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出版于1840年,是西方决斗这一习俗的全面而系统的记录。决斗源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制度,从15世纪末的西班牙开始,之后广泛盛行于西方上流社会。从此,决斗用的剑就成为整个欧洲贵族服饰的标准配饰。决斗之所以盛行,正如18世纪英国批评家塞缪尔 约翰逊所说: 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中,一次侮辱会被认为是严重的伤害。因而必须受到憎恨,或者甚至必须为此进行一次决斗。因为人们公认忍受这种侮辱而不进行决斗的成员必须被逐出他们的社群。 在决斗者看来,荣誉的价值甚至超过生命。本书叙述了自决斗兴起到1840年间发生在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北欧、美国等国的决斗事件 包括原因、参与者、所用武器、具体步骤、结果乃至法庭对事件的审判等等详细过程。由于作者生活决斗盛行的时期,而且有的事件还是亲历,因此写来栩栩如生
早起喝一杯咖啡,疲倦时点一支烟,聚会时来一瓶可乐,你对这些习惯上瘾吗? 酒精、烟草、咖啡因、鸦片、、古柯叶,瘾品已经深深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戴维·考特莱特编著的《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综合了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研究,详细介绍所有能让人类成瘾的物品,以及瘾品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战争。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的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作者从瘾品的功能用途到它们的发现,到全球贸易的流通和经济政策,全面介绍精神瘾品的文化,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内容有趣,视野广博,令人眼界大开。毫无疑问,它是一本关于瘾品文化史的经典著作,也是一本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杰作。
中世纪宴会、宴会竞赛、来自地狱的宴会、欧洲宴会改革、维多利亚宴会、茶席、同类相食的宴会、冬至宴会…… 尼科拉·弗莱彻所著的《查理曼大帝的桌布(一部开胃的宴会史)》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筵席、宴会和盛大的晚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有的传播欢乐,有的服务于政治,还有的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在本书中,作者用大量生动,甚至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宴会典故向读者剖析了为什么人们喜欢聚餐狂欢、觥筹交错。 从波斯到日本,从中国到墨西哥,从欧洲王室到南极探险家,从阿拉伯人到阿兹特克人;从中世纪奢侈铺张的宫廷宴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化宴会到朴素细致的日本茶席,“宴会”给我们留下 多的是饮食之外的种种一一仪式、器皿,以及隐藏在宴会之中的风俗、文化和时代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在往昔的沧桑岁月中创造、积累起来的文化宝藏,记录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也是留给世界的丰厚遗产。
本期《班门》,以铁铸造。 当人类走出青铜时代,控制炙热而腾跃的火焰, 将铁矿石熔化,再施展精妙技巧, 将红得通明透澈的铁水打造成各种形状的铁器。不论是为生活,是为杀伐,人类历史就此换了新颜面。 2500 年前,吴王阖闾令铸剑师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同为铸剑师的妻子莫邪投身火中,化作炉神,铸成 干将莫邪 两把盖世名剑。这无从考证的传说,将打铁匠人推向至高的地位,使之永久地流淌在文化的血液里。 距中国 8000 千米之外, 300 米高的巴黎铁塔矗立着。*初,这铁的躯干被人们称为 可憎之物 巴黎之耻 ,建筑师、机械设计师埃菲尔饱受嘲笑。但当这铁的建筑物树立起来之后,言语在这铁骨架的雄伟面前丧失了气力。 要相信,铮铮铁骨,绝不会在时代里化作将熄的火星。
本套《中国文化简史》丛书,是一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级通俗读物。包括《百家争鸣与大一统 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风流与盛世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理学与意趣 宋元文化简史》《青山依旧在 明清文化简史》四部,以时间为序,分别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历代文化事项,用通俗易懂、文采斐然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风流与盛世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主要将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文化事项加以展现,内容深入浅出,是一部尤其适合中国文化初学者的通俗读物。
对于非裔美国人来说,1980年代是极其重要的十年。在崩溃、犯罪与城市破坏的背景下,他们目睹了里根革命吞回了民权运动的众多成果。然而即便如此,黑人艺人、运动员和活动分子们日益成为了主流人物。在这一快进式的、编年体回忆录中,这部“全美*秀的黑人作家所写的黑人音乐书籍”(《新闻周刊》)检视了从比尔·考斯比到克拉伦斯·托马斯,从奥普拉·温弗瑞到路易斯·法拉可罕的各色人物,探究了首说唱单曲、艾滋病和尤瑟夫·霍金斯谋杀案等众多热点。《后灵魂年代的美国》一书极具说服力地回顾了那个十年以及它对非裔美国人的生活与美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后灵魂年代的美国》由尼尔森·乔治编写。
当减肥执念已成为一种全民精神官能症时,社会上对肥胖产生集体反感,庞大的瘦身产业也随之附和。路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编著的《卡路里与束身衣(跨越两千年的节食史)》中讲述了人类与食物复杂微妙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推崇的体型的时尚与潮流,以及人类的文化信仰和社会规范的变迁。为了拥有 体型,人们曾经尝试各种荒唐的减肥法.英国诗人拜伦 的瘦身餐是饼干配苏打水,茜茜公主每天花一小时穿束身衣,甚至将自己缝死在衣服中……为什么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后继地投身各种减肥方法?书中深刻揭露了推动节食业发展的种种虚构的“童话”,在介绍各种减肥方式的同时告诉人们如何以正确的方法来对待饮食和自身,从而获得身心愉悦。