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人类需要一种更高的智慧去控制这把双刃剑。这种智慧是单纯的西方文化所不能胜任的,需要汲取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就是要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物质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在国家危难,全盘西化的滔滔浪潮冲击之下,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精神逐步失去了自我。如何复兴中华文化,如何将之与西方物质文明有机结合,在科技力量迅猛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这也是本书的旨意所在。
本书内容简介:这些无意间所形成的关切,当然是受这个时代所赐,但它并不足以提供多少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很难让后来者按图索骥,为思想探索定准方向。不过,如果这本集子聊可一读的话,充其量是因为它或许反映出这个时代、这一代人(或两代人)的某些普遍的精神症候而已。
《非遗学原理》是一部奠定非遗学理论基石的作品。非遗学是一个新学科,一个独立的学科。冯骥才是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开创者,更是倡导者和实践者。《非遗学原理》是他几十年非遗保护实践与思考的凝练。本书内容由多篇非遗学重磅理论文章构成,系统地梳理了非遗学科的缘起、立场,学科的使命与特征、工作方式等基础理论,阐述非遗学的独立性、学术本质,从元理论角度勾勒出非遗学独特而重要的学科样貌。本书为非遗学这一新学科的开山之作,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世界的非遗事业提供宝贵的中国智慧。
中央电视台确定跟着这本书让吉林走向世界,冯骥才先生说,这是东北文化的源头记录。全书共分为十五个篇章,分别为:穿过柳条边、东北渔猎史话、查干湖冬捕、走进渔猎部落、捕鱼的故事、神奇的渔猎工具、梁子捕鱼、冰槽子捕鱼、渔民的住宅、渔民的穿戴、渔猎习俗和禁忌、查干淖尔冬捕传奇、查干淖尔娘、千年的走向和大地镜头。真实而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渔猎部落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等。
本书汇集南怀瑾先生历年来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占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总计七十二篇。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经义、禅宗、密宗、健身、历史、其他等九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精深的阐述。内容叙及:古代文献,诸家学术,社会变迁,文史掌故,经世治学,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蕴,易学源流,佛经大义,禅宗语录,密教修行,兵法谋略,阴阳术数,瑜伽气功,保健养生,诗词歌赋,古文今译,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辞典雅,见识独特。
本套书由多位北大亚太研究院的名师学者共同撰写,是一套大家写给大家的中外文化交流通史读本。每位导师都着眼于自己的专攻领域,以严谨、科学的方法梳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演进,分析不同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多方面多层次发展情况,帮助读者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的概貌,把握其中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本套书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是中西方历史交流爱好者、学生、职场人士的不错读本。 本书作者通过仔细爬梳中国与越南、老挝的关系源头及早期经济文化联系、越南立国后中越两国经贸与文化关系的广泛发展、中越两国在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密切关系,历时与横向兼具,为我们勾画出和平、友好、互惠、高潮迭起的的中老、中越和中柬文化交流史。
对于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先生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 的必经途径,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朱光潜著的《朱光潜谈读书(剪纸漫画珍赏版)》收入的是先生关于读书治学的随笔,其中既有高屋建瓴的方法心得,亦有平易近人的亲身体悟。作者以行云流水、深入浅出的文字,传授读书方法,探寻书中佳妙,分享治学体悟,读之不但有益于提高阅读素养,还能感受到书是如何滋养、丰富、成就这位美学大师的。
在中国,有一种人,他们很难形容自己的故乡,也很难准确地将自己与某座城市产生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他们来自于一个城市不是城市、乡村不是乡村的所在。他们曾拥有自己的学校,自己的银行,自己的礼堂,自己的社会,似乎除了火葬场之外,应有尽有。 他们所存在的地方通常都有一个代号,或者是385信箱,或者是406信箱。他们的周围通常都是山,以及广袤的农村。他们在蛮荒之地拉小提琴,在不为人所知的地带唱俄语歌曲,并将视线牢牢地锁定在大山之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肩负崇高使命而来到这里。 他们是来自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三线人。四百万知识分子、技术骨干,以及随后衍生出的数千万三线后代,他们在崇山峻岭之间构筑了至少两代人的生活。长期以来,他们沉默不语,世界便不为人所知。
《四书五经》是中国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典籍,由《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总共九部儒家经典著作组成,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包括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四书五经》中所蕴含的文化因子是能够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不断进取的无穷力量。
