效用。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与智能教育范畴的“文明”与“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通过修身内求的慧性教育方可实现。 民族的实力看文化,民族的生机在教育,道德是智慧和创造力的土壤。文明的开创和文化的复兴,离不开教育的正确应用。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修身求真的内文明历史,通过心身的内文明而创造社会的外文明,实现内文明是提升智慧和创造力的根本。 本书分为龙文化文明教育篇和龙文化修身理法篇(上下),通过层层深入的论证,深刻指出:只有运用黄老学说的全民道德教育思想和慧性教育模式,才能解决现代社会教育的痼疾,再创崭新的文
戏,何以中国?作者认为,戏,是诗、词之后“最中国”的抒情方式,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本真意义上的中国戏,要从中国戏(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可追寻处(可听、可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