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部从大传统多维视角解读儒家*经《论语》的学术著作,由我国文学人类学派领军学者叶舒宪和萧兵合著。以《论语》为研究对象,使用文化人类学的多维研究方法,在大传统视野下提出了一些解读《论语》的新认识和新思路。 导论 部分通过训释 学 与 习 、 论 与 语 、 觉 与 效 、 仁 与 智 、 礼 与 体 、 政 与 名 等核心概念,提出有关《论语》与华夏口传文化渊源的关系、儒家的神话学等新颖观念,发掘孔子思想的精华。 本论 部分围绕一系列从《论语》生发出的问题作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如: 仁 属于 爱感文化 ,却又不是 爱人民 爱一切人 ; 民本 不同于 人本 ,二者却可以相结合; 中 意味着人 攻治 而不是 攻灭 异端; 礼 来源于 两种生产 的分类、分食、分工和分配,成为社会秩序、行为规范、 艺术生存 的集萃,并且异化为思想和行为的 桎梏
《姓名论》在理论层面上有突破,提出连名制中父名与子名的前后位置,*初取决于有关语言的名词性修饰语对于中心词的位置的新见解,以及形式与内容、区分与整合是姓名发展的内部规律的新理论。《姓名论》材料丰富,论据充足,行文严谨,是国内外不多见的一本专著。本著作在开拓姓名学研究新领域、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填补了空白。本著作不以罗列姓名材料为目的,而是力图在姓名学理论上有所突破,提出了“形式与内容”、“区分和整合”为姓名发展的内部规律的见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13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了汪玉凯、谢春涛、孙立平、孟繁华、鲍尔吉·原野、白燕升、王宁、陈蔚、樊明武、朱锋、欧阳自远、张碧辉、蒋佩蓉、张燕生、迟福林、于平、黄朴民、曾仕强等多位名家大儒举办了88场讲座,从讲座文稿中精选出44篇整理编辑成本书,内容包括改革创新·中国梦、生态环境·美丽中国、文学·艺术、军事·科学、教育·励志、法律·经济、深圳学派·社会民生、传统文化·养生等多个系列。
旗袍,作为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是我国的民族服装,是几代手工艺人的智慧结晶,是集我国服饰工艺、美学之艺术大成,蕴含着我国悠久的特色传统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论,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亦是最为当今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旗袍不仅拥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更是传统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例证与产物。本书以翔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旗袍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了解面料、纹样与色彩的选择,领略旗袍完整的制作工艺与文化符号。
本书以北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传》十八卷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并将历代多位学者对《山海经》的注释研究作了梳理整理,汇集为一册。从形式上说,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以集释形式出现的《山海经》整理版本,它为后人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山海经》提供了极大的阅读和对比上的方便。从版本上说,本书以宋本为底本,对宋以后流传的多种版本作了较全面系统的校勘研究,纠正了诸多谬误,使本书成为《山海经》的很好校本,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从内容上说,本书第一次将历代《山海经》注释者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整理出来,并附以历代各种《前言》《后序》,让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山海经》成书及流传的学术背景,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不仅关乎心灵, 关乎现世人生,关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这个无常世界里的风云变幻。当然,都是陈坤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想法。 陈坤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里写了自己如何面对艰难,如何面对一夜成名,尤其是对于繁华的警惕,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