统一战线工作是一门科学,它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有一整套非常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涉及到统一战线工作的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由北京统一战线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这套教材共分18册,既包含了近年来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一系列新的理论思想和政策措施,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北京市统一战线各个领域工作的基本情况,是多年来北京市统一战线实践经验的总结,凝聚了全市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的集体智慧,反映了北京市统一战线工作的成果。对于推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深入学习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
作者是苏黎世大学的欧洲民间文学首席教授。他将来自整个欧洲关于人体的消遣故事,医学报道,文学典故,格言俗语进行汇总,可以说是人体的传说,人体的历史,它充分展示了过去人们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身体,有关我们身体的图像和神话传说的来源,以及它们在现代所发生的复杂变化。书中讲述了过去人们对人体狂热的一面(对人体的迷信和心理状态)及现代的新的人体实践。本书既是一部人体的文化史,又是一个集引人入胜的趣文轶事和各种轰动事件于一体的故事宝库。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一直受人关注,除去作者的身世、书中人物的索隐之外,大观园的出处来历也是一个颇受瞩目的话题,引来了许多的兴趣和纷争,许多的闲言和絮语。几乎每一个关心过贾宝玉和那帮女孩子命运的人,都对这座院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都或深或浅地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大观园到底在哪里?早在1981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就出版过由顾平旦、曾保泉两位先生编纂的《大观园》一书,其中收录了近百年间关于大观园的言论20余万字,茅盾先生还专门为此题写了书名。正是其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编辑出版了《名家眼中的大观园》一书。文中摘选了百余年来纵论大观园的一些代表性的文章,同是增配了一些插图……
内衣就像通往女人身体和内心的花园小径,迂回、曲折、朦胧、欲说还休,也许一个女人说不清道不明内心真正的渴望,但她能把握住她所热爱的内衣,变换内衣着色造型的过程,可能就是她释放或者表达自己心灵的路程。
传统养生学典籍数量浩繁,有博大精深的专著,有精彩纷呈的单篇,更有难以计数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片断和格言;内容也很丰富,涉及调摄精神、顺应四时、生活起居、饮食凋理、房事调谐、劳动运动、气功调谐、经络穴位、药物调理、文体娱乐等方面,而且既有深奥玄妙的养生理论,也有方便实用的养生方法。本书着重突出以下六类内容:养生,顺时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房室养生,文娱养生。所选内容上自先秦,下迄明清,为各个历史时期养生学的精华,力求全面反映我国古代的养生学理论和实践能对读者朋友有的启发和借鉴。 养生方式多种多样,有养生、顺时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房室养生、文娱养生……这么多养生方法,你可能还是次听说吧。如果你对此感兴趣,想对它们有更多、更具体的了解,那就看看本书吧。
William B.Gudykunst是国际跨文化交际领域最享有盛誉的学者之一,著作等身,影响力深远。《跨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是他于 2003 年出版的著作。书中收集和总结了迄今为止有关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理论,并对所有这些理论进行科学地诠释和客观地评论。在书中, Gudykunst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指出了方向。他提醒我们,把文化当作理论上的解释变数,对文化差异加以诠释,是正确的。但是,文化这一理论变数不是的,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新形势下,研究者应开拓视野,广泛合作,研究各种新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本书作者潜心治学,对晚清人物和晚清金石书画颇有心得,所发表的学术成果深得同行赞许。本书是作者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书中所述既有幽谷般的深入,又有溪水似的浅出;既力求言人所未言,又不失叙史的整体性。阅读此书,时有如饮洞庭东山茶之感,对于走近晚清人物、了解晚清社会乃至晚清史研究的入门与深造,皆有帮助。
河流是缔造文明的血脉。横亘在东方大地上的黄河、长江,演奏了中华两河文明的交响曲。本书以黄河为经,以时间为纬,展示出黄河流域文明孕育和成长的基本面貌。在史前文明中,青海喇家树惨烈的洪水灾难,将人类童年时期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助展现无遗。进入少年阶段的夏商周,历时5年的断代工程为中华早期文明重新填写了一份 “履历表”。盗墓者遗漏的地下瑰宝——腾州前掌大商墓, 300年前的百科全书——甲骨文,使这一时期所特有的诡秘与个性张扬得以充分暴露。在青春勃发的大汉帝国,令人震惊的洛庄汉墓,堪与秦兵马俑媲美的汉阳陵,大保当汉墓中色彩鲜艳的画像砖,又让人耳濡目染两汉时代震撼人心的威严与节律。这之后还有沉稳大气而又多姿多彩的唐宋明清。从黄土高原上的盛唐遗韵,到中原故地上的文宋华彩,以及我们触手可及的明清胜迹
本书是“在北大昕讲座”书系的第二十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 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