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卷用笔画出来的故宫《紫禁城100》全书共分九卷--俯仰山川形胜,看“悠悠天下事”,看帝王种种,如何“隆重其事”,有“家事国事”、宫娥、心灵,都“事事关心”……每一卷的图像,都是作者赵广超及其团队对这座皇宫的十载感情、几年苦工,化作每一座宫殿的结构肌理,每一片的光影颜色,与读者一起走进这座道不尽、说不完的大皇宫。
《古书隐楼藏书》是闵一得集其所得丹法秘传和道门理念而成,分内外两编。外编名《金盖心灯》,叙述了全真龙门及金盖山的道统和心法的传续。内编即《古书隐楼藏书》,收录性命炼养秘书二十余种。光绪间,又补入遗作《还源篇阐微》和其弟子薛阳桂的《梅华问答编》。沿袭此丛书编撰之意,汇编本收入闵一得欲刻未能刻的部分典籍,也补入其弟子的道法传续作品,并附编若干相关资料(如《心印集经》),使之成为闵一得的文献全集。从丹道史看,闵一得无疑是重量级的人物。他不仅将道门律、法、宗、教融为一体,还开龙门方便法门,他将各种丹术的进境用玄关一窍统合,从而会通道与术,他倡导的医世之学,传承着道家修身济物的梦想。然而,他传出的丹法秘诀和道门理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者也少,其基础文献也待完善。因此,汇编《古书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特别珍藏版套装内含: 1、《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珍藏版1册 2、“行走的力量”纪录片《行藏?power to go》DVD 1张 3、陈坤独家珍藏海报1张 4、“行走的力量”纪念明信片(折叠装共5张) 5、“行走的力量”纪念徽章1枚 回到行走西藏的日日夜夜。成长的阵痛,路途的坎坷,今天,我们再次出发。 简体平装版2012年1月6日于北京发布,繁体中文版7月19日于香港发布。已赢得两岸三地数百万读者好评如潮。
《中国荷文化史》是一部研究我国荷花文化发展的著作。本书着重论述了我国荷花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背景及特点。荷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中国的荷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除观赏外,荷花在食饮、药用、保健、纺织、仿生、园林造景,及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也具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其内涵丰富,深奥精微,在我国花文化宝库中特色独占。本书作者倾注多年的心血和精力收集整理荷文化史料,系统梳理了荷文化的发源、演变和发展,对荷花在文学、绘画、工艺、食饮、药用、宗教、园艺、园林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均作了较详细的陈述,在浩瀚如烟的荷文化资料中,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撰写成册。本书正文部分由8章构成,即绪论,史前(新石器时代)为荷文化滥觞期,夏、商、周为荷文化生成期,秦、汉及魏、晋、南北朝为荷文化初盛期,隋
本书将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纳入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结合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社会理论研究的成果,为当前的认同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
《中国京剧尚派精品剧目集成》,就是尚派一团火精神传承的结晶。主要整理者是几位"80后、90后",他们是82岁的京胡演奏家王君笙先生,86岁的小生名家王筠蘅先生,90高龄的尚派弟子王君青先生,81岁的不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天文历法》以物质文化遗存为点和面,以中国发展进程为线,运用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天文历法的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力求图文并茂,旨在透过物质文化遗存的演变规律和它们身上折射的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各种信息,揭示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弥补中国历史研究只重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而轻视物质文明历史的不足,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本书是邸叙然作品集收录了邸叙然文集、小品、话剧、儿童剧等多部剧本,内容严肃,表明作者对生活的尊重、热爱、责任乃至干预,由反映生活到干预生活,是邸叙然很宝贵的创作品格。本书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敏感、洞察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专史系列中的一卷,以时间为线索,对各历史时期的玻璃器进行分期,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研究不同时期的冶炼技术、玻璃器的工艺和形制等,并探讨玻璃器所代表或反映的各时期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信息,深入揭示各时期的玻璃器及社会文化。作为研究玻璃器的专着,本书更多地是从考古资料出发,从物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问题。全书分时期进行研究,对每个时期的玻璃器进行详细的类型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冶炼技术、社会文化等。
美丽的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创造出无数瑰丽的奇景,数千年的文明谱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山的巍峨,水的磅礴,村镇的静谧,城市的跃动,历史的悠远,四方的美景吸引着人们从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抽身。从白雪皑皑的北国林海,到椰林斜阳的南国海滨;从气势如虹的江河飞瀑,到摩云屹立的雪山冰峰;从晨雾中桨声欸乃的水乡古镇,到黄昏时炊烟袅袅的山问小村;从霓虹闪烁的现代都市,到穿越历史的幽远古城;从石刻精美的帝陵石窟,到殿宇辉煌的宫苑禅林,美丽的风景有多远,人们追寻美景的步伐就会走多远。 旅行,正日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种私人习惯和生活方式。一段旅程,就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一段旅程,就是一首动听的笙歌;一段旅程,就是一本精美的书籍。一本理想的旅游地理图书,
《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全书70余万字,分上下卷。上卷“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共十三章,全面探讨乾隆朝文人戏曲的文化生态、作家情况、创作心态、剧作题材、剧本体制、叙事艺术及舞台艺术等内容,并对唐英、蒋士
《风水景观——风水林的文化解读(第2版)》 凤水林是风水意识的产物,是古代中国人基于培护风水的目的而进行栽种或自然保护的片林,是风水景观的主要构成。本书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全国各地著名风水地的风水林景观,从文化学、文化史学、哲学、民俗学、地理学、生态学、林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解读风水林产生、起源、价值、类型和文化意蕴的著作,填补了凤水理论研究的空白。本书图文并茂,融学术性、知识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对历史、地理、林学、生态、园林、环境、艺术、美学、文化、民俗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适合于社会大众的学术读物。
全书分为四卷,尝试展现一部相对完整的上海教育历史。论述的时段始于远古,终于2002年。未将上海教育的历史书写至当下的缘由,是希望让历史有一些沉淀,让还在进展的事业有一个相对的结果,可能会 容易把握和评说。四卷的分段: 卷为古代至辛亥革命,第二卷为民国建立至1949年,第三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6年,第四卷为1976年至2002年,分别由王伦信、黄书光、蒋纯焦、金忠明负责编写。原计划古代部分单独成卷,但因史料不足的缘故,单独成卷显得与其他四卷相比篇幅失衡,遂将古代部分合并于 卷。四卷书的内容安排似乎显出我们对上海教育历史的把握有些厚今薄古,但这确实可以反映上海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